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汶川震后十年

铭记不凡历程 见证中国警察力量

「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青川:用平安之盾助力灾区重建

10年前,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四川公安在悲痛中挺起不屈的脊梁,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凝聚起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的强大力量。

张练:血手救出九名被埋学生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青川县公安局木鱼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木鱼中学宿舍楼发生垮塌,有200多名学生被掩埋。

获悉消息后,青川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出入境管理民警张练第一个报名,立马骑上摩托车前往受灾现场实施救援。“从警之前我是一名老师,想到那么多学生被埋,心里顿时不是滋味,焦虑万分!”

废墟里满是坍塌的铁架高低床,张练拼命地用手刨开碎石,任凭手指血流不止。“废墟内空间狭窄,我们只能躺下将学生们一点一点往外挪。后来来了一台挖掘机,我由于对地形熟悉,就负责指挥挖掘机进行救援,3天3夜没有睡觉,每天只能吃一袋泡面,嗓子完全喊哑了,但始终不愿意放弃。”张练回忆道,在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中,他拼命救出了9名学生。

肖斌:在安全防范上出实招

地震发生后,灾区老百姓住的是板房和自建房,由于没有规范的小区条件,安全防范度低,造成侵财、盗窃等案件频发。

“由于灾后重建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启动,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有大量人流、物流、建设流涌入,全县36个乡镇就有上千个工地。在新的社会治安形势下,公安机关的业务量和防范打击处理案件成N倍增长”。肖斌介绍,针对地震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青川公安遵循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思路,积极推出了“邻里守望”“平安工地”“平安校园”“平安社区”等一系列平安创建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治安环境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青川县公安局又推出由居民推选出“平安组长”的工作机制,组长兼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基础信息采集、为民服务代办事件、交通管理等多项职责。2018年,县公安局深化“十二户”治安联防工作,即以邻近的十二户群众为一个小组,每月轮值成为治安联防中心户,主要负责矛盾纠纷调解、法律知识宣传、情报信息报告等工作。

经历了地震时的“忙乱”,肖斌回顾起这十年来的变化颇有感触道:“近年来青川县刑事案件数大幅下降,侵财、暴力等通过防控可控类案件数量锐减。”面对如今青川县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旅游热度,他说:“守护平安公安先行,为灾后重建增砖添瓦,我们一定会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回应新时代党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胡强:灾后社会治安秩序逐年向好

相对比地震发生后一年里侵财案件频发的不良治安状态,自2015年起,青川县就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案件。青川县公安局副局长胡强解释道:“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步入正轨,以及公安机关在普法教育、严打整治、群防群治等方面工作的加强,社会治安秩序便逐渐恢复向好。”

针对灾区恢复重建存在的治安问题,青川公安从警务模式改革着手,大力实施扁平化警务指挥系统、动态化严打整治体系、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精细化队伍管理体系、集约化警务保障体系,以打促防、以打强防,切实提升百姓安全感和满意度。

给胡强感受最深的事情,除了青川县城的建设、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还有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胡强说,如今老百姓法律意识增强,积极协助公安机关预防、发现、控制违法犯罪,进一步营造了人人维护社会稳定、个个参与平安创建的良好氛围。

新生活新征程 平凡中延续着坚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民警蒋敏失去了包括母亲、2岁女儿在内的10名亲人,但她始终坚持在救灾一线,因过度劳累多次昏倒在救援现场,被称为“中国最坚强女警察”。

震后,蒋敏因在灾后救援中的大爱付出而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震后10年,蒋敏逐渐从失去亲人的伤痛中走出来,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延续着坚强。

「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隐藏伤痛重新上路,延续光荣与平淡

从家到单位,乘坐地铁一号线要经过8个站。出站后,穿过人群、路过广告牌、沿文武路行走200余米……蒋敏每天都掐着时间,准时出现在办公室。

2009年,蒋敏调到了成都市公安局反恐支队,担任政治协理员。蒋敏每天的工作,关系着民警的警衔晋升、工资福利,还要挖掘民警的先进事迹。

地震已经过去10年了,蒋敏始终挂念着当初的人和事。他们遇到问题了,还是会打电话来,蒋敏总会耐心解答。“他们找到我,是对我的一种信任。”

