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太長不看版:

1、2017款H8已經很好的體現了它的風格和定位,在20-30萬價格區間裡面它有著難得的後驅結構和運動基因,最優秀的國產發動機加上成熟的進口8速變速箱,還有著同級頂尖的四驅能力。在機械品質和各種配置方面,H8都可以和30萬元以內的任何對手一爭高下。對於喜歡駕駛的人,這是一臺非常適合自己開同時兼顧家庭使用的車。雖然在外形內飾設計和做工方面,H8還有不少夠不上“豪華”甚至是很LOW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總體而言,H8可以算是自主品牌目前最高造車水平的代表之一,在它的這個價位上屬於物超所值。

2、太在意油耗的建議別買這車。如果沒有擁堵市區14L以上油耗的心理準備,不建議買這車,請出門左轉。

3、如果是人生第一輛車,不建議買這車,請出門左轉。

4、如果你追求的一輛能提供隔絕路感軟綿綿的駕乘體驗的“舒適”SUV,不建議買這車,請出門左轉。

結論如上,下面是詳細版

本人是個純實用主義者。

人到中年,對任何裝逼性質的事情都毫無興趣。對我來說,車就是個工具,自己體會不到的東西就是不值得花錢的。所以任何品牌價值都是浮雲,能符合自己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越便宜越好。有些人願意花大價錢去買豪華車,卻在油耗保養和維修價錢上錙銖必較,這種消費觀實在不符合我的邏輯。

之前開的是2.4L的哈弗H6,當時買這個車也就是圖它便宜加排量大,為了應對深圳以後可能的限牌。後來果然限牌了。現在買車是因為家裡兩個小孩了,後排放兩個安全座椅老婆坐中間太擠了,所以打算換一輛更寬敞的車。基本要求就是行駛品質高於之前的H6,車內寬度放下兩個安全座椅後還能坐個大人不至於憋屈,主被動安全和舒適性配置越多越好。至於油耗之類的問題,基本沒要求,因為自己的家用車一年就一萬公里左右,就算開八年估計也不會超過十萬公里,所以三大件耐久性和油耗基本不會成為問題。

之前就一直比較關注H8,感覺外觀內飾基本符合自己的要求,不過動力略弱,感覺配不上這個車重。今年改款之後,新的動力總成去試駕了一下,感覺完全達到自己的要求了。同配置或行駛質感的合資車都要30萬往上走了。那就沒什麼好猶豫的了,買買買。馬上去深圳鵬爵定了4驅頂配加互聯網包冬季包和灰玻璃。

現在車已經開了2個月了,我開始陸續更新我的這個帖子,準備在首保後弄一個總結。我覺得對於真正想買車的潛在用戶而言,發一堆和別人差不多的圖片幫助不大,所以我這個帖子裡面會盡量多寫點這輛車的情況,除非是文字表述不清的地方我再拍圖片。爭取打造成最詳細的H8使用貼。

一、動力總成部分:

這個部分我覺得寫得再多對潛在客戶也沒有太多意義,自己去試駕一下的體會可能更直觀。就我自己的體驗而言,這臺車的動力絕對撐得起它的車重,起步還算輕快,如果轉速上到2000轉,提速超車可以說毫不費力。2000公里以後嘗試了幾次地板油,加速感也讓我滿意。雖然不能和真正的運動車相比,但是絕對不會讓一般的家庭用戶對它的加速性能產生不滿。升降擋平順性也非常讓人滿意,除了低速跟車時偶爾還能感覺到動力結合,其他時候基本感覺不到變速箱的動作。

