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今天去松陽本來是跟著協會去聽課的,但是有半天的自由採風,我也帶了相機,半天逛下來直到看見裁縫鋪裡的這個紅光滿面的老先生我才拿出了相機。老先生看我在拍他,樂呵呵的讓我給他看看照片,看完之後說剛剛的布反面的顏色太淺了,他換一面重新裁,再看,說已經好多了,但是還是反光挺大的,顏色不夠豔。其實,反光多是必然的,因為布匹在室外,而老先生在室內,我想拍的是他的人以及他身上樂觀到閃閃發光的從容。但是我拍照從來不願意折騰別人,讓別人這樣那樣的隨著你的意思擺拍,尤其作為一個遊客,能記錄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最好,沒有也作罷。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因為老先生的配合,我不由的多抓拍了幾張。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老先生的對面是一個專門做衣服的鋪子,店主可能在忙著手頭的事,一直沒有轉過身。在我記憶裡,小時候我們那邊集鎮上這種量身裁衣的鋪子非常多,逐漸的,沒有跟上潮流的都被淘汰了,跟得上潮流的做起了高端定製。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古舊的理髮店,招徠的都是老人孩童。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同樣是小理髮店,這家的店主在悠然閉目養神。店內只有簡單的一把理髮椅,一個簡易的洗頭的水槽。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鍋具修理鋪,真的是很多很多年沒有看到過了,也忘了原來鍋具壞了可以補,而不是馬上扔掉換新的。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老人家修補的相當認真,小小的鋪子裡都是他的各種傢伙什。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做棉胎的店,這些棉被都是用實實在在的棉花做的,小時候覺得彈棉花的聲音特別悅耳,有節奏而空靈,路過的時候總要呆呆駐足一會兒。估計是小時候太痴迷這種單調的聲音了,以致於長大了五音不全,音樂考試全靠濫竽充數過關,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做棕床的店,在店裡跟老闆買了一把手工刷子,然後閒聊進了院子裡面才發現原來現在的蓑衣已經不是農民能消費得起。一張棕床也已經從我小時候的幾百到幾千了。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打鐵鋪子,打各種農具。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木器店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修表鋪子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徒手幾秒內攤好一張薄如紙的餅皮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最幸運的是在最合適的時間,吃到了全松陽排名第一的酒糟豬腸面。後來到吃午飯時間再路過的時候店裡人滿為患。店裡的麵條全部是老闆手工和麵,切面,豬腸做的也是一絕。煮麵也一直用的傳統的柴禾灶,關鍵是價格還特別實惠,店裡最貴的豬腸面一碗也就15.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清明節前後,當然還有最流行的清明果,有甜有鹹的,外皮用獨特的棉線草加糯米粉做成,棉線草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外皮的韌勁和甜度。另外還有當地特色的黃米餜,鹽焗雞。晚上酒店吃飯的時候都點了,說實話,沒做出任何特色來。

松陽古街上的這些老行當,勾起了滿滿的童年回憶

古街裡最多的還是形形色色的古玩店,古玩真真假假,還是以當地特色黃蠟石為主,對於我來說最讓我流連的應該就是這些老舊的器具了。幾乎一家家看過去,不過都是用手機隨便記錄了一下,發個朋友圈就刪除了照片。

總之,不管怎樣,一直心心念唸的松陽明清古街算是在今天成功拔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