“妈妈你不要提姐姐了,不然你会伤心的”

震后10年,蒋敏突然意识到,自己已快到不惑之年。而孩子,也快上小学了。

儿子京京(化名)的到来,让蒋敏渐渐走出了阴霾。每年清明,蒋敏都会带着家人回北川祭奠亲人,“沿途的很多地方每年都有变化,城市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废墟上也已经长出了很多树,随着每个春秋增加着年轮……”

老家的亲戚看着小家伙可爱,都会上前逗一下京京。大家都会告诉他,在他之前还有一个姐姐。后来,京京总会一直追问蒋敏,询问姐姐的事情。蒋敏也很坦然,她只是简单告诉孩子,“姐姐因为意外,离开了。”

“妈妈爱姐姐,也爱我,但要先爱我哟。”蒋敏重复着孩子说过的话,儿子提的这些,总是让她不知如何作答,她只能搂着儿子说,“都爱”。

京京知道了姐姐的事情后,似乎也更加关注妈妈的细微变化。蒋敏也觉得很奇妙,一次她和丈夫在谈话过程中,无意中提到了已经离开的女儿,京京在一旁听到后,突然跑过来,一把抱住了蒋敏。

“他说,‘妈妈你不要提姐姐了,不然你会伤心的’。”蒋敏一脸惊讶。

“他不希望我看到这些事情伤心。”蒋敏说,儿子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很多时候,总是用不经意间的温暖让她莫名感动。

照顾儿子的过程,让蒋敏觉得自己成了一名合格的妈妈。

在教育儿子上,蒋敏总是小心翼翼。京京不听话的时候,蒋敏就会领着他,指着小区的歪脖子树教育儿子,“不听话的孩子,就会变成这种歪脖子树,你希望是笔直的参天大树,还是这种歪脖子树呢?”

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看到别人犯错,京京便会搬出妈妈这些“名言”。“有一次他就在家里教育其他小朋友,让他们要成为好孩子,不要长得像歪脖子树那样。”儿子说这些话的时候,像模像样,让蒋敏忍俊不禁。

“会把这些经历都告诉儿子,

希望他更加珍爱生命”

10年前的事情,蒋敏藏在心底,慢慢沉淀、慢慢消化。“10年、20年,2008年发生的事情在我心中的分量都在那里。”蒋敏说,大地震之后,她对生活的定义也变得简单,就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因为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现在,蒋敏还没想好把这段历史告诉京京。“可能会等他有独立认知和判断的时候吧,我会把这些经历都告诉他。”蒋敏说,告诉他,只是希望他能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

在陪伴儿子的过程中,蒋敏曾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陪伴你的时间只会越来越少,我希望我们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蒋敏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些话,“他可能听不懂吧,但我觉得还是会潜移默化影响他,去热爱每一天的生活。”

三代特警共同传承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5月12日,成都市公安局特警10名队员组成的先遣突击队,义无反顾踏上前往震中的道路,前方迎接他们的是塌方、泥石流和余震。这支先遣队是地震发生后第一支前往震中道路的公安队伍,担负着探查灾情的重要任务。

杨勇:从先遣队长到副支队长

10时光年时光,恍如昨日。见到杨勇时,他已是成都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1010年前的年前的55月1212日日,杨勇带着1010名勇士组成的队伍名勇士组成的队伍,,朝着灾区进发。杨勇就是汶川人,此时他的父母亲,还在距离汶川县城只有几公里的威州镇,一直没能联系上。杨勇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灾区的信息带出来。

