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教育的鸿沟会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

阶层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我们面临着怎样不确定的未来?

……

缅怀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探索他热爱的内容。在霍金老爷子刚刚离去的时间点,我想先给大家讲个科幻故事。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第一地球”的文明历史比地球长两倍,科技也发展到了一个地球人类无法想象的高度:强人工智能、星际航行、长生不老……但他们的社会极其不平衡,星球99%的财富被一个人垄断,其余二十亿人共享剩下的百分之一。一个人的天堂,二十亿人的末日。

贫富分层如此剧烈,是因为教育的基本平衡被新技术打破。中产以上阶层可以通过高昂的费用,将知识、智力、逻辑、审美等,直接灌入大脑。从此,无力支付教育费用的底层人民,再没提升阶级的可能。

之后又是数次的技术变革,高位者得以被灌入更顶尖的教育,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个人,独享整个星球的知识和财富……

这个故事,来自《三体》作者刘慈欣的一部短篇小说。当你觉得这个故事实在太荒诞的时候,不妨先回忆下几起刷屏新闻。

第一件,清华附小六年级的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诗词。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第二件,浦外附小“家委会”竞选。小朋友们家长的履历亮眼,硕士学历是最低配,职业动辄是外企、私募基金的高管。

第三件,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的冰花男孩,步行到学校时,因为天气寒冷、缺乏御寒衣物,头发、眉毛上结了厚厚的一层白霜。

第四件,吉林省公主岭市三门李村小学只剩下两个老师、一个学生,被称为“中国最孤独小学”……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虽然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逐渐变好,但谁又能否认,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与中产阶层的差距在以更大的速度被拉大?

中产阶层会好过吗?他们忙于用学区房、补习班弥补差距,但高阶者已经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和国外学校,摆脱应试、进行更复杂的能力培养。

科幻小说的故事,一直在上演。而我们的世界,始终在割裂。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贫困的根本原因

从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开始,教育就是普通民众跨越阶层的重要上升通道。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试验经济研究所在2016年发布了《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这意味着,对于过半的农村儿童来说,过早结束的教育,使他们根本无法穿过这条通道。

贫困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唯有教育才能彻底改变贫穷。我们都知道,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而且这些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受教育程度,限制了他们的工作种类。

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发展高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也第二次出现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这是国家在释放科技强国的信号,也是希望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信号。

当制造业实现智能化之后,流水线上的工人该做什么?

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可以转型文职或管理岗位,但初中就已经辍学的工人呢?失业、找不到工作、再次陷入贫穷。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教育带来的转机

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上初中的时候,家人压根就没有想过我可以去读高中,因为本地大多读技术院校或者师范。这两类出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读完之后很快会出来工作,不到二十岁就能养家。成本低、见效快。

之前听过一句很反鸡汤的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生就在罗马。”但事实往往更残忍——很多人,从来没听过罗马。他们,或者说我们,根本体会不到教育的意义,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们脑子里只想着能迅速找个工作,为家里分摊压力。

后来因为姑妈的支持,我得以考上高中,再到后来的大学、研究生、创办沪江……机会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如今回头看看当年去读了技校或者师范的同学,他们仍然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和父辈们一样的工作。

这不是炫耀,是证明——教育真的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传统教育的局限

在我看来,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所有人都接受了良好、完整的教育,他们就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突破阶层固化的可能。

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的伟大愿景。

其实在国家号召之前,沪江就一直关注着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我们在2009年成立了第一个教育公益基金;之后2015年我们又发起了“互+计划”,现在已经影响到三千余所乡村学校,百万乡村留守学生因此受益……

可以说,我创办沪江的初衷,就是希望用互联网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让教育更加公平。我始终坚信,线下教育模式并不能解决传统的教育问题,改变中国的教育唯一的路径不是修房子,而是用互联网。过去17年,我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教育公平问题从本质上而言,是由不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所造成。

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优质师资稀缺等问题、农村和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长期存在。甚至在城市,各个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也相差悬殊,不然大家就没必要挤破头买学区房了。

这些问题,都是由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导致的,那就是面授。在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生涯里,教育都是由面授来完成的。而老师面授受制于有限的空间与有限的精力,逐渐导致不同区域师资力量的不平衡,并最终出现了教育大环境的不公平。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传统教育领域同样适用。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时空桎梏的打破

信息传递是教育最主要的核心要素,互联网自身的传播属性,给教育带来了实现公平的可能性。这样才体现出互联网教育的可贵。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格局,推动教育公平化发展,使轻量级、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成为可能,从根本上填补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鸿沟。

当然,解决贫困地区的教育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势必要使整个教育行业更加公平,让各阶层都具备向上流动的机会。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它有希望。我相信未来十年教育一定会发生这种变化。

今年两会,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而我的愿望是,希望大山的千沟万壑阻挡不了孩子们的笑脸,互联网让他们踮起脚尖就能看见外面的世界。

教育的鸿沟越来越大?但教育仍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