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大概是在1994年,那時我還在讀3、4年級,家就住在城隍廟區塊邊上的“三角地”附近。自打算學自行車起,就開始吵吵著讓媽媽給我去買一輛新自行車。可是看來看去,算來算去,都要花費近300-400元,那時已接近媽媽一個月的工資。這400元,說實話還是家裡籌了二三個月……

記得是有一天飯後,帶著那個年代的儀式感,我打扮了一番穿著。媽媽騎上自行車,載著我,向城隍廟出發,要去買我之前中意的“小天鵝”自行車。

坐在後座上,看著南大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周邊不時擦過幾輛腳踏三輪車,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記得那時從火車站坐三輪車去城隍廟只需要3到5元錢。穿過一條幽靜的小路,兩邊樹蔭茂盛,路上只有一個乾淨的水井,我抬頭一眼就看到了天封塔。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拐個彎到了城隍廟門前一條街,那個熱鬧啊。炒貨店鋪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粽子糖、花生、瓜子,門前圍著的人群正在看敲鑼打鼓的耍猴戲。再往前就是五一大酒店和缸鴨狗,還有“燒鵝斬” ,每次路過這裡都會看到許多人排著隊在缸鴨狗門口櫥窗前。

到了城隍廟門口,媽媽鎖車,而我總是習慣性的被麒麟遊戲宮吸引,遠遠地望著。那臺每個月都來量身高體重的測試機,還在門口矗立著,不時傳來“歡迎光臨……”

牽手走進廟裡,看到多年前喜愛的哈哈鏡還在門口,只是少了幼兒園時的熱衷,瞟了一眼就進門了。迎面飄來牛肉粉絲的香味,抬頭被眼前的這一幕驚呆了。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前廟殿掛著一副惟妙惟肖的清明上河圖。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前廟殿二側掛了這麼幾幅畫《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戚繼光抗倭》。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岳母刺字》和《林則徐禁菸》,

將我深深吸引,回神過來的時候,竟發現賣自行車的位置成了如下一幕。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我幾天前心心念唸的“小天鵝”牌自行車明明就堆放在這裡的……

怎麼回事,我的思緒混亂,一時間牽手的媽媽也不見了,耳邊傳來孩子“哇哇哇……”的啼哭聲。

竟是一場夢?凌晨,初生女兒餓醒了……一把拭去上額的冷汗,原來已是2018年。

城隍廟作為寧波無法遺忘的精神地標,深藏著我們每一個寧波人的深深記憶,深藏著寧波的靈魂。我歷時半個多月,走訪了城隍廟、檔案館、文管所、圖書館,採訪了城隍廟原總經理、董事長、城隍廟小吃城負責人、資深學者、歷史學家,前前後後採訪了100個寧波人,包含了50後、60後,70後、80後、90後,寫下了這篇《寧波城隍廟70年沉浮錄》。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資料來源《千年郡廟》)

1.

道不盡的前世今生

寧波府城隍廟600多年曆史。是中國建築史上是保存相對完整的古建築,比上海城隍廟還老地位還高。

今天要說的是市民心中的城隍廟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歷史資料來源自網絡、《千年郡廟》等)

寧波城隍廟的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十年重建,是清代官式製作與浙東民間建築工藝完美結合的典範。

被業內專家譽為“總領寧波古建築之勝”。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寧波城隍廟結構圖 (攝影:曹後旋,標註:林宇鎮---業餘文保員,寧波地方文化愛好者,曾在城隍廟任副總經理逾20年)

2.

1949年-1964年

寧波 廟宇文化 + 市井文化 的發源地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歷史資料來源自網絡)

新中國成立後,城隍廟的香火一年不如一年,再也沒有城隍出巡、城隍廟會等活動,但它仍舊是市中心的黃金商圈。大門口的小吃整日熱氣騰騰,吸引著人們前去品嚐,還有小熱昏學瞎子唱新聞賣梨膏糖:犯關犯關真犯關,宣統皇帝坐牢監,正宮娘娘擔監飯,紅皮老鼠拖小貓……

