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客戶風險怎樣來評估?

個人理財由美國興起,繼而快速擴展到歐美大陸,經歷數百年的演變成為了當下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業務的重要部分之一,並且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客戶風險怎樣來評估?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客戶風險怎樣來評估?

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等級,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五級,並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分。然而目前部分商業銀行在對客戶進行理財產品銷售時,沒有根據規定對客戶進行有效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對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經驗、風險偏好、流動性要求等方面信息也沒有進行全面的收集和評估,沒有有效瞭解客戶是否適合購買所銷售理財產品。

例如某銀行發行了一款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一位約五十歲的阿姨路過該銀行某營業部,被該理財產品的高收益所吸引。於是到該銀行理財經理處,在未對此理財產品進行詳細瞭解的情況下直接向理財經理購買此理財產品。理財經理並沒有對阿姨的情況進行詳細的瞭解,直接照著阿姨提供的個人信息填寫了該理財產品的購買合同,並讓阿姨簽了名。而本應該一開始就出示的風險評估書和理財產品說明書等到合同簽過之後才拿出來,這就說明該理財產品是在阿姨對其投資方向和投資風險基本不瞭解的情況下購買的。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相關監管法規規定,商業銀行在進行理財產品銷售前,要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全面的評估,根據風險匹配的原則,向客戶推薦合適的理財產品。在這個案例中,對客戶的風險評估完完全全成為了一種形式,銀行理財銷售人員為了自己業績的提高而故意忽略對客戶的風險評估,這樣就沒有遵守風險匹配的原則,也增加了客戶面臨的風險。

銀橋網創始人馮先生站在理財投資者的角度指出:

第一,設置科學的風險評價指標。商業銀行在選擇風險評價指標的時候應當兼顧全面性、可衡量性、可獲取性以及相關性等因素,選取那些與信貸風險內容關注度較高的指標,同時這些指標還需要具備明確具體與可操作性極強的特點,另外能夠被量化的風險評價指標就要儘量被量化,不可以被量化的也應當通過相關途徑來間接地對其進行量化。

第二,提高評級的敏感性。貸款人的信用度是處於一個時時變化的狀態的,資產的增加、貸款金額的增減、政府相關政策的作用等等因素都是會影響貸款人的償款能力和信譽度的,商業銀行因此需要提高評級的敏感性,根據實際情況來對貸款人的信用度進行調整,商業銀行的評級如果不能做到週期性的調整,那麼評級結果也將缺乏長期參考的意義與價值。

相關鏈接

http://www.yinqiao.com/da/anjd.html

http://www.yinqiao.com/da/longkin.html

http://www.yinqiao.com/da/cbtdai.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