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公元前320年的一天清晨,苍茫无垠的银川平原上,黄河奔腾向东流去,在黄河东岸大地上,行进着一队浩浩荡荡的车马,百余名身着硬甲、手持长戟的武士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位身穿王袍、目光坚毅的国君,他就是战国时代秦国的著名国君——秦惠文王。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秦惠文王端坐车中,目光透过车厢的帘幕向远方跳望只见绿草茵茵,远山如黛,远处的黄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刺眼的银光,平缓地流滴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黄河两岸的高处,到处是参天的树木,茂密的草丛,几只野鹿悠闲地在林间散步,被车轮碱压黄土地的声音所惊扰,从林间好奇地探头观望。一个个清澈的湖泊,像断线的珍珠般散落在这片平原上,清莹透亮,秀色如画。远处隐约传来牧人的歌声和驱赶牧群晚归的呼喝声,两千多年前的银川平原,还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处处透着野性的原始美。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此时的银川平原,正向这位远方到来的国君展示她绰约的风姿,秦惠文王被这片美丽的土地彻底吸引住了,他信马由缰,尽情领略这里和三秦大地截然不同的塞外风景。秦惠文王,这位战国时期秦国首位称王的国君,也成为首次踏足银川平原的中原大国的君主。这在银川历史上,无疑具有一定的首创意义,它标志着中原王朝的触角开始伸向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正在茁壮成长的华夏族开始向这里拓展自己的政治空间。

首次巡游银川平原的秦惠文王,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他的本名叫嬴驷,是进行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秦孝公的儿子。秦孝公任命商鞅,在秦国厉行变法革新,把落后的秦国变成雄据西北的“虎狼之国”,秦惠文王即位后,坚定不移地执行变法政策,为秦国扫灭六国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巡游于银川平原之上的秦惠文王,望着远方那些骑在马背上、被发左衽的牧民的矫健身影,丝毫也没有感觉这些游牧民族野蛮落后,反而有一种文化的认同感。想当年,变法前的秦国又和眼前这些过着原始质朴生活的游牧戎族有什么区别呢?与东方那些文化较为先进的中原大国相比,秦从骨子里更具有戎狄等民族质朴、纯真的本性,在他们身上,从秦先祖开始就流漪着戎狄民族的滚烫血液。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还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不断和周围的民族相融合,变得更强大、更具凝聚力。当时民族众多,华夏族就把西方的民族统称为西戎,北方的民族统称为北狄,南方的民族统称为南蛮,东方的民族统称为东夷。秦先祖本是东夷的一支,以鸟为图腾,据《史记》记载,秦先祖费昌子孙众多,“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秦人的子孙有的成为华夏族,有的则居住在边疆地区,成为华夏族眼中落后的夷狄民族,尽管文化发展程度不同,但包括秦人在内的华夏族与戎狄民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的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液。

武王灭商后,将臣事于商的秦人先祖迁往西北,成为周朝的臣子。秦国先祖造父曾为周穆王驾车西巡。周孝王时,曾命秦先祖非子负责养马,由于非子的养马工作非常出色,受到孝王的大力褒奖,被封为西垂大夫,秦国先祖才始走上封邦建国的发展之路。但此时的秦,还称不上上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低等贵族罢了。周南王时期,周朝开始走上上衰亡的道路,政治动荡,国君昏庸,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的疯狂举动彻底断送了周朝的国运。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西戎诸部中的犬戎部落,在周朝大臣的里应外合下,攻下周都镐京,将幽王杀死,周宣王被迫东迁洛邑,开始了东周列国争霸时期。秦大夫秦仲亲自率军护送宣王东迁,狼不堪的周宣王为了感谢秦仲的救命辅佐之恩,手指着被犬戎占据的西周故地说:“我把这片被戎狄部落占据的西周故土分封给你,你能从他们手中夺回故土,这片广阔的土地就全是你的。“周宣王给秦仲一张空头支票,名义上分封他为诸侯,但却没有一寸领土,所有的国士都要靠秦人从戎狄手中夺取。