後大殿,張少策的寧波平話《水滸》紅極一時,廟殿裡有書攤可以借一分錢三本的小人書。廟殿內的紅旗書場是寧波走書的搖籃,著名老藝人毛全福、應蘭芳把拿手好戲《白鶴圖》傳授給徒弟許斌章。1958年許斌章去北京參加首屆曲藝匯演,演唱先編走書《朱德能創造防護罩》,還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對了,還有露天電影院、溜冰場……去城隍廟的市民,除了拜神,更多的就是為了逛廟。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上世紀60年代初,寧波府城隍,“有求必應”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歷史資料由海曙區文管所提供)

城隍左右兩側有他的“手下”。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歷史資料由海曙區文保所提供)

一邊是傘神和衙役。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歷史資料由海曙區文管所提供)

一邊是馬伕神和衙役。

3.

1964-1983年

20年榮貴何嘗有,南柯一夢寧沉淪

1964年,寧波大街小巷掀起了破除封建迷信的群眾運動,城隍菩薩們最終未能逃過此劫,一夜之間,菩薩們不僅被抬走了,大廟愣是被改成了“科學宮”,有興就有衰,“文革”十年,郡廟大門也終日緊閉,鉛華落盡,派蒼涼。房子燒掉了,無神空廟最終被敲掉一部分蓋工廠(當時的廟改成了一家醫療儀器廠)。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資料來源《千年郡廟》)

拍攝於70年代,民樂劇場門口,可以看出即便是“廟變廠”也改不了廟前街的繁榮。

4.

80年代(1984年後)

改革春風吹進廟,百廢待興成樂園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80年代,重新演繹的戲臺,圖片來源自網絡)

直到1983年,鎮明區政府勞動科下屬的勞動服務公司,獲得了郡廟的修復、使用和長期租賃權。1984年封閉了近20年老廟得以重生,城隍也被重新抬進了廟裡。

元旦那天城隍廟商場開業,又在新修復的東偏殿裡開設了遊藝場,擺了小書攤、康樂球、手足球、高爾夫等小遊藝,還有出租象棋和彈子棋等。此後又仿照上海豫園設了大型的“武松打虎”拉力機、自動測高稱重機等。另外從上海訂購了仿照上海大世界的“哈哈鏡”,“哈哈鏡”曾是大上海最有名的遊藝,是著名的“開心果”。城隍廟的“哈哈鏡”共有十面,每面高逾二米,寬近一米,無論男女老少,只要在哈哈鏡前一站,看到奇形怪狀的自己,無不捧腹大笑。人氣聚攏,加上廟宇門口的走書、評話、打拳耍猴、戲法表演,每逢傳統節假日,荒廢多年的戲臺上又響起了清新的越調,中天井又出現了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盛況,城隍廟成了寧波人最早的遊藝樂園。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之後的幾年,鎮明區勞動服務公司在經營城隍廟的商業上,除了傳統百貨的經營門類,又加入了金鋪、酒樓、照相館、遊藝場,很快城隍廟成了寧波乃至省內最大的綜合性商場。

1986年,攜手上海老城隍廟發起組織了全國廟宇商業聯合會,邀請了蘇州玄妙觀、南京夫子廟、合肥城隍廟、西安城隍廟等全國著名廟宇商企匯聚寧波城隍廟,召開成立大會,這一盛事,一時被傳為國內商界的佳話。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在當年,寧波誰人不識“君”。歷史圖片來源自網絡)

寧波城隍廟原小吃城負責人楊明廈經理介紹:我們在前天井一間房搞了一個酒樓,叫城隍廟酒樓,後來很多海內外名人都來過,前中大殿搞起了副食百貨。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看來城隍廟小吃味道真的好,女兒抬頭看著爸爸蹲在廟門口啃雞腿。攝影:龔國榮)

關於89年城隍廟的修繕工作,據當年負責牽頭的城隍廟商城楊明廈經理介紹:商城要改造,但是文物不能動,不能破壞。當時不能搞迷信,就只能搞民間的,讓寧波工藝美術廠畫師們偷偷在中大殿加了四幅畫。因為改造的時候,不能破壞,後來就動腦筋,修繕的時候用彩繪畫上去。前廟殿還加了三國演義和清明上河圖,後廟殿十八羅漢斗大鵬,旁邊一個八仙過海,一個西遊記。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 攝影:曹後旋)

