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十月革命雖然勝利了,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很快就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在這種情形下,蘇俄為了自身的利益,也願意同中國交個朋友,從而在某種程度上緩解自身的壓力。

一、蘇俄早就拋出了橄欖枝,北洋首腦們卻沒及時接住。

1919-1920年間,蘇俄曾經兩次發表對華宣言,宣佈沙俄與中國簽署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在中國的一切領土和租界,在新的基礎上建立兩國關係。

熟悉蘇俄歷史的朋友應該能想到:1918-1920年正是蘇俄三年內戰時期,這一時期的蘇俄正是新生的最脆弱的時段,蘇維埃政權的實際控制區一度只佔到了沙俄的約四分之一,並且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對遙遠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根本無暇顧及。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1918年2月,蘇維埃政權只控制著棕色區域。)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1919年,蘇俄只控制著圖中的深色區域,不及沙俄原來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這張圖形象的反映了紅軍是如何反抗十四國聯合武裝干涉的)

這時如果中國是一個統一和強大的國家,或者領導層有足夠的眼光並抓住了歷史機遇,那麼,收回沙俄時期被侵佔的領土是非常正常的。

這樣一來,很可能中國的版圖將重新恢復成海棠葉形狀,而不是現在的雄雞狀。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1750年,清朝極盛時的疆域約1300萬平方公里,像個海棠葉。)

然而,機遇是稍縱即逝的。

或許,當時的北洋政府忙於內部糾紛,懶得搭理萬里之外的新生蘇維埃政權。或者,北洋的首腦們覺得這個新生政權能否存活下來還是個未知數,就是給了回覆也沒有實際意義。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1916年-1920年,掌握北洋政府實權的是段祺瑞,但是,他的地位並不鞏固。)

於是,北洋政府壓根兒就拒絕談判。

拒絕的倒是冷傲。

到了1921年,蘇俄在列寧的領導下取得了反干涉鬥爭的勝利,基本上恢復了沙俄時期的主要地盤。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俄國革命的傑出領袖——列寧)

這時,北洋政府開始著急了。大概他們也沒有想到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竟然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以列寧為首的蘇俄政權竟然在如此之短的時間裡就組建了一支強悍的紅軍並收復了國土。

此外,北洋政府還害怕俄國的革命火種傳播到南方的孫中山國民政府,怕他們接近,進而威脅自己的利益。

北洋政府總算開始回應蘇俄的談判請求。

But,不是你不明白,是這時間變化快。

當初對人家的建議置之不理,現在你高攀不起。

這回,輪到蘇俄把北洋政府晾在一邊了。

直到1922年8月,蘇俄才派遣越飛來華談判,可謂姍姍來遲。

不過,由於雙方在中東鐵路與外蒙古問題上存在分歧,因此,未能達成協議。

這是為什麼呢?這兩個問題是怎麼來的呢?

二、中東鐵路和外蒙問題的由來

1、中東鐵路怎麼建起來的?中俄雙方各自在想什麼?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中東鐵路)

先說中東鐵路,1896年,李鴻章訪問俄國。彼時的清王朝剛剛經歷了甲午戰爭的慘敗,李鴻章看透了俄國和日本一樣對中國東北抱有極大的野心,本著“以夷制夷”的理念,將俄國的力量引入東北以制約日本。雙方簽訂了《中俄密約》,由沙俄出資,在我國東北修建了中東鐵路並由俄國控制,這條鐵路與俄國的西伯利亞鐵路大動脈連接在一起,從而大大加強了對中國東北的控制。李鴻章順帶收下了300萬盧布的賄賂,也算是藉機中飽私囊。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1896年,李鴻章訪問俄國)

1911年,大清亡了。

此後的歷屆北洋政府都想收回中東鐵路的主權。

可是,最佳時機是1918-1920年,北洋軍閥們沒有把握住。

(要說把握歷史機遇,毛偉人都是這方面的高手。舉兩個例子: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後,毛偉人準確的判斷出赫魯曉夫將會戰勝其他對手而“登頂”,並適時予以支持。結果,感激涕零的赫魯曉夫在中國的“一五”期間援建了大批項目,相當於初步建立了中國的工業體系,當時人稱中蘇兩國是“兄弟般的情誼”。是的,沒錯,那是因為毛偉人之前給予了赫魯曉夫以“兄弟般的支持”。

毛偉人同樣看透了赫魯曉夫有魯莽的一面,在中蘇交惡之後,1962年,赫魯曉夫果然莽撞的在古巴部署導彈,挑戰美國。此時,同時都支持印度的美蘇兩國劍拔弩張,根本顧不上管印度。熟悉歷史的朋友們肯定想起來了:恰恰是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中國狠狠教訓了印度,自衛反擊戰完全是在危機時間段的區間內完成的。)

到了正式談判的1922年,蘇俄已經緩過勁來。

越飛稱,中東鐵路是俄國出資建造的,要求中俄共管中東鐵路。北洋政府則要求蘇俄無償歸還一切利益。

雙方的想法相去甚遠,自然不歡而散。

2、政權更迭期間,外蒙古反覆易手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看圖瞭解一下近代以來外蒙古的重大歷史事件吧)