底盤的表現也很不錯。深圳現在因為修地鐵,全城幾乎到處都是工地,爛路隨處可見。以前開H6的時候,雖然底盤高,跑些坑坑窪窪的地方也不擔心什麼,但是高速壓過這些爛路的時候,還是明顯能感覺到前輪的小幅晃動,在轉彎過程中壓到坑的時候感覺尤其明顯。現在開H8,過這些工地爛路,除了地盤傳來沉悶的轟轟聲之外,再也感覺不到輪胎那種左右的晃動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濱海大道後海濱路至桂廟路口段,深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段路現在的狀況。H8保持80KM/H的速度行駛在這段路上,駕乘感受不輸奧迪A6這樣的德國品牌車,總之就是非常舒服。總體而言,就動力和行駛品質而言,這臺車在家用方面完全不輸我開過和坐過的其他30萬元級別合資車。不過,這並不代表我覺得H8的機械品質就真的可以比肩合資車了,國產車的差距還是存在的,比如長城的發動機紅線轉速都只有5500轉,而合資車大部分都能到6300轉,類似的結構,轉速的差距反映了發動機的材料和裝配精度的差距。另外有些朋友反映的拖檔的情況,確實存在,不過我覺得這不算什麼問題,可能是廠家出於油耗的考慮,所以在平順性上做了一些犧牲。要避免這種情況也容易,鬆一下油門再踩深一點就好了,再不行就直接用運動模式唄,保證不拖檔,只要你不抱怨油耗。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就這個價位而言,沒有什麼改進建議了,再想提高肯定要大幅度加錢,對家用用戶而言意義不大。當然如果能把低速狀態踩剎車再馬上踩油門時變速箱的銜接速度調快一點就更完美了。

二、外形和內飾設計:

這部分就不說好不好看之類的話了,畢竟每個人審美觀不同。這部分對我來說最大的優點就是車身寬大,後排可以放下兩個娃的安全座椅,中間還能坐一個大人不至於太憋屈。國產車裡面能達到這個標準的說實話真不多。同時這個車的視野很好,不像有的車,雖然高大,但是為了美觀,把視野搞得很差。略有點不方便的就是車輛尺寸比較大,遇到比較窄的車位就要小心翼翼。萬一遇到哪個二貨在旁邊車位停歪了,那停進去開門都成問題。但是作為學習老奔馳ML系列的作品,H8把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也照抄來了。比如腳踏板為了美觀在後門處收窄,結果後排的乘客下車時經常踩空,我老婆吐槽了很多次。還有車內的儲物空間確實很有限,相比同尺寸的車來說明顯偏少。好在可以通過自己買儲物格來解決。最後就是在人性化方面還是缺乏前瞻性,如果能在後視鏡的位置設置一個USB供電口方便用戶自己安裝行車記錄儀就好了。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前提下,改款時可以把內飾多掏些儲物空間出來。增加車內的USB供電口。另外就是修改腳踏板造型或者把H9上的電動腳踏板作為可選配置提供。

三、做工和質量:

整車的裝配質量相我之前那臺2014年的h6時代有了巨大的進步,至少和同價格的合資車比起來並不遜色多少。比如前後門的關門力量比較一致了(這個問題在好多車,甚至是合資品牌車上都存在)。之前在不少哈弗車型上存在的車窗玻璃半開時晃動問題,在我這臺車上也再也看不到了。但是也有不少值得吐槽的地方,比如我這輛車駕駛員位的門邊膠條都沒有推到位。再比如出廠的時候方向盤向右偏2到3度(就是在路上保持直行狀態的時候,方向盤的轉角是向右偏2-3度)。不知道是生產時就有誤差還是被4s店開去上牌時暴力駕駛造成的。論壇上發現不少朋友反映同樣的問題。好在不是什麼大問題,去4S店調一下就好了。然後車輛有些地方的細節做工還有要提高。

一是前風擋玻璃下方那塊塑料臺邊緣有明顯目視可見的不平整(不是我這輛車的個案,我看論壇上其他朋友發的老款新款照片也是這個樣子,說明這個零部件的生產工藝本身就是這樣)。

