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柚都石城小磨坊,精雕細琢好文章!

關注柚石坊,陪你看常山!


文/圖:王有軍

凡是去過山溪邊村的人,都應該見過這個老牌坊,部分結構已經毀損,牌坊上刻有“淑慎其身”四個大字,這是一個典型的貞節牌坊。但與別人不同的是,它背後隱藏著一個既浪漫又悽婉的傳說故事。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細看牌坊的豎立者,裡面竟然有個“那英”,當然,此“那英”並非歌手“那英”,而是清代衢州的一個知府。此碑由兵部尚書玉德、兵部侍郎阮元、戶部侍郎清安泰等牽頭,浙江按察使景敏、知府那英、知縣王維堉等人聯合豎立,來頭真是不小。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在青石鎮山溪邊村,村民來來往往的大路邊,矗立著一座端莊大氣的石牌坊。牌坊之上,“淑慎其身”四個陽刻楷書,古樸素雅,穩健厚重。這牌坊的背後,流傳著一個300多年前的動人故事……

對聯結姻緣

清朝康熙年間,塔山下的定陽縣學裡熱鬧非凡,又一批新的秀才入學了。學校教諭徐公顯望著這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滿心歡喜,忙前忙後地安排大家登記入學。

來自冰溪的鄭振鷺也夾在人群之中,斯斯文文的,眉清目秀,一表人才。鄭振鷺家境一般,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氛圍下,父母含辛茹苦,兄長外出務工,家人把光耀門楣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他的身上。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冰溪鄭氏宗譜》中的鄭振鷺畫像

鄭振鷺自小熟讀四書五經,十五歲即考中秀才,是方圓十里的有名“小神童”。徐公顯素來喜愛人才,更想借機調教一下頑皮的兒子徐方俊,於是把方俊安排在鄭振鷺一桌,期望能夠在振鷺的影響下,收斂一些,靜心地開展學習。

鄭振鷺讀書十分用功,刻苦而自覺,老師佈置五分的作業,他往往做個十分。好夥伴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在同桌日復一日的薰陶下,徐方俊成績果然大有起色,兩人的關係也越加親密。

一次,鄭振鷺應邀到老師家裡作客。在徐家書房裡,鄭振鷺發現一幅字體娟秀的詩句:“清風入夜浸出冷”,覺得很有意境,便問徐方俊此詩有什麼出處。

徐方俊皺著眉頭說,父親經常在家給自己“開小灶”,時不時弄些詩句,要麼對下聯,要麼寫和詩。這回,又弄了這麼一句詩,讓自己對句下聯呢。想了兩個晚上,都沒想出一個詞來。“你文采好,要不,你乾脆幫我對一個吧?”

鄭振鷺正要推辭,徐方俊又是打揖又是懇求,無奈之下,只好說:“容我想想。”

鄭振鷺坐在書桌前,望著那句“清風入夜浸出冷”,眼前躍出一幅畫面:初秋的夜裡,明月朗朗,一位女子悠閒地坐在窗前,想著自己的心思,一陣清風吹過,衣裙飄揚,頓覺冷意,不由自主地裹緊了衣裳。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有了!鄭振鷺腦中靈光一閃,迅速提筆寫下:“明月有心照無眠”。徐方俊讀後,不禁大聲叫好:“贊!情感互融,意境相通。”

殊不知,這一次對詩,竟牽起了一對好姻緣。原來,這上聯是徐方俊的妹妹徐方潔撰寫的。得知鄭振鷺的下聯後,徐公顯十分欣賞,徐方潔也因詩識人,漸漸地對鄭振鷺心生愛慕。

苦讀國子監

結識了徐方潔之後,鄭振鷺猶如找到了人生目標,學習勁頭更足了。數年之內,鄭振鷺從一名附學生員,轉為增廣生員,再為廩膳生員。

在清朝,每個縣只有20個名額的廩膳生員,官府每月給每人發廩米六鬥,作為生活補助,這意味著鄭振鷺基本上能夠自給自足了。

在徐公顯的主持下,22歲的鄭振鷺與20歲的徐方潔喜結良緣。從此,賢淑的徐方潔邁入鄭家門宅,白天操持家務、侍奉公婆,晚上陪同丈夫誦讀經典、談論文章。後來,夫妻倆連生了兩胎女兒,一家人其樂融融。

