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自从孩子上小学后,我每天都在“亲妈和后妈”之间无障碍变身,在忍不住吼完后又立马自责。如此“精分”的日况下,不得不找一些事情来缓和自己的焦虑,于是在那所剩不多的时间里迷上了看《超级育儿师》,顺道在育儿师兰海老师处理问题家庭的方法中,反省自己的行为。

正如,喜剧都是相似的,而悲剧却总有各的不同。所有的家庭里,教育好的孩子大致都是差不多的,而问题孩子却有各有各的不同。孩子就像一面“照妖镜”,父母的行为在孩子这面干净的镜子上,无法躲藏半分。有期节目中,因为孩子从小体弱,妈妈每天5点多就起床给孩子弄吃的,因为孩子不吃淮山,她需要把五谷杂粮淮山红枣磨成粉来给孩子吃;每天孩子睡醒睁开眼,就喂他各种泡好的药剂营养品混合物;每天孩子吹吹风就担惊受怕……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到常人看着都觉得这位妈妈活得太累了。然而,妈妈一厢情愿,没有自我的对孩子的好,对孩子来说却都是束缚,甚至因为妈妈管束太多,而不信任妈妈,连买个玩具也是哭闹,不听妈妈解释,因为他觉得妈妈肯定不会给他买,妈妈的承诺都是无效的。他的需求,他也完全不敢跟妈妈提,所以用哭闹来表示。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再看看孩子的童年,突然看到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以及我和孩子身上的相似感,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我童年时被妈妈责骂的伤心,看到妈妈不信任的委屈,看到想张开嘴巴表达最后又关上的瞬间……突然意识到:如果我继续我父母管教我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孩子大概只会离我越来越远——不敢对我说真话说心里话,做错事情了也不敢承认,何谈改正——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诱惑、诚信面对世界的最好动力。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她的童年,就是藏在嘴里的那一抹彩虹

所以,无比羡慕绘本里《抽屉里的糖》里的小女孩,她的童年,就是藏在嘴里的那一抹甜蜜,因为她有无比爱她,相信她也包容她的父母。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故事并不复杂——是女孩娜娜因为贪吃跳跳糖偷钱的故事。文章一开篇,用一张彩虹般绚烂的糖纸,如星星般洒落了几颗糖,写着:娜娜的好朋友佳佳请她吃了一颗跳跳糖。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到第二页,图片十分夸张地表现了“跳跳糖在她嘴里跳舞”的场景,孩子的喜悦一眼到底——这颗跳跳糖有彩虹一样的颜色,它还会在嘴里跳舞呢!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如此美妙的感觉,让娜娜忍住想再吃,于是她在家里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了妈妈放钱的地方——“啊,在这里!娜娜小心地拿起一块钱。咚咚咚——娜娜好紧张,心脏都快跳出来了!这么多钱,我只拿一个不会被发现吧?”娜娜拿了钱,很怕被发现,于是选择了去“去很远很远的小卖部”,买了5颗糖。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再吃时,娜娜把糖纸折成了纸鹤的形状,飞啊飞啊,一起飞上了天。画面上娜娜坐在彩虹般的糖纸上,那种开心得飘飘然的感觉溢出画面。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然而下一秒。娜娜回到家后,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连最喜欢的动画片都没以前好看了。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在娜娜脑袋幻化的生气的狮子妈妈,和失望的牛魔王爸爸不停地在她眼前晃动,似乎对她吼:“啊啊啊!,看看你干的好事”“哼,我对你太失望了”!娜娜最后决定拿出跳跳糖和彩色的纸鹤都放进了装钱的抽屉里。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最后怎样呢?爸爸妈妈是不是狠狠地批评了娜娜?娜娜做好了迎接暴风雨的准备,可是一切如往常,风平浪静。“第二天早晨,娜娜醒来,一排纸鹤挂在窗台,摇啊摇,仿佛对着她微笑。”在桌上还有满满一罐糖。(孩子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说窗户上的纸鹤是爸爸挂上去的,原来是封底透漏的,连我都忽略了,下意识认为只是妈妈的行为。)糖和纸鹤,是父母对孩子知错就改行为的认同,对孩子的爱与包容。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

这是一本国内的的绘本,作者是中国美院新生代画家刘娟,绘本以图片和文字生动讲述了娜娜的心理活动,以及妈妈最后对此事的处理方法。没有任何的说教,却很好地传达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流动,简单而美好。尤其是里面的场景:柜子,箱子,小卖部等藏着80年代的记忆,让我们这代父母看着倍感亲切。

对孩子,对他人,请多一点爱与包容

翻到最后一页时候,孩子说:娜娜的爸爸妈妈真好,不会生气,做错事改正了你们也这样相信我就好了。可现实是:真正信任包容孩子的父母却并不多,这世间真正能客观面对事情人更是少之又少。

想想,类似这样的事情,大多数的童年里都发生过,那你还记得当时发生了什么吗?我记得,我小时候因为玩太高兴忘记回家被狠狠地揍过,我记得我的孩子因为偷偷地拿零食导致不吃饭被我责骂过。虽然,我明白在父母的严厉下我从未逾越过规则,孩子在我的影响下,几乎都不会说谎,但是我们明白,父母的严厉,恐惧孩子的犯错,超过对孩子的爱与包容;孩子更怕父母生气,甚于明白知错就改父母的包容。

很多时候,不管是没做被人误会,还是知错就改了却无法包容,被误会和被指责的人其实内心的难受是难以言说的。我想说说最近我身边发生的事情:

一个是我朋友与孩子的故事。有段时间,他三岁多的孩子突然间特别喜欢藏父母的拖鞋,然后告诉父母,是怪兽叼走了她的鞋子。如此反复,不胜其烦。是我,估计早就直接说:说谎话的孩子鼻子会长长哦。而我朋友颇有耐心地跟孩子聊起天来,问孩子:你和怪兽是朋友吗?怪兽长的可怕吗?孩子就开始描述他编造的怪兽,还有模有样的。……最后妈妈问孩子:那你说怪兽什么才会把拖鞋还我呢?孩子想想:等你睡觉,它就会送回来。果不其然,等妈妈一睡着,孩子就悄悄把拖鞋还回来了。虽然一开始妈妈就知道孩子把拖鞋藏到他房间,就是闹着玩。她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责怪孩子玩这种说谎的游戏,也没有直接定义孩子这是说谎的行为,而是耐心一步步引导孩子,去认识自己的问题,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后来这个事情,在我的朋友圈里成为大家学习的案例。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孩子抵制外界诱惑、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然而这样的父母太少了!有多少案例,是因为孩子被误会说谎,到最后真的开始说谎;因为被诋毁偷钱,后来干脆破罐破摔真的去干坏事。还有很多孩子,因为一次的说谎,就被终身背上“说谎”的名头,因为一次的错误,终身都为此买单。

这样的结果太可怕了。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孩子”之腹,孩子的世界真的很单纯,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可以让孩子在岔路口看见光明,而贴一个可怕的标签,就可能让终身都活在阴影之中。我们都该对孩子,对他人,都该多一点爱与包容。


  • 文/范恒杏(头条认证自媒体、家庭美育推广人、豆瓣亲子专栏作者、品酒师。编著出版有《葡萄酒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