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01 厲害!媽媽和兒子同時大學畢業,母子間的書信感動了無數人……

“今年6月,她將同我一起,從浙師大畢業。而這個人,正是我的母親。”

6月畢業季,浙江師範大學的校園裡,有一對母子畢業生即將一起跨出校門。兒子是體育學院的學生,名叫顧帥;他的母親呂程潔,是人文學院的畢業生。

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春秋四載,他們堅持用家書相互勉勵,共同邁向人生新高點。如今,顧帥成功考取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他的母親呂程潔參與了浙師大的成人自考,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在通訊發達的現在,選擇用家書和母親溝通,顧帥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和父母也有書信的交流,反倒大學後漸忙,和家中的聯繫陡然減少,母親也覺如此,所以兩人一拍即合,決心將大段想說的通過書信來交流。”

“我學習的動力其實來自兒子,也以兒子為學習榜樣。因為他的努力,使媽媽有一種緊迫感,跟兒子差距越來越大,以後怎麼跟兒子溝通?”呂程潔說。

其實,讀書一直是母親呂程潔心中的一個結。在聽說兒子的大學生活後,她便在網上搜索,參加了浙師大的自考,包括《文學概論》《寫作》《現代漢語》這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如今和兒子顧帥一起拿到了畢業證書。

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以下,摘取自母子二人的書信往來片段。

致吾兒·願做兒子的傾聽者

父母的想念始於兒子踏出家門的第一步,他們渴望知道“臨行密密縫”的衣物是否保暖,渴望知道昨晚是否又熬了夜,渴望瞭解遊子在外的一點一滴,“兒子的事媽媽是事無鉅細地想知道”。

這是第 1 封↓↓

帥帥吾兒:

說到寫信,其實現在是懶得動筆,想說的話還是很多,可是不交流時間越長可說的話就越少,人之間其實是應該多交流,感情才會越深,互相也會更瞭解。

其實媽媽非常想跟兒子多聊聊,但考慮到你比較忙,就不打擾你了。再說,一方面媽媽以後也不能總以你為中心,兒子還得有自己的家庭;另一方面,我想學成功的母親,能華麗地轉身。這不,現在感覺母子之間話語都少了。

現在你已經大三了,大學生活也越來越習慣,並且也很享受,好壞得失自己也非常明瞭,媽媽也非常欣慰,至少不用擔心兒子會學“壞”。

有人買東西,思路打斷了,寫不出來了,哈哈。

最後,悄悄說一句,其實,兒子的事媽媽是事無鉅細地想知道。

還有,媽媽現在學的文學概論是純概念性的,學起來有點煩,靜不下心,正在努力中。

——媽媽

2016年11月21日

稟家書·兒欲有衣食之上談

大學後漸忙,和家中的聯繫陡然減少,何談精神交流?而一個人若是長期得不到家的滋養,生命枯萎就成必至之事。

自忖長久,決心拿起筆,把想說的話記在信上,再請飛鴿遙傳,麻煩帶去遊子的思念。“稟家書”收錄兒子寄往家中的信件。

這是第 1 封↓↓

媽:

兩年前,我上了大學,赴金華求學。大學不如料想中的清閒與舒適,反而忙之又忙,硬要說大學幸福,那也一定是忙中之樂了。

時間饑荒下,我與您的交流就只限於“昨晚幾點睡”、“今早幾點起”、“午飯吃什麼”等衣食之談,而您和父親最近在想什麼、在忙什麼我一概不知,反之亦然。金華到上虞,區區三百公里,竟如此之遙!遊子身體離了家,精神也出走甚遠了。

我當即決定要有所改變,至於辦法,以為寫家書是個不錯的選擇。您不出所料地爽快答應了。原來,這是一個家兩端的共同願望。

看到案頭上的書,不知您最近看書狀態如何?快要入冬,父親晚上睡覺還冷嗎?外婆最近身體怎麼樣?家中生意如何?請來信詳細告知。

伏望父母親不要再過於操勞,家中生意該拒就拒,剩下時間來休息。我在金華一切安好,祝身體健康。兒謹稟。

02 博士爸爸和低齡留學兒子的77封越洋家書走紅

近日,一位“智慧爸爸”火遍朋友圈——他的兒子14歲出國唸書,精通英語、韓語、西班牙語,19歲全額獎學金入讀美國利伯緹大學生物專業。這位“成功”的留學生背後是“智慧爸爸”默默的指引。孩子出國後,這位博士爸爸堅持定期和兒子書信往來,5年時間77封信22萬字。

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近日,“智慧爸爸”於勇前受邀來漢分享了自己的育兒心得。“軒兒:你好!雖然你久未寫中文,細節的地方有些粗糙,但文筆依然流暢……下次寫信一定要把你的英語(人名、地名除外)都翻譯成漢語,並把原文用括號留在後面。”這是於勇前回復給兒子的第一封信。

彼時,兒子於軒已到美國半年——兒子出國時,於勇前給他佈置了一項作業,每月給爸爸用中文寫一封信。

父子倆在信中聊些什麼內容?於勇前笑稱,“和兒子無所不聊,尺度很大”,有發生在各自身上的生活瑣事,也有彼此對世界、人生的看法,甚至還聊到了戀愛婚姻的話題。

03 大教育家梁啟超也是通過家書教育自己的孩子

古人講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梁啟超無疑是這方面為數不多的幾個登頂者之一。耐人尋味的是,全面開花之外,他蔭及後世,同時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有九個子女,個個了得。

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有人說,梁啟超的子女優秀是因為他基因好、學問好等等,認為他的子女成才並不是他刻意努力的結果。其實不然,近代名人中,子女不成材的有很多。滿門俊才絕不可能是偶然,更不是完全靠基因。

梁啟超和子女的相處模式,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超前的。從1923年起到1929年去世,他始終堅持給在海外的5個子女寫信,幫助他們確定學習方向,指導他們做學問,同時又充分尊重孩子們自己的意願。梁啟超一生給子女寫了400多封家書,總計百餘萬字,佔他著作總量的十分之一,堪與《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並稱三大家教典範。

這位“縱筆所至不檢束”的文字豪傑在給孩子們寫信時,卻是罕見的溫柔、囉嗦、柔情滿滿,甚至“肉麻”的表達他的感情,信中的稱呼也全是“大寶貝思順”、“小寶貝莊莊”、“老baby”、“達達”、“忠忠”等,發自內心的親暱。

這些家書有的只寥寥十幾字,報平安或敘家事,有的則長達幾千字,論時事或談心得。從政局艱難到個人煩憂,從吃了美味到買了好書,無不備述。梁啟超是把子女看做是平等親愛的朋友。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梁啟超對所有子女都關注、欣賞,讓他們感覺自己特殊。這樣的父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注入孩子的生命,必然滋養出自信的花朵。而自信,正是一切成就和幸福的基礎。

從這些家信中窺見的是一副父慈子愛的動人圖景:梁啟超心疼兒女,兒女也敬愛他,個個“拿爹爹當寶貝”,並以出色的成績告慰父母。

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微信、QQ時代,這些父母堅持用“家書”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讓無數人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