這時,鄭振鷺的哥哥鄭振鳩在外做生意已經漸有起色,家裡條件慢慢殷實起來。在外經商闖蕩多年,大哥鄭振鳩深知:有財富無名望,在社會上依舊沒有地位。因此,他非常支持鄭振鷺考取功名,以求光宗耀祖,顯揚門庭。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北京國子監

在家人的合力支持下,鄭振鷺不負眾望,以優異成績被推薦到北京國子監讀書,成為一名太學生。國子監是古代的最高學府,太學生可直接到縣裡任職,一般擔任縣丞、教諭、訓導等。

由於在外讀書,徐方潔不能陪伴在身旁,缺少細心的照料,加上鄭振鷺身負家族厚望,一心出人頭地,學習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長此以往,積勞成疾。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由於表現突出、成績優異,國子監將鄭振鷺列入縣級官員的候選名單。正當他即將授任官職一展抱負時,卻不幸因病去世,年僅32歲。

噩耗傳來,鄭家老小無比哀傷,徐方潔更是痛不欲生,幾次想要陪隨丈夫一同西去,可望著兩個尚在襁褓中嗷嗷待乳的女兒,實在又忍不下心來。

守節留芳名

丈夫去世,留下了兩個女兒,徐方潔思慮再三,決定守節撫孤。

從此,徐方潔收拾好心情,當起了家庭後勤“總管家”。她一心撲在家庭上,更加竭誠地孝順公公婆婆,唯恐雙親思子心切,身體不堪承受,侍奉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在寒冬的時候,厚厚的棉被總是留給雙親蓋;雙親患病時,她在床前侍奉湯藥,時刻不離,許願祈禱,以求雙親平安長壽。

徐方潔雖然貴為大家閨秀,卻從未表現出有什麼嬌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大伯鄭振鳩喜歡交遊,時常賓客盈門,宴會的酒菜後勤,皆由徐方潔主持盤算,安排地井井有條,客人都誇讚徐氏賢惠大方,持家有道。徐方潔與妯娌之間關係和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也未見過她與誰紅過臉。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當時,大伯鄭振鳩見二弟早逝,尚無子嗣,便將次子鄭宏藻過繼,徐方潔委託哥哥徐方俊聘請名師,悉心栽培,考中了秀才,成為一名私塾先生。徐方潔對女兒的教育也很重視,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傳統環境下,她憑著自身所學,手把手地給女兒教書寫字,引導她們提升內在修養。兩個女兒長大後,知書達理,上門求親的人踏破門檻。後來兩個女兒分別許配給縣城的太學生魯南燉和袁朝鼎,找到自己美好的人生歸宿。

鄉里族人感念徐方潔守節孝老、撫幼成才、和睦處鄰的精神,聯名上書要求旌表徐方潔的美德,在經過縣、府、省、京一級級地推薦審核後,嘉慶十七年(1812),徐方潔78歲那年,皇帝下詔,由兵部尚書玉德、兵部侍郎阮元、戶部侍郎清安泰等為牽頭,為其建起了一座“淑慎其身”牌坊,頌揚她的賢淑美德。坊柱上刻有一聯:勁節凌秋潔並瑤池古雪,貞心耀日徽揚彤管遺風。

常山秀才巧對詩聯,娶得賢妻,奈何福薄命短,令人唏噓

善有善報,徐方潔83歲才壽終正寢。她的故事,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冰溪人,《常山縣誌》和冰溪《鄭氏宗譜》中都記載著她的事蹟,其中詩詞就有十餘首。如今,300多年過去了,牌坊依舊矗立,芳名四處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