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岛 君 说

最近以来的金融形势着实无法让人乐观起来。外部来看,贸易战正打的愈发激烈,内部来说,又恰逢股市暴跌、消费疲软,再怎么看也实在是萧条的景象。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种种金融风险因何而起,被寄予厚望的国内消费又为何不见起色,读完本文后相信您便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作 者:米苍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米筐投资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最近的一系列坏消息,正在检验者官方这一波调控的最后定力。扛住了,全人类的经济教材,甚至是《资本论》都将被全面改写;扛不住,土地财政这条民弱国弱的路必将迎来一次大清算。

巨雷阵阵响,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几乎金融所有的命脉都在接连发出风险呼叫。正应了年初悲观的预期:我们又陷入了命悬一线,无法自拔的地步。

下半年,经济减速的压力已无争议。

1-5月份,外面流氓罚款、收保护费,出口增速持续下滑;房冻和银行金融业去杠杆,铁腕无情拆除金融系统非标业务的雷,造成投资增速大幅下滑,特别是基建投资增速首次跌破10%;

另外被寄予厚望的国内消费,也并没有因为官方说的“我们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而有起色。2018年5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8.5%。上一次这么低还是在2008年股市暴跌最惨烈的下半年。

消费去哪儿了?此刻,房地产冰山上,消费正被冻得瑟瑟发抖。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更为难办的是,截止6月中旬,全国延续2017年,只有六省一市是赚钱的,其余的25省财政都是巨额亏空,整体财政缺口达数万亿。

于是中央早在去年年底就喊话,“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的事”,紧接着,今年计划要投300亿的两条包头地铁项目被叫停;呼和浩特的高速也被叫停……

背后的实情是什么?

举国上下,政治正确打压土地收入。现实尴尬的是,财政缺口却没有新财源进行补位,钱袋子瘪了,只能省着点花。

于是,出现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边是房地产投机随时可能死灰复燃;一边是可怜的实业很有可能因为激进的供给侧改革、去杠杆最先挂掉。如何拿捏其中的力道呢?

纠结。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也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下,上半年实业日渐艰难的情况下。央行定向的给钱来了两次,虽然标明了要专款专用,但实业不挣钱的现实惨态下,发出去的钱流向哪里真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冒昧问一下,信用卡套现那一万亿都是去超市消费了吗?

安娜家的铲屎官也不一定能弄得明白。

又是稳健中性。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放水真的来了吗?

我们看到6月4日,央行宣布扩大中期借款便利(MLF)担保品范围。什么意思呢?大白话就是,以前特定的小微、绿色和“三农”行业不能作为发债融钱的担保抵押品,现在央妈说,不按照以前的标准评估你的风险了!儿啊给你钱,先干起来!

有人说,他们本身就是不好的资产抵押品,那给他们钱,不就是无锚定向放水?

不。

这是救命钱。

但有一点确实需要关注,就是最终水会间接辗转流向哪里?

资本逐利哪里收益高,往哪里去。即使不是直接的,间接地只要“购房的欲望不灭”,这些行业拿到了救命钱,钱又变成相关链条上员工工资、房东的租金收益等等。

最终这些人会不会因为“房殇”焦虑而出现在某地售楼部里,确实不好说。

紧接着,6月20日,国务院又召开会议落地部署进一步缓解广大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再贷款利率。

6月24日,央行宣布,7月5日商业银行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加上年初的定向降准已经落地,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波拯救行动。

中小企业又到了要死的节奏。

效果会怎么样?历史数据来看,悲观占大多数。实业不挣钱,跟产业上马三年就变成红海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为什么挣钱,村口大爷都知道跟垄断赋能有必然联系。

困局。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所以,不被房事所困,才是所有问题解决的关键。但我们目前面对已经不单单是凌乱的内局,外部的流氓压力正在越来越显著的影响着终局的走向。

比如,最后的屏障汇率。当外汇储备急剧减少,原油、粮食价格启动,输入型通胀,人民币贬值压力巨大,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悬崖边,利率倒挂风险紧逼,老美继续下半年加息跟还是不跟?