二是車內中控按鍵手感只能說一般,我不止一次出現了感覺已經把按鍵按下去了但是沒有觸發相應功能的情況,所以現在我只能每次都加大手上的力度。

三是車內座椅的底座鐵架製作得實在太粗糙,焊接後根本就沒有打磨過的,不少焊點都有毛刺刮手。後排座椅右邊位置的安全帶扣處如果不小心掉東西到縫隙裡面去的話,伸手去撿一定要小心,裡面會扎手,我老婆就中招了。

四是四個車窗玻璃升降按鈕的響應速度居然不一樣的,主駕駛位的按鈕按下去玻璃就跟著動,副駕駛位的按鈕按下去居然還要等一小會玻璃才會響應。另外我還遇到了幾次一鍵升降按鈕失靈的情況,只能一直按著按鈕升窗,重新發動車輛後故障消除。感覺H8這車窗控制配件的供應商不怎麼靠譜。這些平常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地方實在是和H8所謂“豪華”的取向背道而馳。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焊點扎手這樣的情況一定要避免。車窗按鍵包括車窗控制系統這部分還是重新設計和招標供應商吧。

四、燈光系統:

頂配車型是35W帶AFS的氙燈。但是說實話,這個燈並沒有我預期的那麼亮,沒看出來和25W的有什麼區別,算是中規中矩。AFS的隨動角度也很有限,只能說聊勝於無吧。因為沒有開過其他有AFS功能的車,所以我也不好評價這套系統好不好。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現在既然wey系列都已經全套LED燈了,建議H8下次改款的時候也能改成LED大燈。

五、自動雨刷:

為什麼單獨把這個東西拿出來說一說。因為豪華車除了三大件之外,往往就是在這樣一些小東西的細節上面體現自己的品質,比如有的車現在已經在雨刷上面集成了噴水口。經濟型車輛上的雨刷都沒什麼花頭,能動就行。之前我那臺H6上面的自動雨刷居然工作起來還能聽到繼電器的聲音。現在這臺H8的雨刷總算是沒有繼電器的聲音了,而且自動雨刷的感應也比H6的靈敏了很多,最值得表揚的是噴水洗風擋玻璃時,放開雨刷撥杆後,雨刷還會工作兩次,然後稍等一下再工作一次,可以確保玻璃上的水被刮乾淨,總算有點高級感了。不過也有不滿意的地方,就是後雨刮居然還和H6一樣,工作起來能聽到電機的聲音,雖然是個很少用到的部件,但是偶爾用一下真的覺得很廉價。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後雨刮的噪音實在太廉價了,希望改款的時候能改進一下,最好能實現像其他合資車那樣,隔一段時間刮一下的功能。

六、音響和多媒體系統:

H8這套音響聲音還是不錯的,當然也別指望和那些豪華車動輒10幾個喇叭的音響系統比,反正比大部分這個價位轎車的音響是好多了,至少能聽出原聲音頻和壓縮Mp3的區別來。多媒體系統只能說是不過不失,沒什麼亮點。現在車機的功能都越來越像智能手機的方向靠攏,H8的這套多媒體系統還是走的傳統車機的路子,無論是功能性便利性還是擴展性方面都乏善可陳。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音響就這個價位而言,沒有什麼改進建議了,再想提高肯定要大幅度加錢,對家用用戶而言意義不大。但是車機系統建議能改成安卓系統的,廠家自己沒有精力做的功能,至少要允許用戶自己去下載APP實現吧。另外就是建議加入隨車速自動調整音量的功能,這個應該很容易實現的,成本不高,但是使用體驗很好。

七、其他舒適性配置:

