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連海囗中的《西遊記》

悟空問答裡有人問宋江被毒死,那些還活著的好漢為什麼不替他報仇,武松在松雲浦殺了人為什麼還要血濺鴛鴦樓,有人也根據水滸傳情節認真推演的回答著。如果他們沒有文化,我們可以原諒他們的幼稚和可愛,那麼紀連海的悟空最對不起的是牛魔王一家人的言論就讓人驚詫莫名了。這是教授講的話嗎?而且我懷疑他是否讀了《西遊記》,他的話和書中是不符的。

《西遊記》是神話小說,人物和情節都是編的,他想表達的價值觀和愛恨情仇才是一個教授對它評論時該說的話。《西遊記》是吳承恩在評書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普通大眾的價值觀和理想,當然作者也把自己所有的愛恨情仇加入進去了,對比它和其它的評書能看出來。

《西遊記》成書於明朝,當時是封建社會完善的時侯。封建社會有什麼特點呢?那就是等級制度和嚴苛的道德規範。下層人在層層的壓迫下是很痛苦的,上層人有很強的優越感,下層人的忍氣吞聲是當然的,上層人的驕橫也是理所當然的。官府的壓迫,貪官汙吏橫行,惡霸的欺侮,讓老實的下層人苦的透不過氣。他們有很強的破壞的想法,內心深處也仇恨這個社會。總是幻想著那天出人頭地,衣錦還鄉,好好出下這囗惡氣。這正如你現在受了很不公平的待遇卻申訴無門,受了別人的蔑視只能黙黙忍受,總是幻想著那天出人頭地揚眉吐氣一番。孫悟空正是寄託了下層人和象吳承恩那樣正直的人的強烈的感情和理想。大鬧天宮在現實中是一捧眼淚,是不眠之夜屈辱,無法忍受的辛勞和貧困的眼淚。取經路上的鬥爭寄託的是在世俗生活中抗爭的態度和價值觀。玉帝和如來的地位和神通是對社會現狀的黙認。豬八戒的懶饞不負責任,是下層人的消極的反抗和對舒服生活的嚮往,唐僧的迂腐是對上層人的希望,白骨精和金銀童子的區別對態,是對社會等級的黙認。羅漢的貪婪是表達對正統道德的虛偽有清楚的認識。和牛魔王一家的鬥爭可以著作人與人之間為了利益不能妥協,對個人利益的認同。正如朋友之間借錢不還不會再借,吃飯不能總甴你買單樣。

在《西遊記》娛樂化的情節背後,是在生活中無數眼淚後的激情。所謂一把辛酸淚,一派糊塗言。對社會和生活的迷茫清醒和幻想都在書中盡情地傾訴著。紀連海的那種解說是無知幼稚無學和可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