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ra Retzer:德國動力電池回收政策框架及相關項目

 2018年6月27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主辦的“2018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

本次會議由一個高峰論壇和三個主題峰會組成,在關於“動力電池產業投資與運營創新”主題峰會上,主要研討了我國動力電池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競爭格局,主要技術發展趨勢及投資價值分析;動力電池行業市場規模、產能規模及投資分析;上下游產業鏈的投資協同:動力電池行業所處的政策環境分析;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競爭態勢;全球主要動力電池你也發展戰略分析;商業模式創新打造電池金融生態;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

Sandra Retzer:德國動力電池回收政策框架及相關項目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交通運輸與能源領域負責人Sandra Retzer現場發表演講:內容實錄如下: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我作為電動汽車百人會國際專家組的成員,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能夠參加這次高峰論壇。今天藉此機會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德國和歐洲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行動,以及中德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情況,尤其是兩國在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的合作進展和前景。

我今天的報告簡單的分為四個部分,首先,向各位彙報德國和歐洲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情況,相關的德國城市和推廣項目也會在隨後的報告中展示。最後,我會用幾張幻燈片介紹中德汽車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框架下,雙方已經執行的合作項目。

首先看一下德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的進展。

我們今天已經看過很多這方面的報告、這方面的發展,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哪一個企業、哪一個智庫的報告,他們都認為鋰元素的發展是很快的。在德國我們做過一個報告,是德國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智庫Agora,交通轉變的知乎,他們有一個報告,是利用二次材料可以減少對儲氫原材料的需求,這方面你們能看得到深藍色的,他們是按照《巴黎協定》做他們的戰略,深藍的是《巴黎協定》我們說必須是2度以下,還有一個4度,但是4度我覺得我們不用看。你們能看得到,現在那些數據,比如說我們需要的是50萬的鋰原料,但是如果二次利用的我們只需要30萬的鋰原材料。從這張圖片能看得到,電動汽車對鋰元素的需求是2015年、2030年和2050年,剛才提到的2016年全球鋰的儲量1400萬噸,2020年鋰的資源量為4690萬噸,但是我們看到未來,比如2050年我們需要50萬噸,但是比如再利用的咱們只需要30萬噸。

再有兩個幻燈片,他們也可以給大家看一下,電動汽車對鈷和鎳元素需要的影響,以及二次利用材料補充的情況。在這裡能看得到鈷的情況,鈷的情況也是跟鋰差不多,一模一樣,我們到2050年的需求很高,但是如果我們有很好的回收方式,有很好的二次利用方式,我們把這個數據能減到31%。

鎳的情況,你能看得到2015年鎳的需求特別高,但是到2050年鎳的需求差不多,當然我們都知道,如果有技術方面的變化,這個圖片會完全不一樣。但是這個也可以看得到,如果他們再利用鎳的原材料我們又可以減少需求。

所以我們已經知道,當前動力電池回收金屬元素,重要包括鋰、鈷、鎳等,其中鋰的回收率是最低的,你們在圖片能看得到。這些關鍵元素回收的情況如何呢?鈷或者鈷化合物或合金的回收和再次遭災多年前已經得以實現,在鋰電池中通常以硫酸鈷的形式回收,鈷和鎳在專業工廠的回收率今天達到了95%。在中長期回收得到的原材料(鋰、鈷等)將成為電子行業原材料供應的重要來源。

由於鋰化合物(碳酸鋰)回收價格在經濟上仍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鋰元素回收的主要推動力是鋰價格的提高。我們已經看過,從2012年—2016年,原來價格是6.7美元/千克,但是從2016年10月份—2017年的10月份,這個價格提高了差不多1倍。

接下來我講向大家介紹德國有關動力電池回收的政策框架和推動的項目。

這方面你們能看得到,剛才已經提到的Agora我們德國的一個智庫,他們剛剛做過一個報告,是有關電池新的發展,目前我們德國的《電池法》是建立在歐盟電池指令基礎上的,目前的歐盟指令還沒有對電力電池及相關材料足夠的重視。當前分類系統中動力電池仍包含在工業用電池及其他電池的目錄下,既沒有針對鋰電池或者電動汽車電池專門的指令,也沒有為動力電池制定雄心勃勃的目標,針對關鍵元素回收率,關鍵材料需要很高。在德國、歐洲必須擴大歐盟的指令,這個報告的結果說,我們必須推動電池技術的研發,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全球的動力電池回收的系統,所以這方面我們德國政府已經很努力跟G20國家、跟G7國家、跟聯合國談到我們怎麼能成立一個類似的國際動力電池回收系統。

接下來給你們介紹一些二次利用和其他的示範項目。當然,在歐洲我們每一個汽車公司,無論是寶馬、戴姆勒、大眾、奧迪,他們都有二次用的一些項目,但是我們政府也非常支持這些企業努力的做一些研發項目,這個項目是我們德國的環境部他們支持的,是2012年開始的,你們看得到大眾汽車、奧迪、博世和其他的有關二次利用、回收的企業,都會參加這個項目。

這個項目的目標是,提高電池回收率,以及為德國動力鋰電池回收的經濟可行性奠定基礎。它的重點是,機械、建設化學以及熱處理過程,來進行鋰動力電池材料的回收利用。回收過程中是包括電池的自動拆解以及不同材料的分類,為了提高回收率要檢測電池、電解液和負極塗層的回收。這裡能看得到,這個項目2012年開始,是第二批到2020年,但是一個問題存在,就是這個項目到今天還不是經濟性的。

另外一個項目,是我們剛剛開始的一個項目,是我們德國一個研究所他們組織的一個項目,是今年1月份開始,到2020年底,是歐盟支持的項目,裡面有比如說三星電池公司、戴姆勒,還有歐洲一個非常有名、非常好的回收企業,有好幾個研究所從德國、荷蘭,所以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全程高效、智能化、高稅收率回收流程的商業化手段。

這個是戴姆勒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是由戴姆勒和其他的公司2016年開始的,他們在德國開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退役電池儲能設施,這個設施的規模達到了13兆千瓦時,該項目覆蓋了整個電池生命週期的產業鏈,電池在退役之後進入儲能系統,在完成儲能的使命之後進入產品循環系統,提供原材料生產動力的電池。

還有一個是,我們寶馬汽車公司,他們也在萊比錫,是寶馬汽車公司非常大的廣場,是他們生產電動汽車最大的基地,這個基地對寶馬汽車來說很重要的是,他們的生產是最環保的,所以他們用300多個i3他們汽車的電池,他們給人們看有三個很大的優勢:第一個是,他們會確保電網的穩定、可靠;第二個是,他們可以整合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的電網;第三個是,根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來優化他們的工廠。

最後一個例子,雖然不是德國的例子,但是是瑞典的一個非常棒的公司,我們德國很多企業要開始跟他們合作,因為他們有兩個特點,雖然他們在2014年成立了,但是他們的營業額已經很不錯,所以他們做兩個事情,第一個是,為汽車的公司提供一個分析的服務,就是他們告訴他們,電池的情況怎麼樣,還有他們提供了15個5.5兆千瓦到500千瓦時(音)不等的儲能系統,而且可以用於隔熱以及工業的領域。

接下來我藉此機會介紹一下中德汽車戰略伙伴關係。我們GIZ已經介紹了,所以我們在很多國家一共是120多個國家有機構,我們有18000名員工,在中國已經30多年,各種各樣的部門有關係,有合作項目,比如說跟發改委、住建部、交通部、工信部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