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席爾與海地人

塞舌爾人

塞舌爾人(Seychellese),印度洋西部非洲島國塞舌爾民族。又稱塞舌爾克里奧爾人、克里奧爾人。主要分佈在馬埃島。屬黑白混血人種。使用克里奧爾語(以法語為基礎的混合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部分人通用英語和法語。多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新教。

塞舌爾共和國

塞舌爾共和國,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舌爾宣告獨立,成立塞舌爾共和國,屬英聯邦成員。全境半數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

塞舌爾經濟不發達,工農業基礎非常薄弱,一般人民以農漁為業,並養有許多家禽家畜。其他方面的國家收入,就大部份依賴入境觀光客的消費。

海地人

海地人(Haitian),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海地居民的總稱 。絕大多數為黑人。另有部分散居國外。法語為官方語言,通行克里奧爾語,系以法語為基礎,借用西非方言、西班牙語及少量英、葡萄牙語成分而形成的混合語。信天主教和伏都教(西非傳統信仰和天主教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民間宗教),也信神靈。大多數居民務農,主要種植咖啡、劍麻、玉米等。

美洲加勒比海地區海地居民的總稱。 約有520萬人(1982)。絕大多數為黑人。法語為官方語言,但只有10%的居民能使用;通行克里奧爾語,系以法語為基礎,借用西非方言、西班牙語及少量英、葡萄牙語成分而形成的混合語,1969年法律賦予合法地位,除學校外,可在國會、法院使用。信天主教和伏都教(西非傳統信仰和天主教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民間宗教),迷信神靈。

海地王國

海地王國(1811年-1820年),是原來的海地國總統亨利•克里斯托夫於1811年3月28日宣佈他為亨利一世後,所成立的一個君主制政權。這是繼讓-雅克•德薩林的海地帝國後,第二度試圖建立的君主政權。但由於在德薩林遇刺後,海地就分裂成由亨利所統治的北部,及亞歷山大•佩蒂翁所控制的南部,故此政權從未有效統治整個海地,範圍僅限於海地北部。

海地共和國

海地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d'Haïti;克里奧爾語:Repiblik Ayiti),簡稱海地,是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的一個島國。印第安語意為“多山的地方”。海地東接多米尼加共和國,南臨加勒比海,北瀕大西洋,西與古巴和牙買加隔海相望,總面積27750平方公里。

海地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90%居民使用克里奧爾語。首都太子港。1804年1月1日宣告獨立,取國名海地,是世界上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國家,黑人佔總人口95%,因此有“黑人共和國”之稱。

海地是世界上最為貧困的國家之一,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落後。由於能源不足,海地的工業非常不發達,失業率也極高,三分之二的工人沒有固定的工作。美國是海地最大的援助國,1995至1999年間向海地提供了8.84億美元的援助。

塞舌爾與海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