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个县,建县110年,人口近25万,美誉“塞外小延安”

林西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位于赤峰市北部,地处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南段;县境北邻西乌珠穆沁旗,南连翁牛特旗,西界克什克腾旗,东接巴林右旗;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热,昼夜温差较大。

内蒙古1个县,建县110年,人口近25万,美誉“塞外小延安”

林西县境,自春秋时期至隋,先后为东胡、匈奴、鲜卑、库莫奚、霫、契丹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地。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于潢水北岸(今新城子镇西樱桃沟村)设松漠都护府。辽朝初,设饶州,州治长乐县(治今林西县东南77里双井店乡)。金朝时,饶州废,今县境分属庆州庆民县、临潢府卢川县。

元朝时,今县境属应昌路辖境。明朝初,今县境属全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后属泰宁卫地,后属北元察哈尔部,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划归巴林部。

清朝时,今县境为巴林右旗牧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林西县,因在“巴林草原之西”故名

内蒙古1个县,建县110年,人口近25万,美誉“塞外小延安”

建国初,林西县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69年8月1日,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1日,又随昭乌达盟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改属地级赤峰市管辖至今。

林西县总面积3933平方千米,辖7个镇、2个乡、2个街道,201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35232人、常住人口为205671人,自古就有“塞北重镇”之誉。

内蒙古1个县,建县110年,人口近25万,美誉“塞外小延安”

林西县历史文化悠久,大井古铜矿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冶炼遗址,有“北方铜都”称誉。解放战争时期,林西县是冀热辽地区根据地和战略指挥中心,是冀察热辽第一次党代会会址所在地,也是“朱德骑兵旅”诞生地,有“热北(塞外)小延安”美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