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崛起——第二回 守成之君

在西漢的兩百多年曆史中,匈奴一直都是大漢的軍事、外交的重點考慮方向,有點類似於如今的中美關係。劉邦死後,匈奴的最高領導人——單于冒頓開心死了,覺得漢朝方面的真命天子已經死亡,他無後顧之憂了,便向呂后寫了一封情書。冒頓在情書上對呂后說:“我是孤獨無依的君主,生在潮溼的澡澤地,長在放牛牧馬的地方,我多次到邊境上來,希望能到中原遊玩一番。陛下您獨立為君,也是無依無靠,居住都是一個人,形單影隻。我們兩個做君主的都很寂寞,都很不快樂。希望我們倆能夠在一起,相互補充。”在冒頓看來,這是一封情書;但在呂后看來,這就是性騷擾了。不管怎麼說,呂后是大漢的太后,匈奴這樣做,不但是侮辱呂后,更是對大漢帝國主權的一種褻瀆。

大漢崛起——第二回 守成之君

呂雉


因為信是給呂后的,她看到信後,十分憤怒,想直接殺掉匈奴使者,然後派兵攻打匈奴。當然,作為一個政治家,憤怒並沒有讓呂后糊塗,在決定之前,她將陳平、樊噲、季布三人找來商議。為什麼找這三人呢?主要是這三人都參加過當年的白登之戰,能不能打,他們三人肯定清楚。樊噲看到信後,作為一介武夫的他,當時就怒火沖天的吼道:“我願意率十萬大軍,直接橫掃匈奴。”顯然,對於樊噲這局慷慨陳詞,呂后並沒有認可,她當即詢問季布。季布說:“可以殺了樊噲!”聽到季布這樣說,呂后、樊噲都是一驚。季布接著說:“樊噲是當面欺君啊!當初高帝率領三十二萬大軍被匈奴圍在白登山,樊噲當時也在軍中,他怎麼沒有衝破包圍?現在大漢的實力還沒有恢復,樊噲卻胡說什麼要帶十萬大兵去滅匈奴,這簡直是胡說八道。”季布一番言論,嚇得樊噲徹底無語。


顯然,季布的說法才是真理,樊噲純平一腔熱血。呂后隨即問道:“那今天這事怎麼辦?”從季布的回答中,真的看不出這個人是武將出生,簡直是一個天生的外交家。季布以輕視的口氣說:“這些少數民族和禽獸一樣,聽到了他們的好話不值得開心,聽到了他們的惡語也不值得生氣,我們禮儀之邦沒有必要和禽獸一般見識。”季布的這個精神勝利法比阿Q要強大多了,讓呂后很受用,怒氣頓時消弭殆盡,當即說:“那好吧。”


那最終這件事情是怎麼解決的呢?陳平、季布商量,於是讓大謁者張澤給匈奴回一封信。秦漢時代的大謁者,主要有兩個任務,第一,幫助皇帝起草文書;第二,傳達皇帝指令。顯然,這個職位對文筆要求比較高,然而這只是基本,最重要的是,這個職位必須由宦官擔任。也就是說,大謁者必須是一個有文化的太監來擔任。那問題來了,這個職位有人願意幹嗎?讓人意外的是,想幹的人還不少。原因很簡單,這個職位薪水特別高,達到一千石。這是什麼概念呢?漢代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的官職制度,“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就是九個部長,而這些部長的俸祿是兩千石。可以想象一下這個職位,除了有點屈辱外,堪稱有錢有權。


可能這是張澤有史以來寫的最屈辱,最窩囊的書信了。張澤這樣寫道:“單于沒有忘掉我們這個破敗的國家,以書信賞賜我們,我們很害怕。我想到我自己年老氣衰,頭髮、牙齒掉落,走路也走不穩,可能是有人誤導了單于,不值得單于玷汙了自己。畢竟這是一件小事,應該寬恕這些人。沒有什麼好送您的,我這有兩輛御車,就送給您平常坐一坐。”稍微有點血性的大漢男子,讀到這樣的書信,肯定會怒火沖天。但是沒有辦法,實力不如人家,只能委曲求全。


作為當事人的呂后、蕭何等人,自然更加憤怒,但他們沒有將冒頓的信件和張澤的回信銷燬,而是放進了石渠閣。石渠閣就是漢代的中央檔案館,呂后這樣做,就是希望大漢後世能夠出現一位有志明君,能夠血洗大漢曾經受到的侮辱。五十年之後,有一個皇太子在太傅的推薦下,讀到了冒頓的書信,頓時怒髮衝冠,從此決定一生奮鬥的目標。這個皇太子就是劉徹。


