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為了加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佈,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是2018重慶高考材料作文題,講的是統計學中著名的【倖存者偏差】理論,它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忽略了篩選過程中的邏輯陷阱,因此得出錯誤的結論。
這個故事有兩個啟示:一是戰死或被俘的飛行員無法發表意見,所以彈痕數據的來源本身就有嚴重的偏誤;二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的專業意見也不一定能提升決策的質量,因為這些飛行員大多是機翼中彈而機尾未中彈的倖存者。
2000多年前,羅馬的思想家西塞羅講過一個故事,很好地解釋了這種偏差的重要成因。
有人把一幅畫給一位無神論者看,畫上畫著一群正在祈禱拜神的人,並告訴他,這些人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來。無神論者淡淡一問:我想看看那些祈禱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因為“死人不會說話”。
當我們分析問題所依賴信息全部或者大部分來自“顯著的信息”,較少利用“不顯著的信息”甚至徹底忽略“沉默的信息”,得到的結論與事實情況就可能存在巨大偏差。
舉例來說,比如在一些欠發達農村地區流行的“讀書無用論”。
由於教育資源環境、教學條件相對落後,當地一些家庭的孩子與城鎮地方的孩子相比,學習成績及其它綜合素質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加上教育費用後期越來越高昂,對貧困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大的負擔,投資回報週期又太長,在看到一些“沒怎麼讀書”的人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後,家長綜合權衡利弊之下,就會讓孩子也儘早走入社會賺錢,為家裡減輕負擔。
但問題是,家長歸納結論的時候卻忽視了,那些所謂讀書少、學歷低,卻能在社會上取得世俗意義上成功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在他們光鮮亮麗的背後,有更多人因為低學歷缺乏競爭力而不得不在社會上努力掙扎。
與之相反,從統計概率角度而言,學習好的高學歷者,有更大的機率獲得人生的成功。比如此前傳遍互聯網的一張“烏鎮飯局”合照上,細心的網友就發現,中國互聯網的大佬們,不僅會賺錢,事業有成,他們還是一群學霸。
京東集團劉強東是宿遷高考狀元,畢業於人民大學;小米創始人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騰訊CEO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今日頭條張一鳴畢業於南開大學;美團王興與王慧文、快手宿華都畢業於清華大學;
數據研究表明,在IT互聯網產業若想創業成功,來自名校顯然更有機會,無論商業嗅覺、IT技術和人脈圈,名校畢業生更有優勢。
這並不是小概率事件。據《國際金融報》2016年調查、分析發現,中國A股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中84%擁有高學歷,48%畢業於985學校。
其次,分析數據後還發現,薪酬前10的董事長,8個第一學歷是國內重點本科。
另外,按院校分佈來看,清華北大高管最多。
北京大學培養的百萬年薪的A股高管共計18位,富豪數量為全國高校之首,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則以12位的高管數量緊隨其後,而從平均薪酬來看,中南大學以305.9萬元的黑馬之勢在眾高校中遙遙領先。
好學校當然不是萬金油,上了也不一定進財富排行榜,但還是要承認:
從概率的角度說,讀好書、上個好學校還是能讓你有更大的機會成為一個精英。至少在一個好的大學裡,能夠讓你知道這世界上優秀的人到底有多優秀,讓你有靠近的動力和目標。除了“讀書無用論”的【倖存者偏差】,與之類似,還有諸如經常刷屏的創業者傳奇故事以及成功學雞湯文,這些故事文章往往會凸顯出某些共同因素對成功的促進作用,換句話說,只要具備這些條件,就一定可以獲得成功,卻忽視了其它因素的影響。其實,更應關注失敗者的案例,才能避免走彎路。
【倖存者偏差】在生活中很多領域都存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忽視實際情況的牽強歸因,最終得到錯誤的結果。要避免受此影響,這需要我們養成一種這樣的思維習慣:在看到“顯著信息”時,要思考是否存在與之對應的“隱性信息”,在此基礎上尋找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沉默證據”,獲得更全面的認知,以幫助做出正確的決策。
最後,直面現實的說,高考若能考到一個好學校,對一個人成長的幫助作用也更加凸顯。除了明面上的專業素養和解決問題能力,還有薰陶出來的思想視野、理想願景等隱形綜合素質,比起一般的學校往往更甚一籌。
另一方面,重點院校有更多資源機會,讓普通學生去嘗試、見識、試錯,這對以後無論是做出重要的人生選擇,還是走上職場,能幫助少走彎路。此外,學校多年編織積累的人脈關係、校友網絡對學生今後事業的幫助也是一種隱形的資源,指不定哪天就是一個意外驚喜。
當然,考不起重點院校的孩子也別灰心,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並不代表你們就不行,只是起跑線上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追上的。但,如果你想要取得更好的成就結果,這需要在平時付出更多踏實的努力。
天道酬勤,前幾年,網上有篇名為《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雞湯文很火,真假不論,但道理確是相通的,奮鬥應是人生的底色,不論結果,更在於人生旅途上更遼闊的風景。人生短暫,此間不易,何不盡力一把,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把握當下,任何時候努力都不太晚。
閱讀更多 重慶馬路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