大殿西山牆上的岳母刺字和林則徐禁菸,圖為當年新修復後拍下。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攝影:曹後旋)

東山牆上的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戚繼光抗倭,圖為當年新修復後拍下。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攝影:曹後旋)

門廳北面的《三國演義》片段長近7米,高一米,分別描述了“劉關張桃園結義”、“劉備三顧茅廬”、“長坂坡七進七出”、“諸葛亮六出祁山”等婦孺皆知的故事情節。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攝影:曹後旋)

《劉備三顧茅廬》看看細節。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廟沿下畫的一部分畫。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攝影:曹後旋)

修繕過程中,巧奪天工的寧波工匠還在抬梁和月梁之間,加入了支撐防裂的“侏儒柱”。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攝影:曹後旋)

四侏儒布衣形象,神態各異,老少協力,奮起負重,是郡廟木雕工藝中的極品。

5.

90年代

買地、上市、造樓

城隍廟盛極一時,無所不能

90年以後,後來的城隍廟董事長、總經理陳吉倫從海曙外貿公司調到了鎮明區勞動服務公司,城隍廟商城下面有500多名員工,陳老深知“螺螄殼裡做道場”太難了,加上員工都是來自區裡的閒雜人員,甚至有勞教人員,要承擔起這麼多人的生計問題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一直堅持發展的理念就是堅持原來有的廟宇文化+新商業,在人上面做文章,一引來人,二留住人,三讓人消費。

曾有多人回憶道:當年城隍廟為了提高人氣,不止一次請來過亞洲第一巨人,登報上電視。當然也不乏國內的歌星。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當年在廟前街做的美食節。圖片資料來源《千年郡廟》)

摸索過一段時間後,就開始主打小吃+黃金珠寶。前廟以小吃為主,中間日用百貨,後廟則是黃金珠寶+滋補藥材。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90年代的後門。圖片來源自網絡)

陳老介紹:當年,老城隍廟吸引了海內外、香港、東南亞還包括中央電視臺來拍攝老城隍廟經營場面、紀錄片。為寧波走出去,為寧波城市形象做了貢獻。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圖片資料來源《千年郡廟》)

92年,公司改為股份制,下面就有14個單位。陳老明白,城隍廟要繼續發展必須擴建,於是毅然決然買下了旁邊的煉車場,再後來就建成了商場。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新商場就是當年買下的煉車場地塊建成的。攝影:曹後旋)

94年,城隍廟成立寧波第三家在A股上市的企業,第一家是“甬中原”,原寧波變壓機廠,第二家是“華聯商廈”,第三家就是“甬城隍廟”,後來浙江菸草集團控股城隍廟70%股份,2002年更名為“香溢融通”。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陳吉倫,原寧波城隍廟第一任董事長、總經理,拍攝於2018年6月)

1995年修建的“國泰步行街”,在當時可謂出盡風頭。在這條古色古香的商業街上,長不過千米,寬不過50米,店鋪林立,商販雲集,終日熙熙攘攘。城隍廟新商城的開業還列入了當年寧波市政府的八件實事之一。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攝影:曹後旋)

國泰街靠郡廟的商鋪,不少兜售古玩字畫,還有家居用品,其中不乏“張小泉”剪刀,宜興的陶壺,莆田的香燭,大大小小的商品幾乎囊括生活所需,應有盡有。當年,這樣一條仿古街可謂省內獨一,全國都少有,幾年後的杭州河坊街才開始動工改造。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繁華的靠近郡廟的國泰街)

當年的城隍廟盛極一時,可以用三點來證明:一、城隍廟門前那條路設置為寧波第一條汽車單行線。

二、在城隍廟門口設立乞丐限討區。

三、每逢七月半,城隍廟第二天開門時,會發現地上、門縫插滿了市民上的香。

《城隍廟》寧波老話 壹鬼來自寧波人物

00:00

04:37

98年城隍廟步行街開業,在之後的20年裡面,那裡成立寧波人時尚的前端,變成了大學生淘衣服、飾品的海洋。上世紀末,城隍廟區域崛起成為寧波新的商業中心,員工超過1000人,城隍廟不僅人流超其它商場,而且利潤居前,寧波城隍廟迎來了世紀巔峰。

6.