手機互聯的功能很方便,無論是尋車還是遠程開空調都很實用。感應後背門非常適合我,再也不用兩手端著東西去騰手拉後背門了。南方的朋友,特別是經常帶娃出門的,如果預算充足的話,建議選裝這兩個功能。因為光一個遠程開啟空調功能就已經值回票價了。現在帶娃出去玩再也不用擔心一回到車上熱浪滾滾了。玩夠了收拾東西準備回家的時候就手機遠程把空調打開,等到了車上已經可以享受清涼了。那些說感應後尾門不實用的朋友,請自己去試試下大雨的時候帶著娃撐著傘拎著包的情況下去掏鑰匙或者扣尾門按鈕。說實話,對於帶娃的奶爸來說,這些才是最實用的功能,什麼01加速,who care 啊。平時沒帶車鑰匙在身上,想到車上去拿個東西用手機解鎖也挺方便。但是也有不滿意的地方,手機互聯裡面開車門或者遠程開空調之後,再解鎖車輛後視鏡不會自動打開,感覺很不科學,不知道長城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另外就是電動後尾門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停在後面有障礙物的地方時,後尾門無法直接選擇停在一個固定的位置。造成的結果就是開門-撞牆-關門,再開門-再撞牆-再關門,直到反覆幾次後電動尾門終於放棄停了下來,允許你手動操作。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建議把電動尾門的按鍵邏輯改成“按一下開門”“在上行過程中按第二下原地停住”,或者像其他車那樣,增加一個立即鎖定位置的按鈕。另外就是建議拓展手機互聯的功能,比如手機遙控關閉車窗等等,這些功能上的拓展應該不會增加多少成本的。第三點就是建議增加“舒適進入”功能,就是熄火後駕駛座椅向後移動,方便司機下車,上車啟動後座椅自動回到上次熄火時的位置。這個功能純軟件的,也花不了幾個錢,但是很能體現車輛檔次。

八、噪音和震動:

車輛的怠速震動抑制得相當不錯,冷車時在方向盤上只能略感到震動,水溫上來後切換到N檔完全感覺不到震動。完全是合資車的水準了。自動啟停的震動也比我之前預計的要小,和我開過的昂科威奔馳之類合資車的自動啟停沒太大區別。不過在有些地方還是有不如合資車的地方,就是在發動機大循環水箱風扇開始工作的時候,震動明顯會變強一點。雖然震動也不算很大,但是前後對比給人的感覺就很明顯。這一點上明顯還是合資車做得好,帶不帶空調,開不開大循環,震動水平都是一樣的。發動機的聲音在2000轉以下不明顯,上到2000轉以上在駕駛位聽起來確實還是挺明顯的,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個不算是個問題。論壇上有人以H9作為比較認為H8的隔音有縮水,我覺得不太合理。H9是非承載車身,發動機是裝在大梁上面的,車身結構決定了隔絕發動機的噪音和震動的能力天生就比承載車身的H8強,要比也要拿個同樣車身結構的車來比才有說服力。再說H8的發動機聲音明顯還是仔細處理過的,聽起來頗有點渾厚的感覺,並不難聽。車身的隔音水準相比同價位的車輛來說算是比較好的,反正車外的高頻噪音大部分都能被隔絕,坐在車裡感覺和車外就是兩個世界。哪怕是和大貨車並排等紅燈的時候,也不覺得吵人了。如果以後H8車門能用上雙層的隔音玻璃,估計靜音性還能更上一個層次。但是隔音好也帶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車裡面的任何異響都會特別明顯。我這輛車雖然內飾方面沒什麼異響,但是機艙裡面會發出一種很輕微的類似蛐蛐叫的聲音,若有若無,雖然聲音很小不留心根本不會注意,但是一個人開車坐在安靜的車廂裡面時這種聲音實在讓人惱火。後來去4S店檢查了一下,確認不是機艙傳出的聲音,是空調系統的鼓風機傳出的聲音,索賠更換鼓風機之後徹底解決。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自動啟停的邏輯建議完善一下,改成輕踩剎車減速到停車時自動啟停不工作,只有深踩剎車時才工作,讓駕駛員可以自己控制啟停工作的時機。

九、主動安全系統:

