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路名原來還有這麼多學問,細細品來還是蠻有味道的!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一個外地遊客來杭州第一天,

TA會注意到什麼呢?

杭州的城市明信片

不一定是宏大事物或著名景點——

西湖、錢江新城、浙大、武林廣場……

也有可能是日常的小細節,

很多我們不注意的東西,

在遊客眼裡卻非常驚豔。

比如,

路名就成了很多初到杭州之人的話題,

微博上有不少網友感嘆杭州路名好聽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杭州的路名

如果不是看到這些網友的回答,

你是否曾認真欣賞過

自己身邊這些風雅的路名呢?

杭州的路名,簡單來分可以區別為:

街、路、巷、弄、裡……

街:清泰街、茶街、長寧街、青雲街、麒麟街、仙林橋直街、南宋御街、河坊街、萬壽亭街、錦衣直街、星洲街、晴川街、萍水街……

路:浦玉路、虎跑路、鳳起路、雲起路、玉古路、鯤鵬路、保俶路、三角蕩路、嶽王路、海潮路、望江路、秋濤路、闊石板路、清波路、紫薇路、都錦生路、密渡橋路、古新路、香積寺路、桑植路、月雅路、隱秀路、競舟路、聽溪路、留和路、龍井路、靈隱路、滿覺隴路、浣紗路、白沙泉路……

巷:清吟巷、楚妃巷、竹竿巷、池塘巷、孩兒巷、柳營巷、珠冠巷、觀巷、雙眼井巷、遙祥寺巷、水陸寺巷、吳牙巷、橫燕子巷、窯瓶巷、石貫子巷、皇誥巷、紫金觀巷、九曲巷、太平巷、蔡官巷、十五奎巷、金釵袋巷、安榮巷、積善坊巷、枝頭巷、百井坊巷、小打枝巷、窯背巷、湖光巷、載歌巷、林語巷、文野巷……

弄:燕子弄、宗文弄、嚴衙弄、茶亭弄、芭園弄、聚樂弄、御蹕弄、玄壇弄、耶穌堂弄、混堂弄……

裡:延慶裡、嘉禾裡、思敬裡、長木裡、灣兜裡……

其他:豐家兜、葉青兜、笤帚灣、蓮花池頭、羊壩頭、四宜亭、紅門局、直大方伯、水亭址、倉河下、大營盤……

早前也有網友逗趣地提出路名三分法

普通路名:

環城路、解放路、人民路、體育場路、中山路、建國路、紹興路、延安路、台州路、麗水路、舟山東路、浙大路、大學路、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

文藝路名:

武林路、河坊街、西溪路、蘇堤、白堤、楊公堤、明月橋路、水漾橋、秋濤路、天水橋、清吟街、採菱路、霞灣巷、十里鋃鐺、浣紗路、小河直街、玉泉路、梅花碑、半道紅、龍井路……

搞笑路名:

啞巴弄、缸兒巷、打鐵弄、棺材巷、醋坊巷、饅頭山路、羊壩頭、烏龍巷、元寶街、潮王路、河東路、舊藩署、火藥局弄、直大方伯路、豆腐巷……

網友逗趣點評:

● 我覺得最二的是下沙的二號大街二號路口。

● 東坡路,請跟著我讀英文:Dongpo Road。每次公交車路過這個站,報站的時候,我都有點想念蘇東坡以及東坡肉(*´∀`)

● 直大方伯路……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名字怎麼來的。

● 杭州過去有個地方叫娑婆橋,位置在城北和睦那一帶。這個地名其實是很文藝的,不過記得小時候151路的售票員報站都叫“傻婆橋”,大煞風景……

路名的歷史

其實

這些看上去古怪的路名

都有它的歷史

比如

直大方伯

最初名叫中班街,為南宋宗室子弟所居。到了明代仁宗時,布政使應朝玉在巷內建起一座大宅邸,布政使又稱方伯,故名大方伯巷。宅邸跨越橫、直兩條巷,故有橫、直大方伯之稱。民國時,擴建馬路,橫大方伯棄它而去,不復存在。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立馬回頭