21世紀 2000-2018年

新零售、網購衝擊,閉門修廟

進入21世紀,城隍廟商城作為商業傳統業態,不管是廟西的大紅鷹服飾商城還是國泰街、步行街等。在2008年之後,陸續受到網購等新興消費模式的衝擊,先是不斷調整廟西的大紅鷹服飾商城產品結構,後來整體改造,於今年5月1日重新開業,很多寧波人都是希望而去,帶著失望而回。

現在寧波城隍廟除了新開的廟西商城以外,還有二塊:

一塊就是從廟裡搬出來的小吃城,目前在亞細亞的二樓,當年城隍廟著名的小吃:牛肉麵、咖喱牛肉粉絲、酒釀蛋花圓子、油炸鵪鶉、牛肉鍋貼、雪菜大包、餛飩皇、油炸臭豆腐、腸血湯、南翔小籠、蘿蔔絲餅……在那裡還是可以找到好幾樣的。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另外一塊就是98年開業的步行街,自從廟宇在2013年8月閉門修廟開始,這些年,它就肩負起“城隍廟”的地標大旗。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歷史圖片來源自網絡)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最後,來看看我採訪的百位市民,其中入選留言的40個寧波人關於城隍廟的記憶:

老楊:90年代結婚,在城隍廟買的金戒指,還記得那句廣告語“城隍廟飾品,保佑您好運氣”。

王阿姨:在天然舞臺的電視節目上看到,寧波電視臺的主持人阿偉,拜張少策為師了。

李小超:麒麟宮打完遊戲,就去南大路的街口肯德基吃漢堡。那時候吃不慣土豆泥,說起來,那店生意超好,後來遇到軌道交通拆掉了。也開了十年多,應該算是寧波第三家kfc,第一家在江夏街,現在已經拆掉,第二家在鼓樓昇陽泰,現在還在……

bao燕燕:國泰街,那條步行街是每一次吃完小吃都要去走二遍的,淘寶街一般的存在過。

阿根:後廟街依稀記得70年代後有過一個很大溜冰場。

Anmy:記得城隍廟對面有一家小紹興,三黃雞很好吃,超鮮,但不便宜。

於小兵:只記得缸鴨狗門前立一個缸,櫥窗前賣很多糕點,進門排隊買蛋花圓子和一盅盅大缸裡煨出來的煲湯,現在想想和沙縣吃的煨湯有點像。

阿興叔:城隍廟門前曾有算命測字講肚仙的一條街,是在解放後被驅散的,最為出名的叫“奇巧靈”的算命先生,自稱落第秀才,後來也隨著消失了。

阿九:文化大革命之前,我每天帶兩分錢進去的,一分錢可以租三本小人書看,另外一分錢買一塊老豆腐,“玫瑰豆腐”, 用扁扁的竹籤戳一塊加了辣醬,解解饞。然後坐在那個後廟殿前的大理石臺看那些小人書,看完了還可以和小夥伴交換。

大頭:2000年前後城隍廟那邊“克米”的很多,深深的記得,曾被叫到弄堂裡搶了2元錢……

吳潔:2002年之後寧波搞大學城,南高教,北高教,無人不識城隍廟,那時在城隍廟一帶活躍一批明偷暗搶的新疆人,當然還少不了賣切糕的。

文筱雯:2004年,那時候第一次去城隍廟,吃了很多小吃,在缸鴨狗裡撿到一本國民黨黨員證,然後就跟朋友說要加入國民黨,對桌一個老爺爺笑眯眯地看著我。

夏天:中學時放學有時候會騎車路過城隍廟,然後會到裡面買點燒烤。

板栗:高中時候就是12、13年吧,城隍廟的小商品市場太破舊了,但是在高中時是類似於淘寶的存在,所以很火爆,經常去逛。

戴戴:最深的記憶嗎?現在只記得小吃城和兩對門的KFC和麥當勞在節假日的時候門庭若市啊。

冠宇:小時候城隍廟有哈哈鏡,孩子們一面面照過去,樂不思蜀。小吃城裡人山人海,對面的缸鴨狗顧客盈門~

杉杉:第一次去是去吃小吃,有一種古老的記憶感,聽說上海城隍廟還是跟寧波學的,只不過上海的更有名,對城隍廟的記憶是家鄉的味道,古色古香,因為和家人一起去,感覺很親切。