ACC自適應巡航功能很好用,我基本每天上下班跟車時都開著,深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濱海大道上是個什麼車流量,啟動ACC後基本就只需要控制方向跟著走就行了。不過有時候前面有車突然插進來的時候還是要人工剎車干預一下,畢竟ACC只靠雷達,前車沒有完全進入車道的時候系統是不會變更跟車目標的,等前車完全進入車道後把ACC撥杆向上撥一下恢復之前的巡航就行了。H8的主動剎車AEB系統不少人吐槽,不過我用了這兩個月之後覺得h8的這套AEB系統在這個價位的車裡面還算是不錯的。h8的這套AEB系統只依賴前雷達,沒有頂部攝像頭的輔助,所以對距離和物體大小的判斷不會太精確,會有一些誤判的情況,比如被霧炮車的水霧干擾。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這套系統還是挺盡責的。有些人反映高出路面的鐵軌也會觸發AEB,或者下坡的排水溝觸發AEB,那應該是當時的車速太快,AEB系統計算當時的車速下,可能不安全,所以就啟動了。也許對人眼來說,覺得那個坎根本不需要減速,但是車輛的安全系統設計一般都是比較保守的,加上雷達探測的精度限制,所以就是人覺得不需要減速的時候AEB突然啟動了。我每天路過的一個地方,益田路跨深南大道的立交橋(深圳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這個地方),因為修地鐵在下橋的地方鋪了鐵板,北行方向的那塊鐵板翹起比較高,如果下橋時速度比較快AEB就會啟動,但是如果刻意減慢到40KM/H以下通過,AEB就不會啟動。旁邊南行方向的那塊鐵板,邊緣沒有翹起,AEB就從來不啟動。我事後也觀察了一下,北行方向上那塊邊緣翹起的鐵板確實還挺高的,如果速度過快通過的話,確實可能對輪胎有損害。

弄清了AEB的啟動邏輯之後,現在已經很少會被AEB的介入嚇到了。所以我現在對AEB系統的看法是這樣的:技術上不算先進,在判斷上比較保守,而且啟動時的體驗不太好。但是作為安全系統是合格的,我願意一直開著它,畢竟自己總有馬虎的時候,真有突發狀況的時候我相信它的反應比我快。

盲點監測系統其實是個很實用的功能,在倒車出拐角的時候,可以有效減少事故。在併線的時候其實也有幫助,但是不知道為什麼H8的盲點監測只有倒車的時候自動開啟,在正常行駛的時候默認是不開啟的。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就這個價位而言,沒有什麼改進建議了,再想提高肯定要大幅度加錢,對家用用戶而言意義不大。如果可以的話,建議把盲點偵測改成可以選擇成默認開啟。

十、油耗

本來我是不太想談油耗這個問題的,因為覺得意義不大。不同的用車環境,不同的駕駛習慣,不同的路況,都有可能造成油耗的差異。刻意去開一個高油耗或者一個低油耗對任何車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對你個人來說,沒啥卵用。油耗只有在相同的預設條件下才有可比意義,所以目前來說,唯一可以對比的只有工信部油耗。你可以說它跟實際用車環境不一樣,但是它可以保證不同的車輛是在完全相同的預設條件下檢測出來的油耗,所以不同的車輛之間是有可比性的。如果工信部公佈出來A車比B車油耗高,那在相同的用車環境下,A車的油耗肯定比B車高,具體高多少不好說,但是肯定會高。你可以用這個參考標準比較一下H8和自己其他候選車型的油耗差距。