就这样,秦国在血与火的炼中,成为名震西北的春秋五霸之一。但秦人在与戎狄民族血肉相融、朝夕相处中,吸收了戎狄部落的一些习俗、文化,在当时文化更为先进的东方诸侯国看来,秦国简直就和游牧民族没什么区别,就算再强大,也只是西北一个蛮夷国家罢了。此时的秦国,还存在着落后血腥的人殉制度,没有长幼尊卑的人伦观念,秦国百姓男女老少混居一屋,被东方诸侯国所看不起。秦孝公在位时,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他发誓要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任命商鞅,变法图强,短短数十年,秦成为令天下诸侯胆寒的强大国家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秦孝公去世后,年仅19岁的太子嬴驷即位,这就是秦惠文王。惠文王即位后,坚持商鞅以法治国的理念,将秦国进一步打造成王霸之国,他东出函谷关,与赵、魏、齐等东方大国争雄,西平巴蜀,北扫义渠,迫使戎狄方国中最强大的义渠戎国俯首称臣。他任用贤能,张仪、公孙衍、司马错等名将贤士纷纷入秦,为他出谋划策,征战沙场。惠文王是个贤能之君,他深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有时候良好的民族关系要比雄兵百万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实力,为扫平六国做好准备,他需要与西方那些戎狄方国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成为秦国的属国和子民,做秦国统一天下的坚强后盾。在这样的局面下,秦惠文王即位18年后,开始了首次西北巡游,向西方戎狄部落和方国表达秦国的善意和结盟的强烈愿望。这一年,秦惠文王37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一直巡游到了银川平原的黄河岸边,受到了当地部落朐衍戎族的热情欢迎,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胸衍戎,是春秋战国时期游牧于陕北、宁夏中北部的一支游牧部族,他们性情质朴善良,善于蓄养牛羊,过着原始单纯的游牧射猜生活。胸衍戎等西戎各族与华夏族同气连枝,都是炎黄子孙,据一些专家学者研究,朐衍戎的祖先可以溯到炎帝的孙子逢伯陵,逢伯陵有三个儿子,一个叫殳、一个叫鼓、还有廷,延就是胸衍戎族的先祖,这支游牧部落早先居住在陕北延水流域,也就是今陕西北部绥德一带。大约在西周初年,胸衍戎族从延水流域西迁到今银川平原和盐池一带,由于长期居住在延水流域,所以这支游牧部族被称为胸衍,即居延的别称。秦国势力扩张到宁夏北部地区时,胸衍戎族大部分融入到秦人当中,少部分继续游牧生产,西迁到河西走廊以北,即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在秦汉时期曾经有一个著名湖泊叫居延海,就是胸衍戎族西迁后的游牧场所。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热情好客是游牧民族的天性,朐衍戎人用最隆重的礼节欢迎远方到来的贵宾。他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唱,向这位首次踏足银川平原的中原大国君王表达自己的敬意。秦惠文王向朐衍戎人表示了和平交往的友好愿望,希望这些戎狄部落能团结在自己周围,遵循秦国从成立初期就一直奉行的和戎之策。秦惠文王知道,只有和这些游牧民族建立牢固的联盟,才能保证秦国的繁荣富强,才能早日实现统一六国的梦想。

朐衍戎人以游牧为生,在他们眼中,那些牛、羊、马、骆驼等牲畜是他们的生命,是他们的图腾,是他们信仰的神灵,为了表达自己对秦惠文王的敬意,胸衍戎人把一头珍贵的、长有五个蹄子的“奇牛”送给他。在他们看来这头“五足牛”不仅世所罕有,而且预示着会给草原上的人们带来幸福安康,给秦戎之间的友好交往带来吉祥。秦惠文王见到这份特殊礼物,十分高兴,他给胸衍戎人赏赐了很多丝帛、粮食,和朐衍戌人一起畅饮美酒,共赏歌舞。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这件民族间友好交往的盛事,被《史记》(汉书》所记载,成为秦国和西戎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由于秦国变法成功,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使得秦国迅速强大,终于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可惜的是,秦朝建立后,穷兵黩武,导致天下大乱,自取灭亡。在秦王朝的废墟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汉朝。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些儒家知识分子为了提醒汉朝统治者爱惜百姓,轻徭薄赋,曾利用秦惠文王游北河这件史事,添加了一些迷信和神话色彩,为秦朝的灭亡做出解释。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汉代有一个大儒叫刘向,他曾说秦惠文王游北河时,朐衍戎人贡献奇特的“五足牛“实际上是“妖牛作祟”,上天用“五足牛“来警示秦国,不可以像对待牛马一样虐待自己的百姓子民,“五足牛”实际上是秦国最终灭亡的征兆。这个说法有一定根据,就是秦亡于滥用民力,不恤百姓,但是认为胸衍戎人献“五足牛”预示着上天降下妖牛作祟,就显得无知愚味了。

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随着秦惠文王的巡游,终于摆脱了原始蒙昧的状态,迎来了中原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这缕曙光之中,没有刀光剑影的民族争战,没有尔虞我诈的合纵连横,有的只是民族间的和谐共存,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不同经济形态的互补双赢。从此,银川平原地区掀开了不断融入华夏先进文明的崭新篇章。

银川史话|惠文王巡北河境 朐衍戎献五足牛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