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版「華爲」,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前兩天,小魚看到了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

日前,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分析了從2010年到2017年間,5839 項與無人駕駛相關的專利,發現持有該方面專利最多的,居然是個德國傳統汽車廠商。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這個德國傳統汽車廠商,是奔馳?還是寶馬?又或者是大眾呢?

都不是。。。

它叫博世(Bosch),是一家擁有百年輝煌歷史的德國企業,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專利數量遠超第二名的奧迪

博世自己不造車,只賣零部件,整車幾萬個零部件中,至少有幾百個核心零部件是它製造的。

原因嘛~造車哪有賣零部件賺錢!

它在汽車界的地位,類似於手機界的高通、PC 界的英特爾,都是技術壟斷型企業,想造汽車/手機/ PC,就別想繞開它們。

同時也都是強勢乙方的代表——博世的一些壟斷產品,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要排隊等配額。

聽說最近蔚來和博世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傳感器技術、自動駕駛、電機控制和智能交通系統等領域展開重點合作。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這次蔚來賺大了,有了博世的支持,在之後的自動駕駛等領域,估計能甩友商一大截。

小鵬汽車、威馬汽車、拜騰汽車、奇點汽車和賈老闆等,表示非常難受。。。

- 1 -

隱形巨頭博世

博世是一家低調務實的企業,比起同為德國工業的代表奔馳、寶馬、西門子等,它在中國的名氣要小得多。。。

可要是提起它的產品,那可都耳熟能詳。如:汽車電噴系統、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無 ESP 的車輛在急轉彎時會非常危險

前者讓駕駛變得更加清潔、經濟;後兩項產品更是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現在的汽車要是沒這兩套系統,敢開的都是勇士。

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石,博世的一舉一動都主宰著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算是各大汽車廠商的「爸爸」。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更讓人害怕的是,它成立至今已超過 130 年了,但居然沒有傳統企業的大企業病,反而在創新和變革方面,和硅谷那些創業公司一樣快捷有效。

據統計,博世每年將 7% 的銷售額投入研發,比例遠超眾多高科技企業。它在全球擁有 2 萬多名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共有專利 7.7 萬件,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 19 項專利(華為才 6 項)。

不給其它公司活路啊!!!

這一點,要歸功於它的創始人羅伯特-博世,給博世制定的特殊治理架構,及獨特的企業文化。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 2 -

不上市的世界500強

博世和華為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是高科技公司,同樣是世界 500強企業(2017年博世排 76 名,華為排 83名),同樣沒有上市。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2017年世界500強企業,最左側為排名

和華為不同的是,博世在 1930 年代,曾短暫上市過。但羅伯特發現,公司很多高級管理者在拿到股票後,因為有錢就變得懶惰了,不再努力工作。

華為之所以不上市,也正是因為創始人任正非覺得,上市後公司會變得浮躁。而不上市,華為反而能稱霸全球!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

為此,羅伯特感到很失望,於是他將發行的股票都買了回來,讓博世退市。

一堆以上市為終極目標的公司,此刻無地自容~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因為博世不再是上市公司了,就沒有了來自股東和金融市場的壓力,逼迫管理層去關注短期收益;他們能從容地為企業規劃長遠的未來。

也因此在制定公司戰略時,可以做到高瞻遠矚,在宏觀佈局上搶佔先機,遙遙領先於競爭對手。

另外,博世在財務和決策上的獨立性,讓它可以更加大膽地投入研發。有時投資週期甚至長達 10-15 年,在項目一直不盈利的情況下,也能堅持投入。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博世遭遇了二戰以來的第一次虧損。儘管如此,它還是投資 6 億歐元設立半導體芯片廠。

這是博世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而且是在業績不佳的時候做的,風險非常大。一般的上市公司要是敢這樣幹,怕是當天股票就要跌停。