不過看論壇裡面總是有人問油耗,我覺得談用車感受又不能不說油耗。現在我開了兩個月2300公里左右,絕大部分都是在深圳市區內轉悠,油耗一直沒有清零,目前表顯油耗16.4L,平均時速36公里。你說油耗高不高?單看數字當然覺得高,畢竟漢蘭達就算12L的油耗都有人說高的。但是H8這個車,前置後驅,帶4驅,車重2.25噸,怎麼看都不會是個省油的車子。那些採用後驅結構的中大型SUV,基本就沒有油耗低於14L的。所以油耗高不高,還是要看比較對象,至少我覺得和它的原型大切諾基和ML350比起來,油耗應該是差不多的。反正對我而言,我並不覺得H8的這個油耗不能接受,因為既然看中了H8的底盤結構,想享受這種底盤結構帶來的舒適性以及四驅系統和車身重量帶來的安全性,那就必然要在油耗方面付出一點成本,就算是給我和家人的安全上了一份保險。所以如果你是那種一年開個幾萬公里,對油耗極其敏感的用戶,好心勸一句,還是別給自己找不痛快了,安心買個前驅車去吧。

十一、4S店服務:

這個部分我覺得也有必要單獨拿出來說一下。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買車總還是要跟4S店打交道的。4S店的管理水平,對於消費者買車和後續用車的體驗,還是很有關係的。我之所以一直對長城印象不錯,就是因為長城的4S店不管生意好不好,絕不加價(外地的不知道,深圳的這兩家店反正確實是不加價,也不強迫買保險)。這一點我非常讚賞。國內的汽車市場現在還談不上足夠透明,很多品牌的4S店都是各種套路。老夫就想明明白白明碼標價的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這要求很過分嗎?不過抱怨歸抱怨,作為個人來說,能做的也只能是對那些加價4S店敬而遠之而已。

優點說了,接下來就是挑毛病了。長城4S店的管理相比合資品牌4S店,很多方面還是存在不足。比如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好像都是不共享的,每次去維修保養都要填一樣的車主信息,明明這些信息在廠家的系統裡面都能查到的。還有4S店在主動服務意識方面也欠缺,訂車後廠家通知因為物料原因要延遲交車,根本沒人通知我,後續發現沒法按合同時間交車了才有人來告訴我。

這部分的改進建議:國產車不光要提高產品方面的競爭力,服務方面也需要向合資車看齊。車輛保養和維修的市場一點也不比賣車小,能讓消費者滿意人家才會願意在你這裡花錢。

總結:

首先強調一點,“不看預算評價車輛就是耍流氓”。說一臺車某個方面好也好,不好也罷,肯定是基於和它這預算區間或者鄰近區間的競品對比來得出的結論。就H8而言,我覺得2017款H8已經很好的體現了它的風格和定位,在20-30萬價格區間裡面它有著難得的後驅結構和運動基因,最優秀的國產發動機加上成熟的進口8速變速箱,還有著同級頂尖的四驅能力。在機械品質和各種配置方面,H8都可以和30萬元以內的任何對手一爭高下。對於喜歡駕駛的人,這是一臺非常適合自己開同時兼顧家庭使用的車。雖然在外形內飾設計和做工方面,H8還有不少夠不上“豪華”甚至是很LOW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總體而言,H8可以算是自主品牌目前最高造車水平的代表之一,在它的這個價位上屬於物超所值。

論壇裡經常看到一句話“一分錢一分貨”。其實我是不贊成這種觀點的。稍微瞭解過製造業的都知道,只有在質量相同買數量的時候,才有一分錢一分貨。對產品的質量而言,根本不存在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質量的提升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逐漸增加的,而且越往高端做,提升那麼一點的精度或者質感,需要增加的成本越高。所以對車而言,貴肯定有它貴的道理,但是花一半的價錢買到80%的品質享受也是有可能的。每個人心裡對品質的敏感程度都不一樣,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100分的產品,也許到了80分的時候,你就不會再願意多花一倍的價格去買那剩下的20分了。這就是性價比的意義。國產車並沒有什麼黑科技,之所以能夠比合資車便宜,除了在人工成本的控制上下功夫之外,其實就是努力把消費者平時最關注最容易看到的那些部分做好,但是看不到或者不容易感覺到的地方做一些捨棄和讓步。這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國內的汽車市場足夠大,各個層次和需求標準的客戶都有,多一些產品多一些競爭對消費者不是什麼壞事。對我而言,花奔馳4分之一的價格買H8,能夠享受到超過奔馳60%的體驗,我已經很滿意了。