佳東:小時候城隍廟裡有很多小吃,又便宜又好吃,後來修地鐵拆掉了,挺可惜,沒小時候的味道。城隍廟步行街也是各種服裝店,曾經的殺馬特造型(06年左右)、非主流也都在那買的。

何胖:油炸鵪鶉,餛燉和小籠包。

俊林:剛進大門口的財神,拍大頭貼的機子,一家家總有新潮衣服的店子,然後每次殺完價都感覺自己有輸了。

一峰:01、02年吧,好像高中剛畢業那一年,我和同學在暑假時,每次去包玉剛圖書館看完書,都要去城隍廟小吃城買一份6元錢的油炸鵪鶉鳥吃,現在漲價到12元一份了好像。

紅錦:一座城隍廟,半部寧波史,說不完的故事,盡在一碗牛肉粉絲裡,對了,要加咖喱。

Betty:逛~吃~逛~吃,小時候的記憶就剩糖葫蘆了。

阿濤:2010年,第一次去城隍廟是大學時期,記憶猶新。人山人海,到處是美食很熱鬧。

蟲小:關於城隍廟的記憶啊,讓我想想,我小時候不是住老三區的,就上高中那會休息天會和同學一起去城隍廟的小吃街,還有那邊有一個打遊戲的地方,裡面有跳舞機,那時候跳舞機剛流行。後來小吃街貌似沒了,大學那會就是經常去城隍廟買衣服。

王承恩:藥行街這裡的出口,放著三個還是四個哈哈鏡,小時候覺得很有意思,別的地方還看不到的。我小學一直到5年級都住在旁邊大來巷,後門出來沒幾步路就到城隍廟,哈哈,對了,對面有溜冰場,還有KFC呢。

佛曉:餛飩王,3元一碗,裡面的蔬菜很好吃,再早點就是我記得城隍廟以前有搖搖馬,那時我們大概只有4、5歲了,餛飩王我記得以前排隊要排很長時間的,必點一客南翔小籠。

阿鮑:小時候跟父母去過一次城隍廟,印象中,很喜歡城隍廟的小人書,但父母沒給買,還有涼茶,不知道是當時渴還是真的好喝,5毛錢一杯!

韋醬英:印象最深的都是吃的,最早的印象是廟門口的牛肉細粉,還有炸鵪鶉淋上蠔油汁,現在再有找不到那個味道了。初一還是初二,退少先隊演出那會,跟幾個女同學一起去吃炒冰。想起來了!小時候城隍廟裡有個藥店還是什麼的,裡面有個哈哈鏡,我小的時候一去就要照一照。

馮潔:遊戲機場所、溜冰場,小時候潮流之地……還有炸鵪鶉。

Amber:城隍廟其實是有獨特的味道,往來的人群,熱鬧的商鋪,漂亮的城隍廟牌樓中式建築,城隍廟內顯眼的笑呵呵的財神爺爺。最深的記憶是在就要過年的倒數幾天,商場會打折,那時候流行拍大頭貼,就是在類似於夾娃娃機大小的設備裡,和朋友拍照,裡面有照片編輯功能,不亞於現在的美圖秀秀APP+貼紙。和小夥伴約著過年前幾天去,點點自己的喜歡的動漫形象和背景,蠻有趣的。城隍廟出來往第一醫院走,還有個類似評書的地方,自帶茶壺,裡面有開水瓶,票價親民,上樓梯,聽裡面說書人講故事,一聽能一下午,還是蠻愜意的。

貝貝小娘:城隍廟有兩塊錢一串的雞心,五塊錢一隻的炸鵪鶉,超級好吃現在都吃不到了。還有現在紅爐那個位置的(小紹興)三黃雞,超級嫩,甩現在的村姑三黃雞好幾條街。

陳聰: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初二那年元旦文藝匯演,和小夥伴一起去城隍廟吃午飯,一夥人吃了牛肉粉絲和牛肉煎餃,最後作死的去吃了水果刨冰,結果有人肚子不適,差點影響表演。

