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小 烏 龍 探 母

泗縣古稱虹鄉、泗州,曾下轄多縣,坐落在安徽省東北部,在縣西北四十里與靈璧、睢寧的交界處,有一條大河,名叫老濉河,綿延上百公里,水面寬闊,河道筆直,澆灌著兩岸肥沃的土地。可是這麼一條筆直的大河在流經一個大土丘時,卻從土丘旁邊繞了一個大彎。那麼當年開鑿河道時為什麼不將土堆挖掉,卻要讓河繞道而過呢?原來,這裡還有一個悲慘而又感人的傳說呢。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相傳,明朝洪武年間,這裡有一很大的村莊,莊裡住著一何姓的大戶人家。何家有一女兒,年方二八,生得眉清目秀,性格溫柔嫻淑。小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每日在閨樓上吟詩作畫,描金刺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周圍村莊多少富家子弟登門求親,父母都以女兒年齡尚小為藉口加以推辭。

一天夜裡,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下起了滂沱大雨。小姐一覺醒來,覺得口渴難耐,看看外邊雨下得正急,便拿來水杯,伸出窗外,等了一杯雨水。

誰曾想,此時天空中有兩條龍正在飛舞交歡,雌龍將卵子甩出,恰巧落入小姐杯內。小姐哪裡知道,將水一飲而盡,就回房熄燈而眠了。

三個月過去了,小姐漸感身體不適,先是口中無味,想吃酸食,接著四肢乏力,懶得動彈。更嚴重的是,小姐老是覺得腹部微微蠕動和膨脹。家人發現小姐身體異常後,也甚感奇怪,以為是生病了,便從鄰村請來大夫看看。大夫把脈後,對主人說:“小姐有喜了!”父母聞聽此言,頓覺五雷轟頂,驚詫萬分。再看小姐,早已羞得昏了過去。家人一番捶打,小姐方才甦醒過來。父母逼問小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小姐哪裡說得清楚呢,只是委曲地嚶嚶啜泣不止。就這樣,小姐每日以淚洗面,家人更是長吁短嘆,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幾個月過去了,一天,小姐一人在繡樓上,忽然感覺腹部疼痛難忍,有分娩徵狀,可是又不敢聲張。小姐左思右想,實在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覺得實在委屈,無顏見人,竟找來二尺白綾,要懸樑自盡。正當她爬上凳子,把綾繫牢,要將綾扣套向頭上時,忽然腹部又是一陣巨痛,從凳子上摔了下來。伴隨著一股殷紅的鮮血噴出,小姐生產了,可是所產的不是嬰兒,而是一條一尺來長的黑色小龍——小烏龍。小烏龍見風而長,片刻間伸長到一丈有餘。小姐哪裡見過這樣的場面,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香消玉殞。

只見這條小龍游出門外,就地打了個滾,隨即騰雲駕霧,飛向天空。所到之處,惡風暴雨,電閃雷鳴,一片房倒屋塌。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正當小烏龍漫天亂飛亂舞,不知所終之時,在四川鶴鳴山上修道的張道陵天師忽見眼前一黑,他掐指一算:有一條新降生的小龍在下界興風作浪,擾亂百姓。如不收降,定會給百姓帶來更大災難。於是,天師拋下一條絲帶,將小烏龍縛住,收到山上。小烏龍被收去之後,化作書童,每天在書房裡整理書籍,端茶倒水,打掃房間,侍奉天師。

