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码P码并非简单“一刀切” 联想被指“不爱国”确实冤

关于最近大家讨论激烈的5G标准投票,似乎已经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爱国情感”。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一个成立于1998年12月的国际组织,旨在为通信系统制定全球适用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用通俗点的话说,5G标准就是在这个组织开的会议上确定的。

L码P码并非简单“一刀切” 联想被指“不爱国”确实冤

而且这个组织是公开、透明的,华为无线网络标准专利部部长万蕾博士也称它是一个公正、透明、团结和技术性极强的组织,不是霸权组织,更没有阴谋论。

关于5G通信标准的投票,实际上持续了三次会议才得以最终落定:2016年8月(第86次)、2016年10月(第86次b)和2016年11月(第87次)。

2016年8月第一次会议:LDPC(高通主导)、Polar(华为主导)和Turbo三种编码方案被正式提出,此次会议联想并没有参加。

站队方如下:

LDPC方案:高通牵头,支持者包括三星、诺基亚、中兴、联发科、英特尔、夏普、vivo、OPPO、小米,以及美日韩的主要电信运营商。所以在这里,中兴、vivo、OPPO和小米这4家中国企业也是选择投票LDPC方案。

Polar方案:华为牵头,支持者包括华为海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展讯、以及少数欧洲和美国的电信运营商。

Turbo方案:LG牵头,支持者包括爱立信、NEC、法国橘子电信等少数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从3GPP的会议记录来看,实际上高通、三星、华为、中兴、LG等也都并非固执于自己的“阵地”。比如高通既有LDPC的部分专利,也有Polar的部分专利;反之,华为主导Polar,但也同样参与了LDPC的建设。

2016年10月第二次会议:三种方案本身的支持者阵营发生了很大的改动。联想加入了进来。

LDPC方案:华为、高通、NTT、三星、爱立信、LG、NEC、索尼都为之站台。

Polar方案:只剩下了华为、华为海思。

Turbo方案:已经基本没有支持者了。

会议上就“采用哪种方案”、“采用几种方案”等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这次会议结论上看,LDPC作为数据信道的长码部分所有厂商都达成了一致,只是留下了短码待定。而网上流传的所谓的因联想和摩托罗拉的关键两票(阵营1有16家,阵营4有17家)造成了华为长码的败选或者说LDPC长码胜出,纯粹是无稽之谈。

2016年11月第三次会议(即第87次会议):上一次会议已经决定了5G移动宽带的数据传输部分采用LDPC方案,留下了两件事待定,一是数据信道中“剩下的部分”采用何种方案,另一点则是除了数据传输之外,用于网络控制的信道采用何种方案。

在这一次会议上,联想对华为两次提出的关于数据信道短码的提议都给予了支持。所以网上所谓的联想弃权和反对,均是谣言。但由于Polar阵营的投票权重不够,在加上高通、三星、爱立信等公司的反对,华为的提案并没有通过。最终会议决定数据信道的短码也采用LDPC,与长码保持一致。

L码P码并非简单“一刀切” 联想被指“不爱国”确实冤

正如许多参会代表描述的那样:从技术上来讲,5G数据信道追求的是传输速率,主要都是大型封包,这一块LDPC的性能的确有明显优势(这也是为何第一次投票,LDPC极其顺利拿下数据信道长码部分的原因)。而对于5G控制信道来说,本身传输的数据量小,比起速度更注重可靠性,就恰好是Polar码的拿手部分了。

由此看来,关于5G标准的投票,其实是各通信厂商基于技术与商业利益的考量,而并不涉及国家之间的博弈。得出5G通信技术的最优解决方案,对于任何厂商和广大用户,都是百利无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