清代和闐白玉踏雲麒麟送寶

清代和闐白玉踏雲麒麟送寶

清早期 8cm * 10cm

此件白玉踏雲麒麟送寶擺件,通體玉質潔白細膩,為和闐籽料中的上品,體型較大,非常難得。

麒麟送寶,又名“麒麟吐書”、“麒麟送書”,典出明末紀傳體史書《名山藏》。據何喬遠著《名山藏》載:“孔子將生,有麒麟吐玉書於闕星,聖母以繡系麟之角。”相傳,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有一條街叫闕里街。孔子的父母因生下了患有足疾的孔孟皮,就去拜尼山,期盼能夠再生一個健康的男孩。此後的一天夜裡,一頭麒麟踱進闕里街,它口吐一塊方帛,帛上寫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次日,麒麟不見了,而孔紇家(孔子的父親家)傳出了嬰兒的啼哭:孔子出生了。

麒麟結合了麋身、牛尾、馬蹄(一說狼蹄)、魚鱗皮等動物特徵,是華夏民族典型精靈崇拜的集美產物,而麒麟送書則是被士大夫在麒麟原有的文化內涵上又賦予了其儒學的特殊價值。這件白玉踏雲麒麟送書擺件由和闐白玉雕琢而成,體量巨大,質地溫潤,雕工精美。與典故中原汁原味的“麒麟吐書”不同,擺件中的書被麒麟馱在了背上。麒麟背上的書彰顯了以儒學為認知基礎的明代中國道德理想社會對孔子,以及孔子所代表的知識的尊重。而與典故中的“吐書”相比,“送書”更加凸顯了書本身的獨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