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古代詩人們個個訓練有素、才情橫溢,一般的詩歌類型輕易難不倒他們;可惟有一類詩——歷來讓無數的詩人面露難色,甚至馬失前蹄,折損英名……這類詩就是應制詩,也叫“應和詩”。

狹義的應制詩,專指古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詩,內容多為歌功頌德,少數也陳述一些對皇帝的期望。廣義的應制詩還包括科舉考試的省試詩。而無論是應和皇帝,還是對付考試,都要求詩人在較短時間內創作出既富贍文采又“政治正確”的詩作,難度之大可想而見!古往今來折在應制詩上頭的詩人不在少數,其中不乏名家高手。

請看“詩聖”杜甫的四首應制詩: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門日射黃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宮草微微承委佩,爐煙細細駐遊絲。

雲近蓬萊常好色,雪殘鳷鵲亦多時。

侍臣緩步歸青瑣,退食從容出每遲。

《紫辰殿退朝口號》

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

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

晝漏希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

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

憶昨逍遙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龍顏。

麒麟不動爐煙上,孔雀徐開扇影還。

玉幾由來天北極,朱衣隻在殿中間。

孤城此日堪腸斷,愁對寒雲雪滿山。

怎麼樣?看得下去嗎?什麼玩意兒啊!我們只能說,假如杜甫的詩作都是這種水準的話,他大概只能得到“詩剩”的頭銜。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賈島

再比如,以“推敲”著稱,曾經得到大詩人韓愈盛讚的賈島,作詩水平不可謂不高吧,遇上“應制詩”同樣沒轍,鎩羽而歸。元和年間,賈島第N次參加科舉考試,詩賦環節,要求以“蟬”為題作五律一首。賈島自忖有唐以來,最出彩的兩首詠蟬詩,除了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自信雍容,呼之欲出,就是駱賓王的“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鬱悶壓抑,令人窒息。又想到自己這些年來屢考不中的苦逼經歷,慘況不亞於駱賓王,不禁悲從中來,幾番推敲,終於定稿:

《病蟬》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

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

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

平心而論,對於擅長慢功出細活的賈島來說,這首小詩即使不算出彩,也不能算太差,至少及格分還是有的;壞就壞在它不符合“應制詩”的要求。應制詩的首要標準是什麼?曰:“政治正確”!換句話說“思想內容健康”。《病蟬》酸不拉唧、意有所諷,明顯犯了“應制詩”的大忌。果然,不出幾日,賈島便因“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被朝廷評定為“無才無德之人”,並冠以“考場十惡”的罵名……一首失敗的應制詩,幾乎堵死了賈詩人的科舉之路,說來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再說蘇軾,中國詩歌史上TOP10之列的大詩人,應制詩水平如何呢?我們且看他的知名應制詩——《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雲捧玉皇。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這首詩是元祐八年(1093)陰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夜,蘇軾侍從皇帝觀燈而作,寫了元宵夜皇帝舉行宴會而群臣陪飲的所見所感,為宋王朝歌功頌德。詩中蘇大詩人借仙風、通靈殿、紅雲、玉皇來比喻宋宮景象以及宋朝皇帝,構思確實算得奇巧,創作手筆也高出一班同儕,但瀰漫其間濃濃的阿諛舔菊之氣,還是讓我大倒胃口,與他眾多優秀詩作的水準相差不可以道里計。讀罷此詩,只能一聲嘆息。

當然,話也不能說絕了,“戴著鐐銬跳舞”的應制詩中,偶爾也會有佳作出現。茲舉幾例: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王維

例一,唐代王維的《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這首七律,是王維對唐玄宗由閣道出遊時在雨中春望賦詩的一首和詩。當時以同樣題目寫詩的還有其他人。可以說是由唐玄宗發起的一次比較熱鬧的賽詩會。王維的詩,發揮了他作為一個畫家善於取景佈局的特長,緊緊扣住題目中的“望”字去寫,寫得集中,勾勒出了一個完整的畫面,描寫了美好的陽春景色,充滿了生機,突出了安寧幸福的生活景象。藝術上高出眾人一籌。我尤愛“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兩句——好一幅帶著立體感的春雨長安圖,引人神往!當代詩評家餘恕誠說,今天如果我們在春雨中登上北京景山俯瞰故宮及其周圍的時候,應該還能夠聯想到“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這樣的詩句。透過詩中飽滿而又飛動的藝術形象,人們似乎可以窺見八世紀中期唐帝國的面影……

例二,唐代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終南望餘雪

這是一首省試詩。《唐詩紀事》記載,祖詠年輕時豪放不羈,某年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餘雪”,要求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看完後略作思考,寫出了上面四句後就擱筆交卷了。監考官當時就楞住了,問他為什麼不寫了?詩人只回答了兩個字:“意盡”。的確,就望終南餘雪的題目而言,寫到因望餘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覺,意思已經完滿了,而且詩意貴在不完全說透,如果死守規定,非要硬湊幾句來交出標準答卷,反倒可能損害詩歌的藝術水準。當然,祖詠如此“任性”也是冒著很大風險的,搞不好就落個賈島一樣的下場。幸運的是,當時的考官英明大度,最終還是破格錄取了祖詠,讓這個故事成為一則文壇佳話。這首詩也因此留傳下來,千百年來為後人稱讚傳唱。

例三,唐代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這同樣是一首省試詩,為錢起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參加進士考試時所作。詩題“湘靈鼓瑟”,摘自《楚辭·遠遊》“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詩句。詩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運用想象的畫面鋪陳抒寫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似乎平平,結尾一筆跳開,以“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兩句橫空出世,描寫曲終人散之後,只有一川江水,幾峰青山。極其省淨明麗的畫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廣闊空間,以景結情,詩意盡在不言之中,堪稱千古“絕唱”。以至於在當時就有“鬼謠”的傳說,認為錢起的這兩句詩非人力所能寫出,而是得助於鬼神。錢起憑藉這首應制詩不僅一舉高中,而且奠定了自己在詩壇的不朽聲名。後世著名詩人如蘇東坡、秦少游等人所用“湘靈鼓瑟”這一意象時,就幾乎沒有不以錢起這詩為藍本的,卻渾然忘卻了它更早的出處《楚辭》!錢起實在是一首詩吃遍天。

中國人都喜歡講“最”,如果最評選中國歷史上寫得最好的應制詩,我以為還得算是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詞。

《清平調詞三首》

(唐)李白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李白

據史料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當時宿醉還未全醒,奉詔進宮,乘著酒意在金花箋上揮筆寫下了這三首詩。這三首詩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人面花光渾融一片,讀來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美不勝收,可謂語語濃豔,字字流葩,在當時就深為唐玄宗和楊貴妃激賞。唐玄宗當場命令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由名家李龜年歌唱,楊貴妃手持美酒,聽得笑逐顏開,頻頻頷首致意……後人評價道:“太白七絕以自然為宗,語趣俱若天意為詩……固當推為天才。”不得不說,這三首詩,確實不愧為天才詩人的天才之作。

“應制詩”,令無數詩人競折腰

清平調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