当上半年两次定向给钱效果不佳,实业还是到处淌血,小老板们被大金链子哥堵在厕所逼债,下半年手里握着的定向降准牌打,还是不打?

巨人推石上山心里苦。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中国必须走出房事困局,不被房事所困,才能化解危机。这绝不仅仅是眼前倒几家企业的困难,而是更为长远的债务崩塌风险步步紧逼谋大局。

否则,“房眼看人低”的讽刺戏仍将是每年年终盘点的热播剧。

我们痛失过很多次机会,包括目前热议的芯片短板痛。早在2003年,由于朱总理90年代铁腕戒房瘾,海南房地产一地鸡毛。

20郎当岁的李书福2000万被埋;还没秃顶的小潘要不是跑的快,可能后来的地产江湖就没有他的八卦故事了。出于后遗症阴影,这群人和当下火热的老王、老许、老杨相比,不是那么激进了。

很多人撑起了当今的中国实业班底,经历过那一波的人,能够切身体会到经济规律究竟是真老虎还是假老虎。

但当下普遍不鸟经济规律的现象仍然顽固。不破不灭。

说回芯片,90年代后,因为房地产被打回平民了。资本确实被狠狠教育一顿,放弃了对投机钻营的幻想,这个时期确实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实业成就,也是中国制造业战略腾飞的黄金岁月。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2000年上海华虹-NEC

当时的芯片产业不仅是国企在推动,民资也是积极参与,因为房地产是贫民布衣,所以不会出现今天定向放水都是在推一把房地产的尴尬。

如果按此步奏一直到现在,可能2018年中兴就不会休克了,也不会出现流氓罚一罚,6个跌停板,还有近350万手的封单,简直要死的节奏。

2003年,出现了大逆转。

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把房地产定性为国家支柱产业。自此,整个资源配置的逻辑全变了,政府、国企、民企、老百姓发了疯一样把资金往房地产配置。

这一波谁是既得利益者?

农民工包工头开心了,十几年工资随着大基建房地产涨了十几倍,加上带着村里民工的人头费和私扣下的各种补助,各村的包工头子女现如今都是富二代的象征,农村婚姻市场上的绝对强势方;

地方政府有干劲儿了,土地信用的加持下,修机场、建地铁、公务员发年终奖不带眨眼的;

实业苦逼了,除了互联网更大的泡沫猛一窜,其它难兄难弟直接受到人力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双重挤压;

农村困难家庭子女花光家底考大学,到大城市当白领的也苦逼了,

因为四年大学投资,毕业后时间带来的经验增长、工资增长直接被M2秒杀在地上,简直是“落地成盒”的尴尬。

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拼尽全力为众生,牺牲也值得。

2016-2017年,外汇储备直接掉了10000亿,人类历史上足以载入史册的救汇操作上演。外汇管制,冻房,把最后的屏障稳了下来。

否则,不堪设想。

然而,拖着不是办法。市场再不被狠狠的教育一下,幻想怎么可能灭?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房殇之外,股市也是一把刀。

今年,是一个世界齐唱“凉凉”的时刻。

梅球王说:“我不是天生要强,我只是注定要凉。”

接着,蒙牛哭晕在牛棚。

端午节后,赌球的韭菜们刚刚遭遇“连续爆冷门”重击,惊魂未定之际,6月19日,中国股市就以更大的暴击,血洗了亿万股民。

该来的,终会到来。

6月19日开市不久,沪深A股、创业板快速下挫。千股跌停,3000点已破,当天数千万股民们集体捶胸:“今夜,天台见。”接下来周五开市,上一波救市的2850点也已经破位。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上证指数K线图

要抄底了吗?

外面流氓拔刀,里面实业倒地淌血,最黑暗的时刻还在路上,你去抄个什么底。底部是长时间博弈震荡出来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断崖之下直接见底的时候。

另外,本次破位伴随的是缩量,说明韭菜已经不够用了。大股东们面对平仓线都两手一摊,没钱,散户们还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但保不齐有人已经入坑了。死扛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那么问题来了。那些票可以通过死扛度过趋势的波浪谷底呢?

