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将沦为“拿捏”一线教师的工具?

前几天,看到一位老师的文章,讲到有一个学校,按照聘任的要求,每一位老师选出五名不合格的老师。这事让大家很不解。大家认为,教师合格与否,不应该是选出来的,应该是工作能力的问题。一些地方,不能用“县管校聘”的方法来折腾教师。

笔者由此想到去年写一篇关于县管校聘的文章,现在拿出来分享给大家,请多多指教。

《县管校聘,将沦为“拿捏”一线教师的工具?》

今天,在一个有着400多位一线老师的群中,一位朋友推荐了一篇文章《”县管校聘”将使教师斯文扫地》,文章引起了众老师的关注。笔者认真的研读,感慨良多。

县管校聘,将沦为“拿捏”一线教师的工具?

文章说,“县管校聘”在若干地区试点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广。通过竞聘形式强制教师定期流动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县管校聘”政策本身是好的,如果真正能公平科学地落实到位,最终会真正利于教育。但像以往很多好政策最终只有烂效应一样,它绕不开当下教育最大的病灶——教育行政化,注定会被感染、溃烂,最终受虐的依然会是广大一线教师。

文章说,前车之鉴就是绩效工资改革,原本倾向一线教师的分配政策,一转两回三割,“一线”在稀里糊涂中成了“底线”,成型后的实际分配,依然是按权力大小从高到低,工作实绩基本可以忽略。

文章认为,这次的“县管校聘”也将重蹈覆辙,而由于竞聘很难实现公平量化且具体由学校层面操作,丑陋的一幕将更为刺眼,即领导们岿然不动,而普通教师战战兢兢。

文章举例:绍兴嵊州一所中学,7月份进行竞聘上岗。学校现有30个班级,校长、副校长等行政人员24个岗位,直接占去核定编制近五分之一,多名骨干老师竞聘档案管理员岗位,有老师是在哭泣呜咽中读完竞聘演讲,下面很多老师则是声泪俱下,最后有11名教师被分流到他校。

文章指出:教师分流包括名优教师聘任到偏远学校都不是问题,这恰恰是”县管校聘“的目的,问题是这种建立在不公平甚至是羞辱基础上的分流。有的老师为了竞聘,可能会请客送礼、阿谀奉承,两面三刀,恶的环境是人性恶的温床,教师饭碗可被权力随意踢踏时,斯文只会扫地。

县管校聘,将沦为“拿捏”一线教师的工具?

“县管校聘”就是:为了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将教师关系归于县级教育局并由教育局直接管理,而后由学校聘任,从而使教师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从而打通教师交流轮岗中的管理体制障碍。

从直观结果来看,实行“县管校聘”改革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将几乎不会再有一辈子都在某学校从教这样的事情了。

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这是一项相当完美的规划,

2014年9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做出全面部署,并提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2015年,“县管校聘”模式首先在北京、吉林等地的19个示范区试行,到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旨在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有评论认为,县管校聘,看上去很美,似乎可以解决目前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现实真的如想象中那样么?

在“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如何解决:

县管校聘,将沦为“拿捏”一线教师的工具?

第一个问题,监督问题:一个好的政策,能够得以正常的实施,必须有一套科学到位的监督机制。“县管校聘”在实施中谁来监督的权利使用?如何聘用,聘用谁,应该怎样来评定?如何保证过程的公平、公正?一个好政策,会不会最后成了领导的“创收”机会、“公报私仇”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参与范围:“县管校聘”,行政人员参与吗?后勤人员参与吗?校长参与吗?别只是一线老师的”独舞“。这样的结果让人感觉“越是干活的,干活越多”,反而不干的啥事没有。

第三个问题,教师意志:有的老师一直想调换一个地方,有的老师不想再去其他学校,现在,不是你想走就能走,也不是你不想走,就不走了。这其中有一个”聘“的过程。聘的运作过程中,谁留下,谁走,教师不能做主,竞聘打分决定,校长说了算,领导说了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能任人摆布?

第四个问题,实施效果:县管校聘,旨在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今,”被流动“成为一种处罚,一种耻辱,成为一种人身的流放,如何能保证实施的效果。

我们真切的认为,“县管校聘”是一个好政策,好制度,但是,依然有一种隐约的担忧:

县管校聘,将沦为“拿捏”一线教师的工具?

是否会如:职称评定,在一定程度上说,职称评定是一项好制度,国家每年进行一次评审,人力财力花费不少,但却一次次刺痛一线老师的心。因为评审职称条件的不科学,评审过程的不透明,评审结果的不合理,评上的老师得不到尊重,评不上的老师怨声载道。职称,已为许多一线老师唾弃!

是否会如:绩效工资,制度设计是为了提高老师收入,提高老师工作积极性。一些地方,竟然从教师原有工资中扣除一部分,再平均或者不平均的分配给一线老师,闹的老师人心不平,工作受到消极影响。

是否会如:教案检查,培训学习,网上晒课等活动,好的设计初衷,却长出了一个让广大一线老师不能接受的”果“。

现在,“县管校聘”在多地依然处于试用阶段,我们希望主管者多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进行考虑,多听听一线老师的想法,将这一项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真正为教育带来新气象的好制度。

以上是去年笔者所写的文章。

虽然有朋友认为:老师也上有老下有小,折腾老师,有意思吗?为什么,师范生越来越难招,稍微成绩好些或有门路的,没谁当教师,教育问题泛滥成灾,一线老师替你们这些责任人背黑锅,你们装作没事人,还火上浇油。

如今,旧事重提,笔者的观点依然不变:县管校聘,是一个一个好政策、是一个好方法,真心的希望涉及到各级各层,大小领导,不要把好事办“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