作為始作俑者的冒頓,看到大漢的回信,發現漢朝不但不動怒,還頗為謙遜,覺得對手呂后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就暫時收斂起來,寫一份象徵性的回信。大意就是說“我們沒有聽過中原人的禮節,幸好陛下寬恕我之類”的話。於是在大漢的委屈求和下,漢匈雙方再次恢復了和親。劉盈從劉姓宗室中選了一位女子送到了匈奴,而匈奴也送了一些馬匹給大漢,算是回禮。至此,在惠帝、呂后執政初期,漢匈之間相對穩定。


呂后並不想控制朝政,她只想輔佐自己兒子成為一代明君,只有當劉盈遇到處理不了的大事情時,呂后才出馬,就比方說這次匈奴侮辱事件。劉盈在很多事情上並不是一味的遷就呂后,這在史書上可以找到很多記載。

比方說當時的御史大夫趙堯,他就得罪了呂后。當年劉邦擔心自己死後,呂后會報復劉如意,便命周昌擔任趙國丞相,這個主意就是趙堯出的。後來呂后知道了,便怨恨趙堯,想把趙堯從御史大夫的位置上給攆下來,可是都沒有成功。後來還是等到惠帝去世時,呂后才終於達成心願,將趙堯罷免。


從趙堯的事件上看,顯然惠帝並不是大權旁落,那另一件事就可以直接反應出惠帝劉盈的權力了。呂雉從皇后變成皇太后,有一個人也鯉魚越了龍門,這個人就是呂后的相好審食其。劉邦死後,審食其仗著呂后的勢力,為非作歹,和呂后之間又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時間一長,自然一些風言風語就傳到劉盈的耳朵裡。劉盈知道後,非常生氣,當即逮捕了審食其,想馬上殺掉他。


一般在這個時候,都會有人上前搭救。然而,只能怪審食其犯了眾怒,大臣們早就不滿他的所作所為,認為他就是憑著顏值加上一張油嘴滑舌才混個人模狗樣。漢初的那些大臣們各個都算是實力派,誰不是在戰場上跌爬滾打才有今天的榮耀,只有這個審食其,就是陪著呂后一起當了幾年的俘虜,然後直接變為闢陽侯。大臣自然心裡不服,早就盼望著有人收拾他,夢想終於實現。此時審食其就希望自己的老相好呂后救他了,可是呂后沒有。不是呂后不想救,主要是呂后覺得慚愧,畢竟不是什麼光明正大的事。


呂后、大臣都不救審食其,眼看著人頭就要落地了,還是被人救了。誰會救審食其呢?這個人就是平原君朱建。朱建曾經是淮南王英布的丞相,劉邦平定淮南國後,將朱建冊封為平原君。朱建是一位道德非常高尚的人,清廉正直,從不以貌取人,所以當時長安城中很多名人都想與朱建結交。審食其自然也想,可是一身正氣的朱建看不上審食其,一直拒絕和他來往。


但真正的道德高尚之士都會有一個劣勢,那就是貧窮,朱建自然也不外如是。朱家的母親死時,朱建連舉辦喪事的錢都沒有,於是到處向人借錢。朱建有一個好友,這個人就是大縱橫家陸賈,陸賈看到自己的好友這麼窮,就想方設法幫助朱建。當然,陸賈並沒有自己掏錢給朱建,因為他覺得這樣只能幫助朱建一時,並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於是陸賈就去找審食其,他走去直接向審食其道賀。陸賈說道:“朱建的母親死了。”審食其莫名其妙的說:“朱建的母親死了,為什麼向我道賀?”陸賈說:“前幾天你想結交朱建,朱建堅持原則而不見你,是因為他母親的緣故。現在他母親死了,你如果能在喪事時送上厚禮,那麼他就能成為為你而死的好友了。”審食其聽到陸賈這樣說,當即命人送上一百金的禮物,而長安的其它達官貴人看到審食其都去送禮,於是紛紛前去問候。短短几天的時間,朱建就收到了共計六百金的喪禮,這樣朱建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就這樣,朱建就和審食其變成好友了。審食其被劉盈給抓捕後,立即派人向朱建求救。然而,朱建直接拒絕見審食其的人,反而派人傳話說:“你的案子現在正當危急之中,我不能見你。”聽到自己的下人這樣報告,審食其非常憤怒,但身陷牢獄的他,毫無辦法。


朱建作為審食其的好友,自然不會袖手旁觀,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讓審食其從此事之中得到教訓,以後生活檢點,不要仗勢欺人。朱建在審食其即將要處斬的前幾天,跑去求見閎籍孺。這個閎籍孺是何許人也呢?他和審食其差不多,不過審食其是呂后的男寵,而閎籍孺是惠帝的男寵。漢代的皇帝大多數都喜歡養男寵,到也不是什麼同性戀,只是個人性格上面的一些愛好。當然,養男寵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會慢慢的向同性戀發展,漢朝歷經惠帝、文帝、武帝等眾多皇帝之後,終於迎來了中國歷史第一位公開“出櫃”的皇帝——漢哀帝。


