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名片「特高壓」市場空間巨大 年輸電量超4500億千瓦時

繼高鐵、核電之後,我國再次擁有一項引領國際的“新名片”--特高壓。

由國家電網、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究建設完成的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在年初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該技術是目前世界上已成功應用的電壓最高、容量最大、經濟輸電距離最遠的輸電技術。

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是國際上公認的我國領先世界的技術,目前只有我國全面掌握這項技術,並開始了大規模工程應用。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建成12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年輸送電量超過4500億千瓦時。

我國新名片“特高壓”市場空間巨大 年輸電量超4500億千瓦時

攻克世界級難題

與常規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相比,特高壓直流系統的設備製造技術難度大,特別是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直流套管、換流閥等重要換流設備,需要克服製造技術上的諸多困難。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是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的核心技術,是實施我國大規模跨區域能源優化戰略的重大關鍵技術,具有輸電損耗低、輸電走廊利用率高的特點。

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技術極其複雜,國內外沒有可借鑑的經驗,研發難度極大。國家電網公司等單位聯合科研、高校、設備製造等160多家單位協同攻關,完成關鍵技術研究141項,創造了37項世界第一,攻克了特高電壓、特大電流下的絕緣特性、電磁環境、設備研製、試驗技術等世界級難題。

為什麼要建設特高壓?

首先,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據統計,1-4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2.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雖然用電量增長了,但目前,我國人均用電量尚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用電量的需求將越來越大。為支撐人均用電量的大幅增長,電網需要大規模發展。

第二,中國已經完全具備大規模建設特高壓電網的條件。我國第一個特高壓直流工程是在2010年7月8日投運,成功經受住了雷雨、雨雪、冰凍、雷擊等惡劣自然條件和各種運行方式的考驗。根據運行的情況來看,電氣性能良好,安全、環境、經濟等各項指標達到和超過了設計的標準和要求。

第三,緩解我國能源分佈不均。我們國家的能源資源主要分佈在北部和西北部,但用電最多的是東南部,這就要求把能源資源就地轉變為電力,遠距離輸送,在全國範圍來優化配置,所以需要發展特高壓。

第四,發展清潔能源,走綠色發展路線。中國的清潔能源主要是風電和太陽能,且集中在中國的北部和西部。如甘肅的河西走廊可以開發風電裝機1億千瓦,大沙漠戈壁灘都可以建成風電場、太陽能電場,那裡的資源幾乎是取之不盡的,但這些都必須通過特高壓向東南部輸送。截止2017年,特高壓輸送的電量中,清潔能源佔比超80%,相當於每年減少東中部地區標煤消耗1.7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億噸,是“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主要輸電通道。

特高壓投資增速現瓶頸

我國電網投資市場空間在5000億元左右。國家電網投資額從2008年2500億元增長至2016年近5000億元,8年時間投資額增長一倍,年均複合增速達到9%,近年國家電網投資額保持在4500億元以上,投資額增速逐年下降,市場空間保持在5000億元左右。

特高壓投資額增速瓶頸凸顯。特高壓累計投資額在2012年之前年均複合增速在20%左右,2014年開始進入快速增長,2015年增速超過50%,增速見頂,2016年特高壓累計投資額增速同比下降超過20個百分點。特高壓累計投資額增速與高鐵、核電行業增速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