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超市裡,人潮擁擠。剛下班的職業女性們站在冷藏櫃前,拿起一盒分割好的雲林土雞腿;2小時後,她家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三杯雞佳餚,當大家大快朵頤之時,可能不知道,這是在一年前經過縝密精算的生產排程,用大數據被“做”出來的雞。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已保存

2013年起,亞洲最大專業有色雞(土雞、烏骨雞等雞種)屠宰場凱馨,成立統籌中心來分析銷售數據,憑藉著實時掌握訂單及生產排程,讓曾高達14%的退貨率,在短短3年內,降至1%以下。在此之前,根本沒有雞肉行業會想到用大數據,去理解消費者,甚至更改生產流程。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轉型,來自於“賠錢”的痛定思痛。

5年前,凱馨面臨了巨大的危機:消費者形態的改變。當時,小家庭不習慣吃整雞,加上傳統祭祀活動的降低,讓傳統土雞的整雞需求量持續下滑。加上渠道商客戶持續砍價,一度,讓凱馨陷入了虧損。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馨毅然決定開發整雞分割市場,把整雞拆成不同部位來賣,並且增加滴雞精等周邊商品,但沒想到的是,他們為土雞找新出路的同時,管理難度因此暴增。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原來,過去的生產線只做整雞屠宰,產品只有一種,很單純,但開發超市、大賣場的分割產品後,每天要生產超過30種規格的產品,從倉儲、生產管理和分割生產線的員工,全都要重新調整工作流程,內部衝突不斷。“生產管理人員和生產員工,常對不上,幾乎天天吵架。”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為了找出問題,鄧學極和主掌業務的哥哥、 凱馨總經理鄧學凱,決定成立跨部門統籌中心,從源頭的小雞孵化、育成、屠宰生產到銷售,一一建檔並以量化數據呈現。這就完全跟同行的“常規做法”背道而馳了。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凱馨投資千萬元、相當於當年淨利潤的8分之一,建立ERP系統,目的在於讓飼養、倉儲、生產到銷售的各部門,都能隨時掌握訂單進度,以降低肉品超過保存期限的報廢。

他們因理解消費者的細節需求,再加上吃過虧,去改善源頭飼養端的流程,以降低成本。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土雞的生產鏈很長,上下游若沒整合好,會造成浪費,”,種雞下蛋、孵化成小雞,飼養育成到上市,至少要9個月,生產規劃必須在一年前就擬定,過去大家都是用經驗,但現在,他們讓消費者行為說話。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比如,烏骨雞屬高價雞種,同行業近年持續加大養殖力度。但2015年下半年,鄧學極從數據上看到,烏骨雞市場需求開始下滑,加上氣象預測為暖冬,預估進補需求會減少,在擬定明年度生產計劃時,決定比往年減少2/3的種雞飼養量。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當全臺灣同行業平均增養3成的烏骨雞時,逆勢操作的凱馨還被同行嘲笑。但到了2016年農曆春節,烏骨雞因供過於求,平均價格從一臺斤60元跌至50元,當同行業承受價差損失時,凱馨反而避免超過400萬元的損失,躲過了庫存危機。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鄧家兄弟實戰的成功經驗,讓員工終於服氣,他們並非被生產排程系統“綁住”,而是讓凱馨能有條不紊的管理。原來,為讓生產更精準,過去分割產在線下午各領一次料,現逐步改為半小時領一次,掌控訂單及出貨的生管和業務員,也必須每半小時更新進度。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關鍵就在於前端的生產規劃及排程”,去年其再花500萬元、相當於當年淨利潤的6%,購置了自動生產排程系統等設備,讓訂單及生產的信息流串接更快;現在,訂單排程到生產出貨,2小時內就能搞定。

出貨快,讓凱馨的冷藏肉品鮮度佳,售價比同行業高出2成,更有競爭力,從虧損到轉為年賺約5000萬元。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凱馨蒐集大數據,越做越起勁,近年,凱馨已開拓緬甸外銷市場,今年又斥資5000萬元打造密閉式智慧雞場,要從中累積育成率、換肉率等大數據。

如果真能達成,這個新制造先鋒,就能朝著工業4.0的概念更進一步,讓信息流可以完整貫穿從生產、銷售與服務的流程。

這個亞洲最大的“雞場”是如何盈利的?

這家臺灣最大的“雞頭”,在老產業做出新可能,在絕境中找出活路,再度印證“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頭腦”的道理。


吳之:蒙古族、品牌營銷專家、內蒙古先行品牌策略機構高級合夥人、首席品牌總監、中國市場學會品牌委常務理事、騰訊騰雲智庫專家、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食品產業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馬鈴薯農場主聯盟高級顧問、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專家、內蒙古品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內蒙古旅遊智庫專家、內蒙古品牌智庫專家、內蒙古品牌戰略促進會高級顧問、包頭營銷策劃行業協會高級顧問、包頭輕工業職業學院客座教授、著有《品牌蛻變》、《中小企業如何打造區域強勢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