大前提国运的上升期还在。

我们这一波付出这么代价究竟要得到什么?加速股市盘子里的洗牌,把资源让出来。跟98年的操作类似,呵护新兴还很弱小的新兴产业,用咱们特色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调一下资源的配置方向,这跟前面提到的定向放水一个道理。

所以,工业信息部官网上“国家工业2025”所列出的战略行业是最后的获益者,因为我们正在用特色的方式引导资源往他们身上配置。

但这只是逻辑对,不一定就最后能赚钱。公司基本面、入手位置,还有持有期间能否战胜人性扛住景气期到来之前的震荡心跳期都将影响最终的结果。

最后,风险集中释放期,前面明知道还有更黑暗的时刻,没有参与的,还是当吃瓜群众躲着为好。断崖之下左侧操作,玩的是心跳。

股市这把刀,今年又割江两岸。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视线转到国际,东亚局势已经完全接棒中东成为最近当之无愧的头条集中地,奇迹般塑造了“鑫”这样一个世界级网红80后,左右逢源,要这要那。

中东的最后堡垒伊朗,制裁的剧本也在上演,和平的中东没有等来,被合纵的俄罗斯却先来了,虽然股债汇全面下行,但原油价格直接打到了70美元以上,最近俄罗斯对待老美的态度变得暖媚起来,世界杯也少了磕磕绊绊、骂骂咧咧。特普会现在可能性也在上升。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图

所以说,最开心的是谁?俄罗斯笑而不语。因为2018年俄罗斯预计石油和天然气销售收入直接提升了5倍,从85亿美元直接增加到了440亿美元。

不差钱,世界杯基建搞起来。

内局除了股市趴窝、楼市躁动、债市违约潮、汇市大跌,接近6.65左右的贬值关键点,其实最的担忧还是如果原油价格大牛趋势加速来临所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刚刚熬过了滞胀,通胀这个灾星也有预感要跑步进场了:一方面输入型通胀会消耗本就不多的外汇储备,增加贬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历史上,每一次通胀都是压爆房地产这个雷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寄希望于“钝刀割肉”掌握转型成本付出的节奏,但到头来可能关键的硬骨头只是伤及了表皮,“不鸟经济规律”的习气还在,“只是意思意思”的幻想还在。最终,多向博弈,我们可能又会走向一个越调越涨的死胡同。

检验魄力的时刻。

放水的红按钮,成了人们闻之色变的魔头。放,几年的努力前功尽弃;不放,必然要承受崩的成本节奏有可能失控的风险。

面对周期之刀潮起潮落,在世界的牌桌上,没有崩过,不足以谈转型。

成年人的世界,崩溃无声。


中国经济形势变了,现在只有一条出路!(深度)

形势变了,经济学家的判断开始出现分歧,有的悲观,有的乐观,但对企业家来说,无论形势好坏,都永远不能悲观,悲观没有意义,前行才是我们的初心。

今天想和大家谈谈我对形势的看法,重点是谈谈如何在这种形势下提升企业的价值,这些经验是我们基于大量研究、调研得出的结论,也是很多企业用血淋淋的经历换来的教训。

第一,预判形势;

第二,做好预感;

第三,选好工具;

先来讲一下形势。对企业的掌舵人来说,预判大势方向尤其重要。当下最重要的形势是重塑金融监管,企业面临的金融环境完全变了。

从监管机构来看,“一行三会+部级协调”整合为新的“一委一行两会”。国务院成立副国级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分管金融的副总理亲自兼任主任,填补中央协调机构的空白。

央行打破惯例,分设行长和党委书记,易纲以行长身份兼党委副书记,郭树清以党委书记身份兼任副行长。银监会和保监会整合为银保监会,郭树清继续留任,打通央行的宏观审慎和银保监的微观监管。证监会相对调整较小,主要监管直接融资市场。

从监管框架来看,新的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双支柱”框架,即“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前者服务于传统的增长通胀等目标,后者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这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监管趋势。

新监管框架有三点基本原则:一是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二是推进金融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加大金融开放力度。

从监管措施来看,围绕中央金融整顿的总要求,各方的落实明显比过去要实在,力度也更大。

我们看到了一行两会一局的资管新规,证监会的再融资、并购重组、减持新规,银监会的“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治理,财政部的50号文、87号文、92号文、23号文,这些监管措施基本上把过去几年的歪路给堵死了,金融监管并不是纸上谈兵,这超出了很多市场人士的预期。