Chuwei:2000,小時候,城隍廟印象最深的就是買些小玩意,那時還沒有淘寶,去那裡經常能淘到。現在淘寶發達,大家都喜歡逛淘寶,城隍廟也不會去買了。

光博:缸鴨狗,牛肉細粉湯,在城隍廟裡第一次碰到亞洲第一高,以及有一次城隍廟回來被“克米”的經歷。

張強:熙熙攘攘的人流,樓上樓下各種不同的店鋪總是讓我分不清方向。每次去逛城隍廟總有小時候逛集市和廟會的感覺,那些摩肩接踵的人群,各式各樣的小吃,琳琅滿目的商品,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讓人有種莫名其妙的滿足感,好像我們的生活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熱鬧、多彩、川流不息!

吉娃娃: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城隍廟有了條步行街,其實就是新老城隍廟間有了條小商品街!那時候家在倉橋頭,每到週五飯後,總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步行街走走,偶爾買了小電風扇、小風鈴什麼的。爸爸總喜歡一個人走在前面,有時候突然下雨了,就拐到旁邊吃個我最愛的牛肉鍋貼,媽媽喜歡炸鵪鶉。這麼一說已經20年了!

魯軍:兒時住在城隍廟附近,真的是太幸福了,記得從縣學街出來對面就是寧波的第二家KFC,那個時候長身體每晚一個漢堡,奢侈哦。接著往縣學街東段深入,裡面有個麒麟遊戲宮,小時候常常流連於此,因此沒少被我老媽逮現行,也沒少捱揍。再進去就是記憶深刻的美食廣場啦,在老城隍廟內,油炸鵪鶉,酒釀圓子,牛肉拉麵,牛肉粉絲,南翔小籠包,牛肉鍋貼等等,特別是油炸鵪鶉和牛肉麵。那時候老爸不回來吃飯,我和老媽就經常晚飯在二樓南翔小籠解決,來一盤牛肉鍋貼,味道真的是終身難忘。現在搬到了新五一海鮮樓邊上,也已經不復當年的美味,就是吃不出原來的味道了。

麥兜:每次和老媽去城隍廟,中午肚子餓肯定會吃碗牛肉細粉,吃完再來串油炸鵪鶉,還有炸雞心也是最愛,南門口賣的豆沙丸子、酒釀丸子也好吃。

丹娜:城隍廟是每個70.80.90.00後童年中的一份回憶,外圍像一座古城的建設,正門豎立了財神。裡面最有回憶的是大頭貼,那時特火,剛出來時記錄了多少人最童真最難忘的一面,它見證了多少人的友情,愛情,親情。我讀初中時,每個雙休日幾乎要去報道一天,裡面有我喜歡的飾品、衣服,每次去都要拉著媽媽在化妝店給我化個美美的妝,做一雙漂亮的指甲,梳一個精緻的髮型,當然學校是禁止學生做指甲,但我還是喜歡,買了瓶洗甲水,一旦發現就擦掉......

如果說要評定一個建築作為寧波的精神家園,我想很多人都會投寧波城隍廟,看盡寧波城隍廟70年沉浮錄。這裡有揮不去的城隍信仰,描不盡的市井畫卷,更有道不完的前世今身。這裡有寧波的腔調,更有寧波的魂,在每一個寧波人心中都有揮之不去的郡廟記憶,城隍廟何去何從,我們期待廟宇修復的那一天!

《城隍廟近70年沉浮錄》——從千年郡廟到寧波市井文化發源地

寧波地方歷史研究學者 周東旭 提供關於城隍廟的歷史照片、資料

城隍廟資深研究者 林宇鎮 提供關於城隍廟的歷史照片、資料

海曙區文管所 提供關於城隍廟的歷史照片、資料

曹後旋、馬聯飛、龔國榮、罪八仙 提供關於城隍廟的歷史照片、繪畫

《千年郡廟》 柴隆 提供關於城隍廟的歷史照片、資料

《千年海曙》 海曙區政府、寧波廣電集團、寧波市檔案館共同出品 關於城隍廟的影像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