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落幕,盤點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請領獎!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最終落幕,法國人笑到了最後,雖然我本人並不大喜歡法國隊,但畢竟法國奪冠了。

長達一個月的世界盃狂歡曲終人散,世界盃期間我們看到不少企業砸重金各種廣告刷屏,逢熱點必上幾乎是各大企業的慣例,不投點總感覺虧了,其實投了也不見得賺,趁現在決賽剛結束,各個獎項頒發完畢的機會,盤點下那些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頂級的官方贊助商有四家:萬達、海信、蒙牛、vivo。

1、最土豪獎:萬達

世界盃落幕,盤點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請領獎!

這個應該沒啥爭議吧?中文廣告就放在各個關鍵區域,也不賣產品也不搞別的,難道只是突然想打個廣告?真壕!

2、最心機獎:海信

世界盃落幕,盤點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請領獎!

國內廣告法不讓說“最佳”、“第一”?沒關係,咱可以去世界盃賽場上說“中國銷量第一”,這總管不著了吧?

3、最佳娛樂獎:蒙牛

世界盃落幕,盤點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請領獎!

“我不是天生要強,我是可能要涼!”蒙牛押寶在梅西領銜的阿根廷身上,哪知道梅西真的涼那麼快,原本一句很勵志的廣告語,先是變成預言帝“我射空過”--梅西踢飛點球、接著阿根廷小組賽表現欠佳“天生要強”變成了“可能要涼”。。。於是各種要涼版本都出來了,傳播之廣、娛樂效果之強,蒙牛這錢花的也不能算冤吧?

4、最貼心獎:vivo

世界盃落幕,盤點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請領獎!

錢沒少花、畫面也沒少展示、但啥印象都沒有,基本上做到了默默無聞不打擾球迷看球,貼心之極!他們新手機就算平時發也能引起不小的關注,但是放世界盃期間發佈,真的合適嗎?大家焦點都在比賽上,結果就是--“新手機?嗯嗯不錯,哎這球進了!”

5、合格獎:青島啤酒

世界盃落幕,盤點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請領獎!

青島啤酒是世界盃轉播的贊助商,廣告創意不錯,主題還還中規中矩,談不上太出色也說不上失敗。只是合格。

除了這四個大的,央視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也是很“出彩”的,只是效果正反有別罷了。

6、最欠揍獎:BOSS直聘

世界盃落幕,盤點世界盃期間的廣告:金主們,請領獎!

這個沒啥爭議吧?看完我不是想跟老闆談,而是想跟BOSS直聘的老闆談,“你們做這麼噁心的廣告,是不是欠揍?”一群打了雞血似的在那裡死命的嚎,是老闆拖欠你們工資不發?還是不給你們買五險一金啊?“同志們一定要合法上訪啊,不能在街邊非法集會!”

7、最沒價值獎:優信二手車

本來就跟瓜子天天干仗,估計想借著世界盃的熱點來個廣告覆蓋,實現一把超越,結果那廣告拍的,要內容沒內容要品牌傳遞沒品牌傳遞,優信、瓜子、人人車,這三家是不是用的同一個廣告公司啊?全一個路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8、最扯淡獎:那什麼旅遊來著?馬蜂窩?

真沒記住名字,開始反覆問,還用《大話西遊》唐僧的扮相跟人設,“親,你們獲得授權了嗎?”啥玩意兒就往上來,最後那個”嗡嗡嗡“還不錯,打磨一下再出來好吧。

除了這些反面的,世界盃期間也有一些比較正面的廣告,比如貝殼的、WEY的也還不錯,好歹有內容啊,比如貝殼的,都是一些故事場景,這種廣告最起碼對觀眾是一種尊重,不至於上來就一遍一遍的跟打雞血似的喊口號,簡單粗暴。我承認廣告傳播到了,大家也記住了BOSS直聘了,但是看完廣告我第一反應就是看下自己裝了沒,裝了立馬就卸了!幾個人會給好評?跟老闆談?別扯淡了,真有能力跟老闆談的時候,都是獵頭主動找上門來,還用得著自己巴巴的上門求職?本來挺好的概念,搞這麼惡俗,觀眾不是傻子,更沒誰願意被別人當成傻子。

WEY那個基本上是按照C羅成長軌跡寫的文案,加上總裁這屆世界盃的表現,確實很貼切,非要說缺點就是太平了,沒啥特別的亮點,中規中矩。其他的廣告廣告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通過畫面讓用戶對品牌產生美好的聯想,達成品牌認可。現在廣告似乎只要抓住眼球一切都有可能,拜託,你們都是互聯網企業、都是有用戶思維的企業好吧?第一印象差了,後面你們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扭轉過來用戶的既有印象?市場競爭那麼激烈,你們以為自己有幾次機會?好廣告是要塑造品牌價值觀的,為啥每年世界盃都會期待耐克跟阿迪的廣告?人家用心了,做的好,能讓人有分享的慾望,這不就是廣告所要達到的目的?我們老說美國每年超級碗的廣告競猜,有哪個品牌會像中國這些互聯網企業這樣?企業丟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媒體平臺缺少廣告評估機制,只要給錢多醜的都能上,這是一種什麼行為?

後記:憋了一個月,終於說完了,痛快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