从监管方向来看,重点是治理过去几年积累的突出问题。

一是打破刚性兑付。刚兑是畸形的债务关系,很多不应该是债务关系的金融活动要回归本源。银行理财不能向投资者刚兑,发债企业没必要向投资者刚兑,政府也没必要给金融机构兜底,明股实债。

二是打击监管套利,比如代持、嵌套、通道、非标等。以往为规避监管机构对于资本金、风险敞口、杠杆等方面要求,银行和非银机构合作搞起了通道、多层嵌套等业务,用表外非标代替表内,拉长了金融链条,增加了融资成本,现在监管要彻底杜绝这类监管套利,恢复宏观调控和监管的有效性。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这两年是监管重塑的两年,过去监管不到位的时候,央行的货币宽松只会带来更大的泡沫和风险,因为流动性的流动不规范。

但现在,监管基本上把歪门都给堵死了,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够更精准的传导。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央行又开始蠢蠢欲动,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些微调。

我们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提到过一个观点,叫微调的开始。也就是在坚持既定的宏观管理政策和监管政策大的基调之下,今年会做更多的对冲式、结构性的调整。

比如说昨天晚上国务院常务会讲到的对中小企业的差别降准等等,下半年可能会更多。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从宏观上看,大家不要再寄希望于2009年那样的“4万亿”和2014年的全面宽松了。这个事情不是说现在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没有空间、没有条件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今年的松动一定是一个对冲型的、改善型的,而不是一个全面宽松型的。如果强制做大宽松,那风险更大。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在这种结构性宽松的情况下,流动性会出现分化。

一方面,核心资产变得拥挤,好的资产甚至出现泡沫化。我们能感知到的就是大家去追捧一些所谓明星项目,也出现了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情况。

另一方面,垃圾资产的压力越来越大。二级市场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从资金端的去杠杆到资产端的去杠杆,让很多裸泳的公司暴露无遗。

很多上市公司在2015年以后做了非常不恰当的股权质押安排,有的企业的质押率非常高,以至于在整个二级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现在出现了连环爆仓的情况,企业家失去对这个企业的控制权,这叫资产端去杠杆。

同很多企业家接触下来发现,最近出现风险的企业,并不是说没有资本意识,而是把资本这个事理解得太简单了。例如为了融资不顾一切,没有把工具选择好、没有把节奏安排好,以至于造成今天股权质押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危机,看到严峻的形势,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机会,特别是企业家,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看待危和机。

对很多企业来讲,未来一两年是一个非常好的收购资产、收购项目、完善自己布局的一个机会,下半年可能会有很多行业会进入产业整合期。

转危为机靠的是专业化的资本运作能力、工具选择能力。我最近跟一位企业家交流,他们企业的情况还不错,不光是去杠杆,连短融、中票这些都去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现状要求大家对资本、形势的把握非常具体。今天我们也给大家梳理一下新金融环境对企业投融资的十个具体影响: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一,IPO的过会率降低。2017年IPO过会率为77%,今年过会率只有56%,大幅下降。

甚至出现过11月29日3家全否、IPO零通过的纪录。审核节奏也逐渐放缓,前四个月发行批文数量和筹资总额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5%、50%,分别为39家、403亿。

可见,IPO审核越来越严,难度不断提高。而且IPO新政规定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至少三年才可借壳上市,导致不少企业纷纷撤单,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撤单,撤单数约为去年全年的八成。

这些企业要么转向借壳上市,要么转向海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IPO审核放缓,但对新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致力于新能源动力电池研发的宁德时代IPO过会只用了5个月,仅为今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利好新经济企业。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三,新三板市场持续下跌,很多新三板企业都直接退市,摘牌后去香港或大陆A股市场排队,这也是比较理性的办法。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四,再融资规模大幅收缩。2014年、2015年定增市场的火爆已成为历史,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在发生变化,这其实给企业家提了一个醒,无论在市场火爆时还是形式复杂时,都保持相对客观、理性的头脑。