杨勇和他的队员们背上20多公多公斤的装备,在余震不断、滚石不停的情况下,徒步挺进。没有路,便用镰刀和丛林刀在山间开路,5月1414日下日下午,突击队来到了达竹跟村,眼前的景象让杨勇这个铁汉也差点掉下泪水,到处都是垮塌的民房、随处可见包着纱布、失声痛哭的群众。杨勇让队员们把干粮都发给群众,帮助群众开展自救,并将消息传递出去,等待救援部队将群众转移。

在等待的过程中,10余名老人带着小孩找到杨勇,他们是他们是前来旅游前来旅游的成都游客,希望能跟随成都特警一起返回。考虑到老人考虑到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们的身体状况十分糟糕,杨勇和队员们商量后,决定先将老人们护送到安全区域。在地震灾区中穿行,对于杨勇等突击队员来说,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要带着十余名老人。一路上的过程万分艰难,队员们很多时候都是背着老人前行,整整8个小时后,才将10余名老人和一些余名老人和一些一一起撤出来的村民护送到安全区域。

“如今的汶川发展得很好,作为一名汶川人,我十分感谢党和国家对于灾区的重视,也感恩全国各地给予汶川的支援和帮助”。杨勇说,作为一名警察,自己的职责就是守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好建设成果。

刘彬宇:老队员是“定海神针”

刘彬宇现任特警支队八大队教导员,也是当年先遣突击队的一员。

“新人在执行任务时人在执行任务时有些许恐惧有些许恐惧是正常的,而作为老队员,我们就需要给他们做好榜样”。刘彬宇记得,当年,队长杨勇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最危险的任务,他总是第一个上,这些都给当时的队员们做了好榜样。

如今的刘彬宇已经是地地道道的老队员,而他也将这个光荣传统传承了下来“,每次任务,我们老队员都要冲在前面,老队员的沉稳和个人魅力,是一个团队的定海神针,可以帮助新人迅速成长。”

岳广阳:特警永不畏战

1010年来年来,,成都特警也输入了不少新鲜血液。许多热血男儿,正是因为曾目睹成都特警救灾的一幕,当时年幼的他们深植了一定要成为其中一员的信念。

20152015年加入成都特警的队员岳年加入成都特警的队员岳广阳,就是其中的代表。当年灾情发生时,正在读大学的岳广阳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回到家乡帮忙救灾。在救灾现场,年轻的他,目睹了特警就在受灾群众的身边,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人们充满信心和希望。

“从那时起,我就立志一定要成为成都特警中的一员”。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10年来,玉树抗震救灾、舟曲特大泥石流……成都特警都奋斗在救灾一线,春运安保、打击街面犯罪、打击盗抢犯罪,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在灾害发生时在灾害发生时,,在面对犯罪时,成都特警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永不畏战永不畏战”。”。岳广阳岳广阳说说。

“好汉子”白禄斌

白禄斌长得高大粗壮,大嗓门,很是条汉子。

「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5·12”大地震发生时,四川省什邡市公安局湔氐派出所副所长白禄斌正在值班,他突然听到一阵巨响,随即,整个屋子都在颤抖,白禄斌大喊一声:“不好,地震!大家赶快跑!”

屋内的民警反应迅速,三两步就跨出了楼内,随后就听到轰隆的巨响。他们回头一看,办公楼全部坍塌了。白禄斌立即清点人数,所长陈明去局里开会了,其余9人都在。所长不在家,作为副所长的白禄斌就承担起所有的责任。白禄斌刚到镇政府门口准备报告情况,就被龙居中心小学一名男老师拽住了胳膊:“快,龙居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塌了,快去救人!”