再說何家,雨過天晴之後,父母到繡樓上看望小姐,發現小姐早已氣絕身亡,所生孩子也不見了蹤影。父母既萬分悲慟,又十分奇怪,但這畢竟不是光彩之事,決定不再追究,將小姐草草埋葬了事。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一晃十年過去,小烏龍每天在張天師書房裡,殷勤侍奉,從不偷懶。只是在每年清明節的時候,別人都能回家掃墓,獨獨小烏龍不能,雖然他也多次請求天師,要求回家祭母,但是每次都被天師呵斥了一通。這一年又到了清明,眼見別人都回家掃墓去了,小烏龍十分傷心,想想自己自從生下來後,母親就死了,如今自己已經十歲,也沒到過母親的墳前燒過一把紙,添過一鍁土,盡過一點孝心,就暗自哭了起來。事也湊巧,哭聲被張天師家的私塾先生聽到了。先生哪裡知道這眉清目秀的小童竟然是一條小龍呢,就走進房裡去問是怎麼回事。於是,小烏龍就把自己想回家掃墓祭母的心思說給先生聽。先生說:“祭祖掃墓,本是孝行,你直接向天師請假不就行了。”小烏龍就把自己多年來每年都向天師請假,但是每次都沒得到應允的事說給先生聽了。先生納悶地說:“你這樣的孝行,也是道家所倡導的,天師有什麼理由不答應呢?那好,我給你說說去。”於是先生來到天師講道臺下,把小童想回家祭母的事說了一遍。可是,張天師卻表現出不屑一顧的神情,只是讓先生不要多管閒事。先生滿面羞愧,也不好多問,只將此事記在心中。轉眼清明過去兩個多月,到了農曆五月二十五日,小烏龍非常著急,一大清早就溜出書房,來問先生請假之事。先生覺得這情沒求成,很是過意不去,就對小烏龍說:“我再去向天師說一次,天地之間,孝字為先,真不明白天師為何這般不通情理。”於是先生硬著頭皮又找到天師。天師道目微睜,慢條斯理地說:“我並非不給先生面子,這個書童不能輕易放出去。既然先生屢次說情,我就準他一個時辰的假吧,叫他巳時去,午時回,和風細雨。”先生聽了天師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你說這個氣啊,回到自己的臥室,匆匆收拾行李,準備辭去私塾,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待在這個毫無仁慈之心的老道家裡教書了。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這時,小烏龍又回到先生的住處,問先生請假之事如何了。先生氣憤地說:“別提了,這天師也太不盡人情了。他叫你‘巳時去,午時回’,還說什麼讓人不明不白的‘和風細雨’這樣的話。你想想,哪個下山掃墓能這麼快,就是插上翅膀,也不能來回,何況你家距離這裡也不知有幾千裡之遙。這不分明刁難於你,不想讓你去嘛。”哪想到小烏龍聽先生這麼一說,頓時面綻笑容,高興地跳了起來,對先生千恩萬謝:“巳時去,午時回,也就夠了。”先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轉瞬到了巳時,只見小童走出書房,一個驢子打滾,搖身一變,化作一條烏龍,騰空而去。先生看到這裡,倒吸了一口冷氣,方才明白天師不敢輕易放他外出的緣故。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那小烏龍直奔虹鄉方向而來,雖然儘量壓住雲腳,力圖和風細雨,但是所經之處,仍然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眨眼功夫,小烏龍來到母親墳地上空,收住雲腳,降落下來,化作小童模樣。小烏龍看著眼前一抔黃土,雜草叢生,不由得一陣摧心痛腑地大哭,哭畢,連嗑了三個響頭,又化回龍樣。他將龍尾在墳墓周圍攪了一圈,頓時出現了一條一丈來深的壕溝,土全被掀翻到了墳上,頃刻間墳墓變成了一座小山丘。他又在附近喚來兩條大蛇守墳,喝令它們長年住在墳旁,不得離開寸步。小烏龍祭畢母親,駕起雲霧,徑直奔回鶴鳴山。

「民間故事」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

據說,後來當濉河開挖到這裡的時候,百姓說這土堆裡常有兩條大蛇出沒,最好不要動它。官府也為了照顧這段傳說,彰顯小烏龍的孝心,就讓河流從土堆北面繞了過去。至今,泗縣大地上還有句諺語:“五月二十五,小烏龍探母。”確實,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五日,這裡總要下一場小雨,那雨滴,想來就是小烏龍的眼淚吧。後人有詩讚道:

得道天師憫眾靈,烏龍童子曉人情。

年年五月二十五,淚灑虹鄉微雨濛。

故事自古就流傳於安徽省東北部的泗縣、靈璧、五河、固鎮、以及江蘇睢寧一帶,有的地方叫小白龍探母,有的地方叫小烏龍探母,情節相似,叫法不一。著名傳統泗州戲《烏龍探母》即根據此故事改編,目前靈璧東北大廟已先行建立了景點。

(朱祥寫於2009年8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