位於茅家埠村西北面普福嶺山路上。據說乾隆當年駕幸杭州,第一次路過這裡時,對道路狀況相當不滿,本地官員趕緊為皇上修了一條新路。當乾隆再次經過普福嶺時,路況已大為改觀,龍顏大悅,立馬駐足,這才有了“立馬回頭”的說法。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皮市巷

杭州皮市巷南起解放路,與茅廊巷相對,北至慶春路,與六克巷相對。早在南宋時它就叫皮市巷了,因其時眾多皮作坊齊集在這裡,就叫了皮市巷,沿用到今天。皮市巷邊上還有條馬市街,也許便是往日營業馬匹的地方。

十五奎巷

這條巷相連丁霞巷與望江路。關於名字的由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巷子徽州會館裡有一大石龜,俗名石烏龜巷,因為不好聽,改稱十五奎巷;另一說,明嘉靖年間,住在巷子的人都練習騎馬射箭,科舉時一舉得十人,故稱十武魁巷,諧音讀成十五奎巷。

缸兒巷

傳說,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汪王的後裔汪然明的書舍曾遭三次火燒,版刻和著作盡失,為了避火,汪家買了一些水缸裝水以備救火時用,也因此鐵線巷慢慢叫作了“缸兒巷”。清康熙年間的《錢塘志》中開始出現了“缸兒巷”的叫法。

詩 · 路

不僅有這些城史

因為很多路名始於古代

有的在當時就已經是典故

有的隨著時間流逝

留存在了詩歌中、書本里

鳳起路

鳳起,鳳凰起飛,亦喻賢德之人興起。李善注引《淮南子》:“鳳凰之翔,至德也。” 李周翰注:“鳳起,喻實德也。”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古翠路

古翠路是杭州西湖區一條重要道路,文一西路、文二西路、文三西路,都是以南北向的古翠路為節點分段的。而“古翠”二字本身也很好聽。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孩兒巷

中山北路與武林路之間東西走向、又有點折而彎彎的孩兒巷,宋時俗稱泥孩兒巷,後簡稱孩兒巷。大詩人陸游曾居此巷,他那“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即作於此,其中的“深巷”即孩兒巷。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浣紗路

浣紗路是杭州市中心區域的重要交通集散通道,和延安路構成一對單行線。浣紗,即洗衣服。也代指西施,因西施浣紗於溪邊得名,後用作詞牌名——《浣溪沙》。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鯤鵬路

鯤鵬路位於杭州上城區。鯤鵬之名,出現於古籍《莊子·逍遙遊》,後來也成為諸多詩歌的典故。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美政路

美政路位於杭州市上城區。美政,是指大詩人屈原的“美政”理想,內容包括選賢任能、修明法度等。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清泰街

清泰街位於上城區,元末張士誠將城垣東移至貼沙河,取名清泰門,城門內至章家橋東岸稱清泰門大街,與薦橋街相接,成為海寧、海鹽和平湖進省城之交通要道。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晴川街

晴川街位於西湖區,“晴川”一詞最有名的出處是崔顥的《黃鶴樓》,意為白日照耀下的江流。(不排除一些小夥伴以為是早年某古裝劇的主角名~)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御蹕弄

這條小路位於浙報大院附近的御蹕社區,歷史可追溯到清代。“御蹕”一詞意為帝王車駕,聽起來十分霸氣。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珠碧弄

珠碧弄南起慶春路,北起回龍廟前,長456米。珠、碧,皆寶物也。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陌上花路

這條路位於杭州臨安區,“陌上花”出自吳越王錢鏐給夫人的一封信:“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到了宋代,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也對吳越王稱讚有加。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迎紫路

迎紫路位於杭州上城區。說起“迎紫”,會讓人想起傳統習俗“迎紫姑”,紫姑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

杭州的路名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细细品来还是蛮有味道的!

這些街道

是不是就在你家附近呢

一直沒有發現

原來自己生活在詩詞歌賦中

漫步老城區

真是十步一句詩,百步一闕詞

只要有一顆發現美的眼睛

詩意總能在行走中發現

街巷名字裡也藏著很多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