白禄斌转身跑回派出所,召集全所民警赶赴龙居中心小学。站在教学楼前,他惊呆了,这栋原本三层的楼房完全坍塌,废墟中传出一声声稚嫩但充满渴望的呼救声。白禄斌的眼泪当时就流了出来。由于所有的通讯中断,白禄斌立即派民警开车赶往什邡市公安局请求支援,同时向其他民警下达命令:“马上营救,大家注意自身安全。”

白禄斌第一个冲了上去。没有工具,大家只能靠双手搬开压在小学生身上的水泥块,很快双手就变得血肉模糊,可没有一个人停下来。白禄斌接连从废墟中刨出了3个孩子。随后白禄斌指挥民警和群众又从湔氐中学废墟中救出来40余名学生,其中20余名存活下来。在这场大地震救援中,白禄斌表现突出,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后来,白禄斌调到红白派出所任副所长。他每天都要在镇上街道转几圈,他说:“跟群众打交道,要像马大姐那样,做个热心肠的人。”

这些年,白禄斌一直跟他当年曾经救出来的孩子们保持联系。

在红白镇8年,说起白禄斌,村民都说他“对得很(四川话,好的意思)”,他也因工作出色2次荣立三等功。

“铁嘴”黄启福

10年前,黄启福是四川省绵竹市公安局汉旺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10年后,在汉旺分局的法律调解室,记者再次见到黄启福时,已经退休的他返聘回来专门做法律调解工作。

「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陪同采访的民警告诉我们,黄启福被当地称作“黄铁嘴”,做群众工作很有办法。

黄启福笑了,说哪有什么秘诀,就靠讲感情、摆道理、有耐心、不放弃。

地震后,群众住在救灾安置点,一住就是一年多,生活很不方便,难免有些怨言。黄启福每天晚上都泡在灾民安置点,跟群众聊天,给他们透露政府工作的信息,让群众保持耐心。“那时候,群众很烦躁,对未来没有信心,而且震后有很多突出矛盾,如死亡补偿、房子补偿、土地补偿和安置问题,一点小事就容易激化,必须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相信政府。”

黄启福经常三四个月不回家,换洗的衣服都是老婆送到汉旺镇。那段时间,他跟群众建立了感情,获得了群众的信赖,为他后来处理矛盾纠纷打下了基础,经过他处理的几起特殊的矛盾纠纷,都成为经典案例。

黄启福成为“香饽饽”,哪里有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就把他推上去,就连当地政府都三番五次借用他。

黄启福退休后,汉旺分局返聘他。尽管是返聘,但黄启福还是以警察的身份要求自己,每天早早上班,风雨无阻。

现在,黄启福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各个单位“抓去”调解群众矛盾,还被地方政府聘为“人民调解员”,每天东奔西跑,比没退休的时候都忙。

“三心民警”温高欢

2012年以来,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社区民警温高欢这个“85后”年轻民警把根深深扎在社区,服务百姓、关爱孤儿、守护平安,在北川灾后重生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的新形象,用一份份耐心、细心、热心赢得群众的真心。

「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灾后重建过程中,难免小摩擦与误解。温高欢与灾后伤残群众交朋友,与情绪不稳定的群众常沟通,与空巢老人拉家常,拉近了警民之间的心理距离。5年来,他和同事成功化解矛盾123起起,执行任务百余次,成功引导成功引导劝离涉事群众劝离涉事群众上千人次。

结合社区民警五大职责,温高欢探索出适合社区警务“一线”工作法。针对小区安全防范难的特点,探索出了开放式居民小区“12315”新型安全防控模式,实现了零发案,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

立足辖区实际,温高欢从校园、社区安全入手,联合公安技术人员成功研发出用于校园、社区的系列智能安防、服务设备,切切实实提高了辖区的安全防控等级,降低了发案率。

针对群众法制意识薄弱的特点,温高欢创新宣传方式,开设了23期警务“微课堂”、添设了“小温说防”栏目,首创了一套安全法制游园道具,在社区开展多次“平安进万家”益智趣味法制游园活动,受益群众上万人。

这些年来,受灾群众挥之不去的伤痛,被温高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热心公益,主动联系北川县心理服务中心,在禹龙社区警务室开创了“心理警务”,帮助15名孤儿健康成长。2015年,温高欢组织亲朋好友为北川中学患白血病学生捐款1.8万余元。他还帮助13名家庭贫困孩子名家庭贫困孩子得到定向资助直到大学毕业,帮助7名问题青年、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就业。

「汶川地震十年」生死不离,生生不息!十年了,你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