寫在最後:

H8的定位其實挺擰巴的,這麼說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H8從大切和ML那裡學來的底盤結構,骨子裡就是打算走高性能SUV路子的。長城對H8的設想應該也是國產高端運動SUV,這一點無論是從長城對H8的宣傳還是H8本身那硬朗的底盤避震調教、極端清晰的路感和沉重的轉向手感都可以看出來。但是無奈長城受限於成本和自身的技術能力,在一開始就沒開好局。孱弱的發動機加上老舊的6AT去帶這麼個沉重的車身,實在讓人感受不到一點“運動”的味道。加上幾次延期上市和上市後頻發的共振故障,把H8的優點徹底抹殺了。另一方面國內現階段這個汽車市場,做後驅結構其實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這一點對國內汽車市場稍有研究的人應該都看得出來,不然不會連寶馬這種萬年後驅死忠都開始玩前驅。天朝的主流消費群體其實對運動的理解是葉公好龍,大部分消費者只是需要一個看起來很“運動”的外形而已,實際使用中並不會真的去在意車輛的緊急變線利索不利索什麼的,甚至大部分人連油門都不會踩過二分之一。天朝的主流消費群體在乎的是寬大的空間、豐富的儲物空間、安靜的車內環境、軟綿綿能隔絕路感的懸掛和方向。所以長城後來想明白了,新推出的wey車型就完全是投市場所好了。

在這麼擰巴的定位之下,H8那每個月幾百輛的銷量實在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好在長城還沒有放棄H8,2017款更換了動力總成之後的H8終於能夠名副其實地撐得起“高端運動SUV”這個標籤了(當然,是國產的)。雖然在天朝目前這麼個市場環境下,我仍然不看好H8能成為走量的車型,但是至少從這臺車上,我能看到長城還是挺有想法和誠意的,願意去嘗試別的自主品牌不願意或者不敢去挑戰的領域。希望長城能夠利用好H8的這個平臺,將來無論是繼續以H8的名字換代還是推出wey品牌的同平臺車型,努力向上走吧。

看到論壇裡面經常為了各種觀點吵來吵去,還有幾點想法也一併寫一下吧:

1、買車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所謂“汝之蜜糖,吾之砒霜”,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你。在別人眼裡的優點可能在你看來毫無意義,而別人嘴裡所謂的“缺陷”,對你來說也可能毫無影響。別人嘴裡的“舒適”可能和你腦子裡面理解的“舒適”根本就是兩個概念。比如有的人喜歡軟綿綿像開船的那種行駛感覺,這是他理解的“舒適”,但是對我來說路感清晰車身晃動少才是我需要的“舒適”。所以,網上所謂各種“老司機”“專家”的評測和軟文,看看就算了。真想買什麼車,自己去實地看一看、摸一摸、開一開,自然就有結論了。

2、要把“風格和取向”跟“問題和缺陷”分清楚。一輛車可能有些地方你不喜歡,但是不代表那就是“問題或缺陷”,很可能只是這輛車的風格和取向不對你的胃口而已,但是有人會喜歡。舉個極端的例子,跑車的避震都硬得要死,油耗賊高。但是沒有人會說跑車的避震硬油耗高是產品缺陷。只有那些沒有合理理由存在,或者其他競品都能避免的不足,才能稱之為“問題和缺陷”。說回H8,轉向力度重和剎車前端力度輕都根本不算問題,只是廠家對這個車的風格定位如此而已。不信的人可以去試駕一下新款的H6 1.5T,方向一根手指能畫圈,剎車一碰就點頭。誰說長城做不出你要的那種感覺?

