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老司機們可以回憶一下,12年前自己開的是什麼車,空間有多大,馬力有多大,有什麼舒適性的配置,再來看看今天的主角,一輛12年前的沃爾沃FH卡車用的什麼配置。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2006年的時候公路運輸市場上進口車(特別是歐卡)的保有量和大熊貓一樣稀少,那個年代敢買進口車運營的都是真正的勇士。安徽南北物流就是這樣的勇士,2006年買入了安徽市場上第一輛沃爾沃卡車,到現在已經跑了400多萬公里還沒退役,發動機無大修。不管當時買的車價多貴,早就賺回來本錢。關於車輛購買和運營情況可以看前一篇採訪文章:

沃爾沃1993年推出FH系列重卡,成為長途運輸卡車的標杆,低風阻、大空間駕駛室,前瞻性的設計理念,一經推出就獲得了1994年國際年度卡車大獎。2006年引入國內銷售的2003年小改款車型,南北快運買的就是2003款。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南北快運這個沃爾沃FH還有個小故事,當時買的時候也不太懂,以為這輛車是瑞典產的,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經別人提醒才知道是巴西產的,外觀上和瑞典產的會有一點區別。最典型的就是那個細長圓潤的一體式後視鏡,瑞典產的是分體式,主鏡和廣角鏡分開。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主駕駛一側的後視鏡只有一個鏡片,沒有視野範圍更大的廣角鏡,副駕駛一側才有。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駕駛室頂部是個燈箱,目的就是給物流公司貼廣告用的,南北快運這個是正確示範。後期加裝了兩個射燈在頂部,其實原廠有射燈可以選裝,內嵌在燈箱裡。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在進氣格柵上面一個斜槓沃爾沃LOGO是沃爾沃卡車最經典的設計之一,現在銷售的沃爾沃卡車把斜槓LOGO向上移出中網的設計被一些死忠粉排斥,覺得失去了韻味,歐洲就有一些人買了新款沃爾沃FH卡車,然後自己動手把斜槓LOGO拆下來裝到中網位置。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沃爾沃FH系列卡車設計傳承的地方很多,例如車燈,2003年改款的車燈已經具有現在新款FH大燈的雛形,兩款燈放在一起可以看得出來是設計的延續。不過十多年前還沒有日間行車燈這種東西。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十多年前歐卡最讓人羨慕的就是空間了,沃爾沃FH 高頂的Globetrotter駕駛室的大空間放到現在還有很多國產卡車比不上,重汽HOWO A7、T7駕駛室就是用這款沃爾沃改的。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駕駛室前後彈簧減震,用了十多年的彈簧已經有點變形了。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主駕駛車門發生過剮蹭,後期補過漆,手藝沒法和原廠漆比,用到現在已經漆面開裂,還有一塊脫落生鏽。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這個角度看駕駛室特別有重汽T7的感覺,上車踏板相似度都很高。車門鉸鏈由於缺乏保養,限位功能幾乎失效,開關車門也沒有那麼順滑。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車內空間很大,地板中間有十幾釐米的凸起,可以在車內完全站直。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中控臺和現在的沃爾沃FH風格完全不同,半環繞的設計更多的是以駕駛員為中心,把按鍵“送”到駕駛員面前,也導致中控臺中間凸出太多,侵佔了一部分車內空間。因此新FH把A柱傾角減小,中控臺前移的設計對車內空間的貢獻很大。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車內腳墊用的是豪沃A7專用,完美貼合。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主駕駛座椅十多年前就是氣囊減震,有手動調節的腰託,調節開關全部都是顯眼的紅色,很喜歡這種設計風格。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使用時間太久,車內環境已經是“慘不忍睹”,各種髒、亂,內飾也是亮的髮油,沒有一個愛乾淨的駕駛員真的很讓人煩惱。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儀表盤顯示的里程只有140多萬公里,中途曾經因為故障更換過一次,所以從儀表盤上已經看不出真實的行駛里程,只能以保養記錄來判斷,實際行駛里程已經超400萬公里。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沃爾沃之前車型在命名上會體現發動機排量,這輛車前臉貼的是FH12,表明用了排量12升的發動機,十多年前4x2牽引車用380馬力真是大馬力,然而那時候沃爾沃FH已經有660馬力的車型供應了。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變速器用的是手動14擋,和現在東風天龍旗艦那個技術一樣的,帶換擋助力功能。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後驅動橋用輪減橋,那個時候進國內的歐卡好多都是配輪減橋,包括雷諾,奔馳之類的車型都是,按當時道路情況,耐用就是王道。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底盤左邊本來是有一個備胎架,改裝成了副油箱。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右側這個圓形的油箱才是原廠配置。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底盤電氣化配置很少,看上去就簡單很多,不像現在的車那麼複雜,前懸架2片鋼板,後懸架3片鋼板,數量都很少。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準牽引質量比較驚人,56噸,當時進口車噸位都標的很高,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管理混亂,現在都很正規了,6x2的牽引車準牽引質量才30多噸。

400萬公里無大修,這輛12年前的進口卡車比現在的國產卡車還先進

現在這輛跑了400萬公里的功臣已經從長途線路上退下,在短途線路上繼續發揮餘熱。駕駛室由於人為使用的原因已經慘不忍睹,看不出新車時候的風采,不過底盤還很健康,一切正常運轉,生命力頑強。再過兩三年時間它就到了強制報廢的年齡,想想還有點遺憾。

圖/文:陳接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