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风险总体可控?只是被藏起来了而已!

股权质押风险总体可控?只是被藏起来了而已!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即便上证指数跌破了3000点,也未能止住颓势,反复鞭挞着2850点的“婴儿底”。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贸易摩擦、资管新规、经济萧条、人民币贬值等,但在这其中,最直接的“锅”还是股权质押风险。

周末出了降准的大利好,但周一A股在礼貌性的冲高后,便又一头向下栽进了“粪坑”,这让“管理员”同志有些忧伤了,于是连夜发声表示:根据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目前,两市股票质押市值加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维持在200%,低于平仓线的股票质押市值在两市总市值中的占比1%。股票质押融资风险总体可控。

看到最后一句话,小叮当现在真是慌得一逼,在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大盘还跌了超过10%,要是控制不住了,岂不是要跌没了?

当然,作为多年资深“老韭菜”,在短暂的慌张后,小叮当立刻恢复了理智,感觉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股权质押风险,似乎已经是控制不住了。

先来给一部分“萌新”解释下什么是股权质押,其实原理很简单,比如小叮当是“拯救地球”公司的股东,有1000万股的股票,当前价格为每股10元,这时候小叮当想要投资一个火星的游乐场项目,需要一笔钱,但手上没有那么多现金,于是找到老王,把自己手中的500万股股票以9元的价格抵押给他,换取4500万元的资金,并且每年给予老王5%的利息。

在这个“股权质押”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风险点:

第一、股价大幅下跌,跌破了9元,从而导致老王手中的股票价值,低于提供给小叮当的现金;

第二、小叮当把换取的现金折腾没了,到时候没有足够的钱去“赎回”自己的股票了。

不幸的是,现在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了,随着2018年以来的连续下跌,不少质押的股票都已经临近甚至是跌破了平仓线,刚开始的时候质押人还有现金和剩余的股票进行追加保证金,但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收割”后,现在很多大股东也都弹尽粮绝了,只能就地躺倒“装死”。

目前涉及到主要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共计1908家,其中质押比例为100%的有122家,也就是彻底打完了所有的子弹,一旦到达了平仓线,那么只能任凭银行、券商、信托以及其他承质人进行平仓了。

超过50%的为1107家,超过70%的为757家,超过90%的为409家,这些公司同样是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闪转腾挪的空间非常有限。

根据有关同志的说法,目前低于平仓线的股票质押市值在两市总市值中的占比1%,1%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多,但需要注意的是,截至2018年5月底,沪深两市总市值54.4万亿,1%意味着5440亿市值的股票跌破了平仓线,而目前两市每天的成交量都不足4000亿,显然所谓的总体风险可控,仅仅是一部分机构主动或者被动地限制了“强制平仓”而已,暂时把这团火用纸包了起来。

如果市场继续下跌,那么这个5540亿的数字将快速膨胀,这也是为什么央行火急火燎进行降准的原因,看起来是为了救股市,实际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女们:各大银行。因为在限制平仓的情况下,手中质押股票跌的越多,则意味着银行等承质人的潜在坏账越多,正如前面所说,很多大股东都已经在“装死”了,而如果坚决进行“强平”的话,又很可能会形成踩踏,出现连续一字板跌停板的情况,等能够全部卖出的时候,也早已亏的不成人形了。

所以,在小叮当看来,股权质押的风险,并不是传说中的总体可控,而是被掩藏在一个纸箱里,并且正在越烧越大,眼下唯一的“灭火”方法就是股价赶紧涨上去,从而远离平仓线。

然而,相对的,有这么个巨大的火团压在上面,股价又如何能够涨上去呢?对于有质押风险的股票,资金早就避之而不及了,即便有个别的能够逆势上涨,在承质人和大股东的抛压下,很容易就被压下来,重新回到“恶性循环”中。

那么,这次A股的“股权质押”风险,真的就无解了吗?一旦彻底爆发的话,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