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詩酒人生賀知章: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在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有一個鏡頭,李必的老師何老醉酒騎馬進靖安司,看到沙盤上的花萼樓後,悲憤的喊“昭昭有唐,天俾萬國,毀了,毀了”,後摔倒在了花萼樓沙盤上。“昭昭有唐,天俾萬國”是賀知章的郊廟歌辭《太和·昭昭有唐》前兩句,《太和·昭昭有唐》是祭祀用的,用於歌頌盛世,讚揚君王功德,是賀知章早年所作。完整的內容是如下圖:

詩酒人生賀知章: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人生時代背景

在賀知章青少年時代,唐太宗李世民經過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開創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太宗時代也是唐朝的版圖最大的時代。高宗之後,中宗庸柔無能,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中宗被廢之後,睿宗雖文才武略出眾但毫無實權。但是,總的來說國家安穩,百姓安居樂業,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詩酒人生賀知章: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中老年時期,公元695年,武則天當政時,36歲的賀知章(659~744)狀元及第並被授予國子四門博士,做老師專門教育太子等人。在公元744年辭官,期間朝廷風起雲湧,經歷了李旦、李顯交替當皇帝,對他沒有什麼影響。做了多年的老師後升遷為太常博士,掌辨五禮儀式,大祭祀時贊導禮儀,擬議國公以下諡號,在禮院議論典禮,多以有學識者充任。開元十年(公元722年)賀知章被推薦參與修《六典》(唐玄宗李隆基陸堅修《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加集賢院學士。後遷太子賓客,授秘書監。

晚年,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賀知章辭去朝廷官職,告老還鄉,之後的唐朝就如《長安十二時辰》描繪的一樣,危機四伏。《長安十二時辰》的皇帝原型應該就是唐玄宗,《長安十二時辰》的太子名為李璵,玄宗的兒子原名也是李璵。唐玄宗在位前期,任用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巔峰最輝煌的時期;唐玄宗在位的後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皇宮內院紛爭不斷,公元738年,李嶼的二哥太子李瑛被殺,李嶼被封為太子,玄宗無視太子李嶼經受的各種政治打壓;公元755年爆發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電視裡面的何老應該是親眼見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向衰落,既心痛,又深感無能為力,只能無奈的說“昭昭有唐,天俾萬國,毀了”。

曠達豪放,詩酒人生

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中說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裡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裡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感受一下在《長安十二時辰》中何老醉酒騎馬進靖安司的情景,如果沒有大的時代背景,還真是一個有趣又可愛的小老頭。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當看到李白的詩文,即贊為“謫仙人也”,後成為忘年之交,並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為官。賀知章去逝,李白獨自對酒,悵然有懷,想起當年金龜換酒,便寫下《對酒憶賀監二首》:

詩酒人生賀知章: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唐代官員按品級朝廷頒賜魚袋,袋上以金銀等製成金龜作飾物,三品以上官員為金飾,四品、五品分別用銀、銅飾。賀知章為秘書監,得佩金龜,他以金龜換酒,追究起來是犯法的,為了喝酒也就顧不得了。《長安十二時辰》第一集中曹破延潛水逃脫,被百姓焦遂所救,得知焦遂佩戴可以入宮的“金魚袋”之後,勒死了他的恩人,金魚袋也成了一條潛伏線索,推動者劇情的向前發展。

為了痛快飲酒,賀知章還是囊中常備酒錢的,以免再出現金龜換酒的尷尬事發生。有一次,賀知章出外遊賞,見到袁氏別墅林秀宗清,儘管與袁氏不相識,他還是私自進去遊覽賞玩,並說不用愁坐久了沒酒喝,我口袋裡有的是錢。賀知章為此寫有《題袁氏別業》詩。

詩酒人生賀知章: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道家思想:心存忠義,心處閒逸

道賀知章是修道的人,道家哲學主張“保身”:貴柔處下、棄智愚鈍、無為不爭、潛隱玩世。劇中何老的無為、不爭,好像也很符合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這些從他留下的詩詞可以窺探出來,賀知章流傳下來的詩不多,主要為祭神樂章、應制詩(即按皇帝的要求寫的詩)、詠物、感懷等,沒有政治抱負相關的詩詞。公元744年,賀知章奏請皇上辭官回鄉當道士,唐玄宗準了他的請求,還為他餞行、贈詩。返回故鄉後還寫了充滿了生活情趣的《回鄉偶書二首》。

詩酒人生賀知章: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長安十二時辰》播出以後,李必的授業恩師何老的原型人物被認為是賀知章,因為其吟誦的一首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名《詠柳》,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詠柳》確實是一首描寫春天柳樹的精品,但是根據《長安十二時辰》的劇情,這首詩被曲解了。除卻這些,劇中何老奇特怪誕的行為也是很可愛,應該很符合原型人物賀知章的特點。

既可入世,又可出世,不管致仕做官還是歸隱道家都可以做到開心灑脫,他的一生真是做到了一帆風順,或許這就是大道無為、道法自然。賀知章的入世來得轟轟烈烈,出世去的坦坦蕩蕩。賀知章是很幸運的,入世時遇到了一個好的時代,又在大環境變壞之前,選擇了隱退。差不多同時期的李白沒有他那麼幸運,常有鬱悶不得志的時候;在其後的杜甫身處動亂的時代,心繫國家安危和生民疾苦,後人一直是用“沉鬱頓挫”這四個字形容杜甫的藝術風格。

賀知章的仕途生涯真的很幸運,又何嘗不是因為心態好:無為、不爭。武則天時候開始當老師,在“神龍革命,中宗復辟,唐隆之變,睿宗復位”等朝廷風起雲湧之時,不參與政治鬥爭,默默當老師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避免了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在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之時真正進入官場,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體現人生價值,並順利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在他之後唐朝就開始衰落,社會出現動亂。

詩酒人生賀知章:昭昭有唐,天俾萬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昭昭有唐,天俾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