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人的餐具「刀筷」

滿洲人的餐具“刀筷”

本人所藏清代黑漆鑲嵌刀筷

清兵入關之前,鐵騎征伐、刀頭舔血的生活習俗中有著粗獷的草原特色,比如吃飯時並不使用筷子和盤盞,而以刀大塊吃肉,以皮囊壺大口喝酒。清兵入關以後,清王朝統治日益鞏固,為緩解滿漢矛盾,著力恢復漢文化禮儀,力圖改變“蠻族”、“韃虜”等民族印記,彰顯皇家威赫,其中餐具的改變便是重要的一項。

紫禁城內,以刀和手吃飯顯然不符合皇家禮儀,學習使用筷子成為清朝統治者的諸多改變之一,但滿蒙八旗皆以用刀吃飯為祖制,不敢丟刀忘祖,於是有人創造出刀與筷子合二為一的新式餐具。即將原來吃飯的短刀刀鞘稍加設計改進,加入一雙筷子的位置,名曰解手刀,俗稱“刀筷”,這種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相結合的特殊產物,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成為滿漢融合的歷史見證。

滿洲人的餐具“刀筷”

全部打開的樣子

“刀筷”一經推行,迅速風靡八旗子弟乃至平民百姓,這種使用便捷,滿漢皆宜的新式餐具得到了八旗貴族的一致稱讚,並裝飾以金銀、寶石,佩戴使用成為時髦的象徵。到了後來,裝飾華美,用材考究的“刀筷”竟成為八旗貴族隨身攜

帶的必備物事。從清代小說筆記中可以看到,清代滿族官員腰間大多掛有此物,幾乎與佩刀居於相同地位,上行下效,以至於有些豪門望族也多以此物彰顯身份。據考證,《紅樓夢》中史湘雲和眾佳麗割食鹿肉使用的便是這種“刀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