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因拒絕割地賠款被迫自縊卻被百姓誤認昏君!

歷史上很多學者都認為明朝崇禎帝是位昏君,因為他錯殺了以袁崇煥為首的一大批忠臣良將,從而動搖了明朝原本就不是很穩固的根基,使得李自成起義攻入京城,金兵入關,他自己被逼無奈,自縊煤山。但是,實際上崇禎皇帝自縊煤山還另有真相,是什麼呢?

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因拒絕割地賠款被迫自縊卻被百姓誤認昏君!

崇禎雖是王國之君,但是也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據史料記載,他一生操勞,事必躬親,夜以繼日批閱奏章,從未懈怠。剛繼位之初他便雷厲風行地產出了宦官魏忠賢及其黨羽,重新啟用被罷黜的官員,獲得了百姓的擁戴。崇禎也是一個勤儉自律的皇帝,他清心寡慾,自己用的器物都是木頭做的。只是由於他用人不專、生性多疑和剛愎自用的致命弱點,加速了大明朝的滅亡。

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因拒絕割地賠款被迫自縊卻被百姓誤認昏君!

當時農民起義軍勢如破竹,崇禎也想過竭力抵抗,無奈,一來身邊已經沒有了可用之將,二來也沒了軍餉,第二個原因是最主要也是最致命的。為了籌集餉銀,一方面,他下令凡是押在監獄的犯罪官僚,可以用捐獻軍餉來抵消他們的罪狀;另外一個方面,凡是皇親國戚、高級官僚,一律按照官爵高低捐獻軍餉。前者似乎有著一點效果,因為可以抵消罪狀,自然有人願意出錢,後者卻收效甚微。

他即位後勵精圖治,因拒絕割地賠款被迫自縊卻被百姓誤認昏君!

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原來也向崇禎發過割地求和的提議,要求崇禎帝將東北一大片土地劃歸其所有。這本來是一次絕好的喘息的機會,但崇禎帝認為如果答應了李自成,自己將無顏面面對列祖列宗,談判最終破裂。李自成便向京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崇禎皇帝被迫自縊於煤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