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明星王寶強的血淚辛酸史: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別人剩下的

草根明星王寶強的血淚辛酸史: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別人剩下的

王寶強出生於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大會塔村命運似乎很眷顧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孩子。16歲時,王寶強被導演李揚挑中,主演獨立電影《盲井》,這部電影讓他一夜之間從武行變成金馬獎最佳新人。

草根明星王寶強的血淚辛酸史: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別人剩下的

相比於娛樂圈的富二代官二代,有錢有勢的富豪人家,王寶強可謂是演藝界的一股清流。他是個農民的孩子,7歲那年,他告訴父親想當電影明星。後來,他真的到了少林寺,學了武功,漂到北京,開始星夢。副職當民工討生活;主職為尋夢蹲北影大門,等劇組伯樂。先是傻根,後是許三多……

草根明星王寶強的血淚辛酸史: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別人剩下的

8歲的寶強已經獨自搭乘火車踏上了通往少林寺的旅程。據寶強回憶,少林寺是個磨練人心志的地方。每天都要重複著大量高強度訓練,從清晨的長跑、壓腿到入門功夫五步拳、七步拳;馬步訓練一紮就是三個小時,如果堅持不下來,後面的長棍馬上就落到屁股上,疼得咬牙跺腳;如果練功不專心,捱打是常事。

草根明星王寶強的血淚辛酸史: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別人剩下的

有一次因為寶強過生日,請假沒被師父批准,於是就帶著情緒練功,師父一腿把他踢倒在地,疼得他連哭都忘了。現在回憶起當時的少林生活,便有一種憶苦思甜的感受湧上心頭。“如果可以,我還希望能回少林寺找一找當年的感覺。”

草根明星王寶強的血淚辛酸史: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別人剩下的

和他一起去橫店的師兄弟,很多都不幹了,紛紛轉行幹了別的。走時,他們勸他:兄弟,別傻了,像我們這樣的人,電影明星?太遠了,做替身就不錯了。而他,不拋棄,不放棄,跌跌碰碰、磕磕絆絆的一路走來,終於圓了自己的明星夢。

草根明星王寶強的血淚辛酸史:一天只吃一頓飯,還是別人剩下的

王寶強在橫店經常一蹲就是一整天,哪兒都不去,只要一有導演需要演員,王寶強就立馬不計報酬地去演,有時候一天下來都賺不到幾十塊錢,為了生活,王寶強甚至吃別人剩下的飯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