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設計丨企業管理的巔峯:無爲而治

導讀:老子在《道德經》中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以自然為本,萬事萬物皆有它的規律和發展,因而對待事物就應該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中記載:“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這是《道德經》中最有名的篇章之一,也是老子“無為而治”的充分體現,他提倡以正治國,以無為的態度治理天下,被奉為治國之道,後被引用為企業管理之道。

“無為而治”不是平時理解的一無所為,無所作為,而是“不隨意為之,不違道而為之”,旨在要求統治者要順物之自然,不做違背客觀規律的事,讓事物按照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去發展,不橫加干涉,不妄為。千百年來,道家“無為而治”的哲學智慧被推崇和證實,在現代企業管理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制度設計丨企業管理的巔峰:無為而治

管理學上有一個觀點: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達到目標。這實際上就是老子所說的那句話:“無為而無不為。”基本法就是為了使公司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好像我們什麼都沒做,公司怎麼就前進了?這就是我們管理者的最高境界。

誰也不會去管長江水,但它就是奔流到海不復還; 為什麼成功的外國公司的大老闆成天打高爾夫球,而我們的高層領導疲憊不堪?就是因為我們還未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無為而無不為”不僅僅是無為而治,它體現的是好像不需要怎麼管,但事物都在前進,為什麼?這是一種文化氛圍在推動前進。

工程隊的主管工程師不會親自做基本設計;

為醫院提供兼職護士的職業介紹機構的工作人員不會直接照顧病患;

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幾乎不會親自去直接管理手下的員工或親自去和稅務機關交涉。

他們也不應該親自去做這些事:當你一步步走上更高的職位時,世人會期盼你去構思更宏偉藍圖,去策劃更偉大的項目,他們希望你能指點江山,而不是在細節上斤斤計較——哪怕你本來就是一個很注重細節的人。

制度設計丨企業管理的巔峰:無為而治

18世紀末,英國為了開發荒蠻的澳洲,決定把英倫三島的囚犯送到澳大利亞。

當時運送犯人的工作是交由私人船主來承包的,政府按照裝船的人數支付費用。但是船主為了牟取暴利,採取破舊的貨船,設施簡陋不堪,衛生條件極差,犯人的死亡率極高。船長們按照人頭數拿到了政府的錢,對這些人能否活著到達澳洲就不管不問了。

根據英國所記載的,1790年到1792年私人船主運送犯人的船到澳洲共26艘船,4082名犯人,死亡498人,平均死亡率為12%。對於英國政府來說首先是經濟上損失巨大,另一方面還要承受社會輿論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那政府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英國政府首先的做法就是往每艘船上派遣一名監督官員,還有一名醫生,同時對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標準做了硬性規定。

結果犯人的死亡率不但沒有降下來,而且很多隨船醫生和監督官員還不明不白的死了。私人船主為了堵住醫生和監督官員的嘴,不惜以重金來賄賂,對於接受賄賂的皆大歡喜,對於不接受賄賂的對不起就扔到大海里餵魚去了。所以那些堅持正義和良心的官員,在不肯就範的情況下就被扔到大海里餵魚去了。所以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一句名言,

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做不了壞事,壞的制度能讓好人做不了好事。

無奈之下政府怎麼辦呢?一個議員提出來應該改一下制度,是按照在澳洲下船多少人來支付費用。英國政府一聽恍然大悟,立刻改成了新的制度來推廣實施。

新制度實施之後,效果立竿見影。1793年1月,三艘船到達澳洲,這是第一次按照到岸犯人數來支付運費的航程,422名犯人中,只有1個人死於途中。

對於這些唯利是圖的船主們,政府的硬性規定、強力監管和道德說教都不靈光,只是稍稍改變了一下付費制度,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不用再派駐任何的監督官員和醫生,政府的政策意圖卻自動達成了!

這便是好的制度可以實現“無為而治”的歷史明證。

制度設計丨企業管理的巔峰:無為而治

做一個真正的領導者,就意味著你必須擺脫安於現狀的心態。人們總是很自然地做自己熟悉和確定的事——那些他們閉著眼睛都會做的事。然而不幸的是,這麼做反而很可能適得其反。

身為一個領導者,你的優勢並不是親自去做各種具體的工作。與此相反,你應該做的是專注於幫助他們完成各自的工作,指揮他們的行動,從而把他們各自的努力合而為一,得到最好的最終結果。如果你能讓你的團隊成員做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們會對自己現在所做的事產生更高的熱情和期許,也會因此成長並且能做得更多。而你就也能從這部分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做其他的事。

事必躬親的領導者會導致自己和團隊成員之間愈發疏遠,而團隊整體的效率也比之前更差。

制度設計丨企業管理的巔峰:無為而治

制度設計丨企業管理的巔峰:無為而治

當我們抓住了事物本質,一個公式即足矣,例如,愛因斯坦只用一個“E=mc2”便揭示了質能關係;而像“指標評價體系”之類的複雜模型,層層解釋,煩瑣論證,恰恰說明我們沒有把握本質,只能在事物的外圍繞圈圈。

科學上的“奧卡姆剃刀法則”要求我們直趨事物本質:一個原因就能解釋事物,不要用多個;用簡單方案就能解決問題,不要用複雜的;否則就是浪費。

制度設計丨企業管理的巔峰:無為而治

一句話:把煩瑣累贅一刀砍掉,讓事情保持簡單!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無為,不是不聞不問,什麼也不做;而是不妄為、不亂為,順應事物自身的運行規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他的經營秘訣就是沒有秘訣,

“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

無為而治靠精巧制度。而制度設計,就是要創設“活的可以自動運行的遊戲規則”,或者說“精巧、靈動、自運行的遊戲規則”。藉助當事人的利益追求和利益博弈,將其合力的方向導向預定目標。借風使船,順水推舟,從而自動自發地實現組織的政策意圖和管理目標。

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當是一個優秀的“遊戲規則制定者”。沒有必要事必躬親,事事親力親為;只需制定好遊戲規則,讓別人去玩,而玩的結果正是他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