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名片“特高压”市场空间巨大 年输电量超4500亿千瓦时

继高铁、核电之后,我国再次拥有一项引领国际的“新名片”--特高压。

由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建设完成的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在年初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已成功应用的电压最高、容量最大、经济输电距离最远的输电技术。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我国领先世界的技术,目前只有我国全面掌握这项技术,并开始了大规模工程应用。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建成12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年输送电量超过4500亿千瓦时。

我国新名片“特高压”市场空间巨大 年输电量超4500亿千瓦时

攻克世界级难题

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相比,特高压直流系统的设备制造技术难度大,特别是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套管、换流阀等重要换流设备,需要克服制造技术上的诸多困难。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核心技术,是实施我国大规模跨区域能源优化战略的重大关键技术,具有输电损耗低、输电走廊利用率高的特点。

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极其复杂,国内外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研发难度极大。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联合科研、高校、设备制造等160多家单位协同攻关,完成关键技术研究141项,创造了37项世界第一,攻克了特高电压、特大电流下的绝缘特性、电磁环境、设备研制、试验技术等世界级难题。

为什么要建设特高压?

首先,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据统计,1-4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2.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虽然用电量增长了,但目前,我国人均用电量尚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用电量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支撑人均用电量的大幅增长,电网需要大规模发展。

第二,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大规模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条件。我国第一个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在2010年7月8日投运,成功经受住了雷雨、雨雪、冰冻、雷击等恶劣自然条件和各种运行方式的考验。根据运行的情况来看,电气性能良好,安全、环境、经济等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了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第三,缓解我国能源分布不均。我们国家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电最多的是东南部,这就要求把能源资源就地转变为电力,远距离输送,在全国范围来优化配置,所以需要发展特高压。

第四,发展清洁能源,走绿色发展路线。中国的清洁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且集中在中国的北部和西部。如甘肃的河西走廊可以开发风电装机1亿千瓦,大沙漠戈壁滩都可以建成风电场、太阳能电场,那里的资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的,但这些都必须通过特高压向东南部输送。截止2017年,特高压输送的电量中,清洁能源占比超80%,相当于每年减少东中部地区标煤消耗1.7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亿吨,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主要输电通道。

特高压投资增速现瓶颈

我国电网投资市场空间在5000亿元左右。国家电网投资额从2008年2500亿元增长至2016年近5000亿元,8年时间投资额增长一倍,年均复合增速达到9%,近年国家电网投资额保持在4500亿元以上,投资额增速逐年下降,市场空间保持在5000亿元左右。

特高压投资额增速瓶颈凸显。特高压累计投资额在2012年之前年均复合增速在20%左右,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2015年增速超过50%,增速见顶,2016年特高压累计投资额增速同比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特高压累计投资额增速与高铁、核电行业增速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