现在有很多企业,包括企业家自己也买了定增,很多都跌掉了三分之二。从方式上来看,可转战优先股,可能是现在更好的一种方式。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五,股权质押是一个问题,股东加杠杆多了更多的束缚。股票质押是是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在A股中有3000多只股票有未解押的股票质押式回购,占A股数量比例超过99%。

2017年以来,股票质押风险频发,部分质押方将甚至将资金重新投入二级市场,资金风险高企。针对这些乱象,股票质押新规出台,设置了许多硬性条件:

一是总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并对单一证券公司、单一资管产品作为融出方可接受的质押比例进行限定。

二是严控资金投向,严禁投向二级市场及其他禁止方向。三是融资规模规定,根据三级分类评价不得超过公司净资本的50%、100%、150%,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等。这实际上是在给企业去杠杆。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六,并购重组趋严,蚂蚁吞象的资本游戏不好玩了。证监会总体上还是鼓励并购重组的,但也在加大力度规范。

2017年并购重组新规监管趋严,重点打击“忽悠式”、“跟风式”重组及利用高送转、高杠杆收购等题材炒作、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市场乱象。

如2017年“龙薇传媒”高杠杆收购万家文化案,这场收购的总资金为30亿,龙薇传媒除自有资金6000万外,剩余资金都是借入,杠杆比例高达惊人的51倍,监管机构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结果不仅这个融资方案未获银行批准,收购计划流产,而且还受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证监会对于“忽悠式”、“跟风式”“高杠杆”及盲目跨界重组越来越警惕,上市公司在并购的时候要更加小心。但也必须注意,有利于产业升级和行业有效整合的并购还是未来的趋势。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七,严格限制杠杆,并购基金不好玩了。并购基金的优势的是通过结构化设计、回购承诺安排等降低资金成本。

资管新规出台后,限制多层嵌套,禁止大股东通过质押私募基金份额、使用银行贷款等非自有资金融资,有效的控制了并购基金的杠杆和规模,进而限制了企业的投融资规模。

打破刚兑,使得风险暴露,增加了外部投资者的风险,减少了并购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并购基金急剧缩量,2017年设立超过130只并购基金,发行规模达1700亿。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之后,2018年第一季度仅募集15只并购基金,募资总规模为164.49亿,不到去年的十分之一。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八,加强银行委贷管理,房地产、地方平台融资受限。5年激增10倍,银行委托贷款高速发展,总规模高达14万亿。

大量的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借道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对接到定向或者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最终以委托贷款的形式投向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领域。

但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规定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不能作为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去通道化,不能资金多层委托,严重影响房地产、地方平台通过通道的委贷融资。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九,财政监管打击明股实债,以杠杆充当资本金的融资不好玩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资本金制度,多为项目规模的20-30%,只有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项目建设。

在非标兴起的年代,由于项目资本金融资体量大,而且多为明股实债,风险较小容易审批,是备受非标青睐的投资标的。

但在财政部92号文要求“不得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小股大债不可持续,随后资管新规规范资金池运作,大部分资金被切断,但银行自营资金还有部分投资空间,财金23号文则直接禁止债务性资金作为资本金,要按照“穿透原则”加强资本金审查,资本金融资宣告终结,只剩下资本金真股权投资了。

股市暴,债务崩,外汇跌!中国要如何破局?

第十,债券违约频现,债券发行不那么容易了。随着金融去杠杆趋严,货币政策趋紧,加上打破刚兑导致违约事件频发,债券市场的好日子到头了,企业发债融资也不再那么便宜了、那么容易了。

年初至今又有19只信用债违约,违约金额合计171亿,就连曾经资质优良的发行主体都接连“爆雷”,富贵鸟、凯迪生态、中安消、神雾集团等民营上市公司接连出现违约,中科金控、天房集团等国营上市公司也出现信托贷款逾期或被提示风险,导致信用风险溢价加大,发债成本提升,甚至是无人认购。

截止2018年5月,已有近2000亿的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近期一家很知名的上市公司拟发行10亿公司债,结果仅认购了0.5亿,流标率高达95%,过去火爆的债券市场正在大幅降温,发债融资的好日子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