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大千世界,竟由「心」生!

數千年來,牛頓的經典物理一直引導著人類看待與瞭解這個世界,我們強調認識活動中主體與客體的分離,客體獨立於主體而存在,主體的認識活動不能對客體產生任何影響。然而,量子力學顛覆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於物質世界的認識,說的具體一點,那就是人類對於世界而言,其意識決定著客觀對象的呈現方式。

感受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大千世界,竟由“心”生!

在現實生活當中,你絕對不敢想象,我們的意識能夠影響到外界的活動,像個魔術師那樣,僅僅靠著意念,就能夠操縱著外界的事物。但是在微觀世界中,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當我們來到亞原子世界,你就會發現,這裡的一切都顯得那麼怪異,也就是說,把物質細分到一定程度時,它們所表現出來的物理性質,就完全違背了牛頓所建立的經典物理學。其中最具有標誌性和令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就是電子的雙縫干涉實驗。

感受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大千世界,竟由“心”生!

在1961年,一個叫做克勞斯·約恩松的科學家突發奇想,要用電子來進行雙縫干涉實驗,從此量子領域的潘多拉魔盒就被打開了。我們先來設想一下,把一些小球扔過帶有雙縫的擋板,最後小球的落點會是怎麼樣的?應該是像這樣的:

感受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大千世界,竟由“心”生!

但真實情況卻是:電子錶現出與光一樣的特性,得到的是和光一樣的干涉條紋。考慮到電子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相互碰撞,我們把電子一個一個地發射出去,最後仍然會得到這樣的條紋。

感受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大千世界,竟由“心”生!

科學家們非常震驚,因為電子像波一樣發生了干涉,但單電子如果要相互干涉,就肯定要兩條縫裡都有波發出,這意味著一個電子同時通過了左邊的縫隙和右邊的縫隙。

離奇的事情還在後面,科學家們想搞清楚,一個個的電子是如何同時通過雙縫的,於是就在實驗中加入了一臺高速攝像機進行觀測。他們看到了:電子成功地通過左縫,右縫,左縫......但更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只要一觀測,光帶就變成了兩條。光的特性消失了,電子規規矩矩地表現出粒子的特性,科學家也沒有看到同時從雙縫出現的粒子,它們就像子彈一樣垂直地打到後面的屏幕上。

感受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大千世界,竟由“心”生!

其實還有更離奇的事情,科學家們仍不死心,於是將觀察實驗的高速攝像機的存儲設備拆掉,但是輸入系統依舊完好,這樣,即使攝像機正常工作,但是卻無法保存資料,也就意味著沒人能看到粒子穿過雙縫的行為了,這是否會令實驗結果不同呢?果不其然,實驗的結果是振奮人心的:即使我們的攝像機正常工作,但是干涉圖像依舊產生了!

這個結果十分地詭異,難道說電子知道我們在觀察它?那麼電子是怎麼知道的呢?總之,電子就好像有了意識一樣,和人玩起了躲貓貓,總之,不讓你看到干涉情況下的行為。

現在,科學家們普遍認同了這一觀點,微觀粒子在被觀測前並不存在固定位置,它只表現為一縷波。當它被觀測的那一瞬間,它就變成了粒子。這有點類似於佛法中的,大千世界,小至微塵,都能隨著我們的心性而改變,即所謂的境由心生。人的意識決定著電子的行為,這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可卻是真真實實無數次實驗後的結果。

感受被量子力學支配的恐懼:大千世界,竟由“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