3、作為消費者也應該有個理性的心態,別看到廠家拿H8和卡宴奔馳放在一起做宣傳就真覺得自己花了20多萬的錢,就應該買到百萬豪車的標準了。又要求馬力平順性行駛品質向豪車看齊,又要求舒適靜音比肩豪車,又要求配置全面超越豪車,還要求小毛病比豪車少油耗比豪車低,你咋不上天呢?

4、不設使用條件,籠統地比較合資車和國產車其實沒什麼意義。自己要搞清楚合資車和國產車比起來到底強在什麼地方,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值不值得自己花那麼多錢。以我自己的使用感受來說,合資車的三大件技術肯定是高於國產車的,特別是發動機的材料和裝配精度上,明顯優於國產車。體現在日常使用中,那就是震動更小、轉速更高、油耗更低、平均無故障使用時間更長。但是對於一般家庭用戶而言,這些所謂的優點到底值不值得去花更多的錢呢?對我而言,自己家用車開到換車也開不了20萬公里,相比對三大件耐用性的需求,每天需要用到的主被動安全、舒適性配置明顯是更值得花錢的。那種所謂“買車就是買三大件”的“老司機”理論,我覺得他們是真的是把自己定位成職業司機了。各位願意把自己當成職業司機嗎?反正我是不樂意,估計大部分人也不樂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國產車的銷量越來越高的原因。

5、天朝的汽車工業現在其實已經算是發展得不錯了。市場上絕大部分車的質量其實滿足一般家用都毫無問題。而作為一種工業流水線的產品,不管什麼品牌的車都逃不過一定的故障率,無非就是看你運氣了。過於神化或者過於貶低某一個品牌都是非蠢即壞。國產車現在和合資車基本還是處在錯位競爭的階段。雖然價格區間有重合,但是國產車大多還是在用更大的空間、更高的配置來彌補自身在機械品質方面的弱項。總之,各取所需,沒必要過於貶低國產車,但是同樣也沒必要過分誇大國產車的進步。

6、對於那些買第一輛車的朋友,如果你沒有充分強大的內心,我建議你還是買合資車吧。對大部分人來說,只有瞭解過合資車,明白了合資車“也就那樣”,才能以一個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國產車。不然自己也不知道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車應該是個什麼樣子,遇到點什麼不如自己意的地方,都會歸結為國產車的問題,最後的結果就是搞得自己橫豎不痛快。看論壇裡動不動就出現“大燈燈光怎麼左邊低右邊高?”“新車剎車有咯咯咯的異響”“過減速帶減震器有排氣的聲音”“座椅通風為什麼只有屁股下面有風”這樣的問題,實在是很無語。

7、買個車而已,和愛不愛國真的沒多大關係。誰能保證國產車裡面就不用進口零配件?就算買了合資車不是一樣給國內工人發工資?自己如果因為個人感情方面的原因排斥某些品牌無所謂,反正是個人的事情,有錢難買爺樂意。但是如果拿自己的這套標準去揮舞道德大棒攻擊那些買外國品牌的人,就純屬吃飽了撐的沒事幹了。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寬度絕贊,放下兩個安全座椅還能坐個大人。二娃家庭福音。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踏板太靠前收窄,大人很容易踩空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就是這裡的邊緣,有目視可見的不平整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焊點全都是這樣不平整,有的地方還刮手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這裡的膠不太美觀,如果能遮蓋一下就好了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老夫喜歡簡單,所以只放了手機支架和記錄儀,其他啥都沒有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同上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就是這個地方,伸手進去撿東西要小心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同上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目前油耗16.5L,基本都是運動模式,開車比較奔放,不太在意油耗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我的車這個地方似乎沒有其他車友反映的突出的問題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後備箱的滑軌不錯,配合網兜使用更好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電動尾門很方便,但是如果後面被障礙物擋住就有點抓狂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這裡的膠條似乎也沒有其他車友反映的翹起來的現象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白色珍珠漆很漂亮

超長的全新哈弗H8真實車主用車體驗報告、使用心得分享!

我很喜歡晚上車內的燈光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