要想成為男寵,顏值高是第一要求,口要甜,但口才未必會好。朱建見了閎籍孺面後,直接說道:“你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閎籍孺當即驚問原因。朱建說:“你得到皇帝的寵幸,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如今闢陽侯因太后寵幸而遭下獄,傳言都說是你向皇帝說了壞話,於是皇帝才想殺死他。今天闢陽侯被殺,明天太后惱怒,也會殺掉你。”閎籍孺當即嚇傻了,半天不說一句話,然後說道:“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正是無妄之災啊!既然先生來找我,肯定有辦法救我。”朱建說:“你為什麼不為闢陽侯在皇帝面前說好話?如皇帝聽了你的話,放出闢陽侯,太后會很高興。兩個君主都寵幸你,那麼你會加倍富貴的呀。” 閎籍孺也來不及多想,當即認可了朱建的計策,便立即向惠帝劉盈進言。要說男寵出馬,一個頂倆。惠帝聽從了閎籍孺的話,就放了審食其。


審食其出獄後,得知是朱建救了自己,感慨萬分,同時他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在呂后當政時期,審食其憑藉自己和呂后的關係,救了不少人的性命。正是由於他之後的改過自新,在呂后倒臺時,才沒有被一起殺掉。


通過趙堯事件和殺審食其兩件事,可以清楚的看出,劉盈根本不是一個傀儡,而是一位有實權的皇帝。至於說他沉迷酒色,也是無中生有,因為他做了好幾件大事,都為大漢的穩定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在位期間,不但降低農業稅,還鼓勵農民努力耕種,對那些有成績的還進行獎勵。為了振興大漢人口,他還規定女子必須儘早出嫁,如果到了十五歲還沒有出嫁,要收取五倍的人頭稅。經過劉邦、劉盈十多年的穩定發展,大漢經濟穩步提升,惠帝劉盈又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長安城。


劉邦在位時修建了長樂宮和未央宮,因為資金問題,沒有修城牆。此時長安只有幾條街道,既沒有城牆,佈局也不夠繁華,缺乏帝都的威嚴,更不利於帝都的軍事防禦,再加上大漢帝國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長安城的國都形象急需完善,於是劉盈決定修築長安城。


劉盈深知此次修築長安城是大漢開國以來最大的工程,而且長安城的規模不能侷限於現在,必須要想到今後五十年長安的人口,所以他下令所有諸侯國將各自封地的能工巧匠全部送到長安,一起規劃長安城。經過多次推演以及實地探測,最終決定圍繞長樂宮、未央宮修築一個長達三十三公里的城牆,整體呈長方形佈局,並在城牆東南西北四面各開三個門,同時將所有的街道進行拓寬。畢竟是帝都,很多地方都要主意彰顯天子的威嚴,就比如說城門吧,右邊的為入城道,左邊的是出城道,中間的則是專門供皇帝用的。


在規劃完畢後,劉盈下令在公元前194年春季正式開工建造。他下令長安周圍六百里內的男女,共計十四萬六千人,前往長安建城,但只讓這些人修築長安城三十天。為什麼只修築三十天呢?因為這些人畢竟是農民,不能耽誤春耕。之後,他立即傳召給各路諸侯王,讓他們將各自王國裡面的囚犯、奴隸送到長安,參加長安的建造。先前召集的那些農民只是打短工,而這些徵集的囚徒算是長工了。不過漢惠帝作為仁義天子,自然不會虧待這些囚犯,不但做工算服刑,表現優秀的還可以減刑。囚徒們在工地上吃喝不愁,病了有朝廷的委派的專門醫生免費醫治,所以大家乾的熱火朝天。

大漢崛起——第二回 守成之君

漢代長安城


到了公元前190年正月,漢惠帝再次徵集十四萬五千農民工修築一個月,因為他想在今年內將長安城修建完畢。果然,到了九月份,長安城終於修建完工,成為了唯一可與羅馬媲美的都城。一年以後,漢惠帝又開始修建長安商業西市,並將所缺的所有配套設施全部補齊。在劉盈的大力扶持下,長安終於成為大漢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之後開拓的絲綢之路集聚力量。


劉盈的確沒有讓叔孫通失望,他所做的一切都符合儒家仁義天子的標準。然而,讓人不解的是,劉邦欽定採用儒家思想治國,劉盈學的也是儒家,可是大漢在他手上,卻最終變成了黃老思想治國,這是為什麼呢?請看下回——《蕭規曹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