接下來再說外蒙古問題。

外蒙古在滿清王朝時期一直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最早在18世紀的時候,俄國就想染指外蒙古,並逐步滲透。

1911年,趁著大清倒臺的亂局,俄國策動蒙古王公宣佈外蒙獨立。

1913年,《中俄條約》的簽訂,使得外蒙“自治”合法化,外蒙實質上已經被沙俄控制。

十月革命後的1918年8月,一方面為了顯示新政權的新氣象,一方面是由於無力控制鞭長莫及的蒙古,蘇俄發佈《告蒙古人民書》,宣佈蒙古獨立。

1919年,北洋的徐樹錚將軍帶兵短暫的攻入蒙古,取消所謂的“獨立”,然而,很快就因為北洋軍閥的內亂而退出了。

轉眼到了1921年,蘇俄軍隊進入蒙古,當年,蘇俄與蒙古簽訂《蘇蒙友好協定》,蘇俄承認蒙古人民政府為蒙古唯一合法政府。

“友好”,在蘇俄軍隊的刺刀下,蒙古政權敢說什麼,它有多少獨立性?這真是一個問題。

這也充分說明“屋漏偏逢連夜雨”,當一個國家內部出了亂子,先別忙著哭泣,擦乾眼淚,沉住氣,更倒黴的事情說不定還會緊跟著找過來呢!

不妨再來審視一下:大清倒臺是中國的內部政權更迭,正是國家亂的時候,這時候內部不穩,外部虎視眈眈的勢力自然想趁虛而入。

三、表面上是個平等條約,實際上呢?

1922年12月,蘇聯成立。

為了儘快與中國達成協議,1923年9月,蘇聯派遣加拉罕來華談判。經過很長時間的拉鋸,1924年5月31日,雙方總算喝了慶功酒。

雙方達成的協定共包括《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中俄暫行管理中東鐵路協定》及7個聲明書,外加2份公函。

讓我們來看看主要內容:

廢除有損中國主權的所有條約。

承認外蒙古為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蘇聯放棄庚子賠款,租界及領事裁判權。

中東鐵路為商業性質,主權歸中國。

1924年的《中蘇協定》被稱為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同其他國家簽訂的第一個平等條約,收到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被認為是北洋政府的一大外交成就。受此鼓舞,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反對帝國主義的群眾運動熱潮。

不過,當我們冷靜下來,就會發現:這些內容很多其實非常空洞,是蘇聯為了擺脫當時的外交困局而做出的一些非原則性的讓步。

就在1923年9月到1924年5月談判期間,蘇聯的對外關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由於蘇聯成立後實力的增長以及資本主義國家對俄國市場的需求,1924年出現了資本主義國家和蘇聯建交的高潮。1924年2月,英國率先與蘇聯建交。別忘了,當時的英國雖然受到了“一戰”的衝擊,但仍然勉強維持著世界霸主的地位。英蘇建交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果不其然,挪威、希臘、奧地利、瑞典、丹麥、法國等緊隨其後。

可以說,中蘇談判期間的蘇聯已經失去了對華友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還有個再次要提的主要原因是:在失去了1918-1920年蘇俄內戰之機遇的情況下,北洋政府面對蘇聯政權,實力明顯居於下風,還能指望佔多少便宜嗎?

沒有實力做後盾的外交是沒有意義的。

讓我們來逐條分析:

不是說“廢除有損中國主權的所有條約”嗎?那麼,當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強迫中國簽訂的《北京條約》和《璦琿條約》是不是應該廢除?是不是應該退還佔領中國的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沙俄侵佔的中國領土)

雖然“承認外蒙古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但是,1921年的《蘇蒙友好協定》並未廢除。這又是幾個意思?這不是相互矛盾嗎?蘇聯仍然事實上控制著外蒙古。這個問題被“擱置爭議”,直到1945年蔣介石同斯大林簽訂了新的條約,蒙古正式“獨立”。在相當長時間裡,蒙古都沒有實際主權,地位只相當於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更是讓百萬蘇軍陳兵中蒙、中蘇邊境,極大威脅中國的國家安全。只是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蒙古才真正獲得了“獨立”地位。

放棄了“庚子賠款”,放棄了“租界及領事裁判權”到的確是一些實惠,然而,相比於領土上的損失,這依然不值一提。

在中東鐵路問題上,按規定,中蘇兩國共管鐵路,但在具體操作中,蘇聯在鐵路實際管理過程和人員上都佔據了優勢,事實上控制著鐵路的運營。

近代以來中國簽訂的第一份平等條約是哪個?我們真的贏了嗎?

(當時的北洋政府由著名的“賄選總統”曹錕把持,他於1923年10月至1924年10月任總統。)

此時的北洋政府已經不敢奢望這些了,因為時運已經不再自己手中。1918-1920年期間北洋政府沒有把握住千載難逢的機遇,還指望在1924年佔上風嗎?怎麼可能?

南方的孫中山政權的壓力已經讓北洋政府如鯁在喉,北洋政府內部更是四分五裂,政府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已不再有對蘇強硬的底氣。

曾經有一個真實的收復北方領土的機會擺在北洋政府面前,它卻沒有珍惜,等失去之後才追悔莫及,然而,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