但博世仍堅定為之,如今這個芯片廠出產的微型機電傳感器,已佔據全球智能設備的半壁江山,讓博世賺得盆滿缽滿。

- 3 -

正義的博世

二戰期間,博世為了自保,不得不接受了納粹的武器裝備合同。但私底下, 博世卻一直在反抗納粹,甚至參與了刺殺希特勒的行動。

計劃失敗後,羅伯特的接班人都險遭批捕,但由於此時德軍亟需博世為其生產軍火設施,才倖免於難。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博世還僱傭遭受迫害的猶太人,避免他們被驅逐到集中營,或者在經濟上支援他們,幫助他們移民。

在當時的環境下,能做出這樣的舉動,絕對是勇敢和正義的體現,讓人敬佩。

- 4 -

高福利高要求

眾所周知,德國工業製造之所以這麼牛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德國工人素質高;

而博世的工人,在德國工人中也屬於佼佼者。因為博世有著一套培養頂尖工業技術人才的「學徒制」模式!

羅伯特自己就出身學徒,但他的學徒經歷並不愉快,所以他立志將來培訓學徒時,要格外用心和投入。

此外,羅伯特認為,好的工作環境和先進的設備,能帶來最佳工作效果。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整潔的博世大燈裝配線

所以博世是最早推行 8 小時工作制的公司。他還給員工「安家費」,讓他們有錢交買房的首付款。

一個世紀前就能有如此福利,小魚看著自己的考勤表和工資條,不禁淚流滿面。。。

高福利自然也對應著高要求,羅伯特對公司產品的質量把控,十分嚴格。他在博世最負盛名的一句話就是:

我寧願損失金錢,也不願失去別人對我的信任。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羅伯特親自檢查產品

曾有記載,他會因為不滿意產品的質量,而勃然大怒,因此新來的工人就比較怕他。

但同時,羅伯特經常到工作現場和工人交流,沒有一點架子,給人親切的感覺。

綜上所述,博世之所以能成為汽車零部件業的霸主,不僅僅是因為它特殊的治理制度;

更重要的是,博世低調務實的精神,幾十年如一日的創新投入,踏踏實實生產性能卓越產品的企業性格。

這些,是很多慣於炒作、長於喧囂的中國企業最為欠缺的。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雷軍敲的鑼,是花了30萬定製的

也是我們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 5 -

後記:中德合作

自1909年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貿易辦事處以來,目前博世在華經營著六十多家公司,員工近 60000 人,其中研發人員佔總數的 12% 左右,近 7000名。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1938年,博世在天津

主要業務有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與能源建築技術。沒錯,博世不止是一個賣零部件的,它的業務多的很。。。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博世冰箱,有點貴

根據博世公佈的數據:2017年在華業績創下新高,銷售額達到 1134 億元(約合149億歐元),實現了近 24% 的大幅增長。

在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博世作為汽車零部件業的霸主,有這樣的成績並不奇怪。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蔚來ES8部分零部件來自博世

中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除了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老牌汽車廠商,還有諸如蔚來、小鵬、拜騰、威馬等互聯網造車勢力。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從2015年開始到2017年中,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融入的規劃資金超過了萬億元。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然而,由於國內汽車產業起步晚,各項配套產業發展不完善,導致汽車行業發展受阻,光有錢也沒用。

剛好,以博世為代表的德國汽車公司,他們有技術,而且現在遭受了美國的關稅威脅,正頭疼著。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故中國和德國在汽車產業的合作,也就理所當然了。

近期,除博世和蔚來的合作外,中德之間還有多項合作。如長城跟寶馬合資開一個公司,叫光束汽車;

寧德時代也將為寶馬、提供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池;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將和清華大學在可持續交通研究領域合作......

德版“華為”,奔馳寶馬見了這家公司,都要叫“爸爸”

中德合作項目

希望這一次的合作,能讓中國汽車行業得到一個全面的發展。最理想的狀態,是能和國產手機一樣,一步步壯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