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爲什麼寧願死也不過江東?原來他才是真正的賢主

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不能只看他在一件事上的成功與否,要全面的瞭解這個人物。“至今思項羽 不可過江東”項羽是一個怎樣的歷史人物呢?他也曾說過: 我必取而代之秦始皇,也曾意氣風發斷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就是這樣的一個氣宇不凡的項羽自刎於江東,如若他想,他必定可以捲土重來,再定天下事。但他終究生命止步於江東。

項羽為什麼寧願死也不過江東?原來他才是真正的賢主

項羽無論是在《項羽本紀》,還是後人的詩詞歌賦裡都是一個英雄的存在,他是一個文武雙全,出生於貴族家庭的富家子弟,為人溫文爾雅,做人坦坦蕩蕩,不喜歡耍陰謀手段的人,然而,劉邦就不同了,出生於市井,沒有多少文化,一腔熱血卻又有智慧,從不在意自己的手段是多麼卑鄙,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不在乎是通過什麼渠道得到的。所以有人說項羽遇見劉邦,必敗無疑。

項羽為什麼寧願死也不過江東?原來他才是真正的賢主

項羽是一個有著俠骨柔情,外表強悍內心仁慈的人,如果說項羽在鴻門宴之時,就殺了劉邦就不會有接下來的事了。劉邦和項羽在鴻門宴相會,亞父本來就下定決心要在此時殺了劉邦,但是風度翩翩,講義氣的項羽認為這樣勝之不武,不能用小計謀殺了劉邦,要在戰場上一決高下,就放走了劉邦。後來在亥下之戰時,“楚漢相爭”的最後一站了,劉邦的七十萬大軍對上項羽的十萬大軍,勝敗不用打,就可以看出,這也是項羽人生唯一一次的戰敗,也是他最後一次的戰役了。失敗的項羽,一路逃走,帶著僅存的二十六個不下,倉皇逃到烏江。此時有一漁夫划船來接應項羽,但項羽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就自刎烏江。

項羽為什麼寧願死也不過江東?原來他才是真正的賢主

史料裡記載項羽習水性,游泳很厲害,就算沒有漁夫接應也可以逃生,為何都決定一路逃走,為何還要自刎江東呢?應該是因為項羽深知自己起初帶領江東兄弟的目的就是要打下一片江山,如今兄弟死傷眾多,沒有顏面見到江東父老了,也許是在逃亡的途中想到,如果自己度過烏江回到江東,江東父老依舊會相信自己,幫助自己捲土重來,但是劉邦此時勢力強大,如果發生戰爭,繼續打仗,江東的父老勢必會有所損失,就算是拼盡全力打贏了劉邦,也會因此失去許多親人的生命。因此項羽就放棄了生命,自刎江東。

項羽為什麼寧願死也不過江東?原來他才是真正的賢主

為了不再有那麼多的傷亡,不想再讓無數的父老鄉親戰死沙場,項羽自刎江東,不得不說項羽是一個豪情男兒,也有著內心柔軟的一面,“虞兮虞兮奈若何!”愛人虞姬為了自己而死,項羽也悲痛萬分,既然不能人間相伴,我就陪你到碧落黃泉,項羽毅然決然的離去。這是一種偉大的愛情,也是一種智慧和情意,不是他不想繼續活下去,是他為了江東父老不再有傷害,而決然就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