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劍的傳說

豐城劍的傳說

據傳,早在一千八百年前,吳亡晉興之際,天空鬥、牛兩宿之間常有紫氣。朝野議論紛紛,說這是吳國滅亡前留下的一股王氣。此氣不除,勢必與剛剛奪得的江山相剋,危及晉朝政權。

剛剛即位的晉惠帝甚為惶恐,忙召見大臣張華排查。張華找不出原因,於是,找到好友雷煥,請雷煥幫助查找。

雷煥何許人?他是豐城秀才埠雷坊村人,從小在始豐山長大。始豐山是神仙三十七福地之一,距雷坊村一箭之遙。雷煥從小在此學道,對天地人間萬物異象瞭如指掌。他對張華說:“紫氣乃龍光,龍光即寶劍。寶劍之精,上徹於天。那紫氣源自豫章豐城”。

張華聽後,恍然大悟。他記起有史料記載,早在秦始皇南巡時,曾埋劍於豫章之域鎮妖壓邪。看來,定是此劍發出紫氣。他當即委任雷煥為豐城縣令,命其前去尋找藏埋之劍,以去紫氣。

雷煥來到豐城,擺上八卦,在“巽”卦中尋得龍光源於榮塘龍湖村。於是,他差人在龍湖村的湖心搭起觀星臺,連續三天夜觀星海二十八宿,繼而發現北方玄武鬥、牛星間雲集紫氣,紫氣直瀉觀星臺正前方四十九丈處,該處正是縣衙牢獄所在地。

於是,雷煥下令釋放所有在押囚犯,拆獄方圓八丈,掘基深至四丈,終於挖出一個長為八尺的石匣。打開一看,石匣內放雌雄兩把寶劍。分別刻有龍泉、太阿(另傳一說為干將、莫邪)。傾刻間,鬥、牛之墟紫氣消失,掘劍處陷為深池。

雷煥看著沉睡了幾個朝代的寶劍,依然是光茫四射、削鐵如泥,不禁愛不釋手。他暗自留下雌劍太阿,把雄劍龍泉上交張華覆命。張華只見交來一把劍,心中懷疑雷煥可能私自留下一把。但礙於朋友情面,不便點破,只是嘆曰:“莫邪何復不至?雖然天生神物,似不相離,終當會合。”

張華得到龍泉寶劍,也想佔為已有。他唬弄皇帝說:“啟稟皇上,微臣差人在豫章豐城挖出寶劍一把,鬥、牛之間紫光已經去掉,我朝江山可保萬年,但紫氣尚留劍內。此劍名龍泉,皇上是龍身,龍泉與龍身相剋,皇上不宜觀之,否則傷及龍體。故微臣自當留存此劍,以保皇上龍體平安。”皇帝一聽,覺得在理,也就准奏。

事後,皇帝與皇后賈南風閒聊時談起此事,賈后甚為好奇。她想,既然皇帝是龍身不能看,我總可以看吧。於是,詔令張華獻劍到後宮與她觀賞。張華無奈,只得攜劍前往。賈后見劍欲拔,即怎麼也拔不出來。張華欲上前幫助,忽聽劍內發出厲聲:“休得無理,有道是男女授受不親。吾乃浙江莫干山的神造雄劍,豈容婦道人家觀賞內身?不出十年,你們必死無疑!”兩人聽後大驚失色,從此,惶惶不可終日。

九年後,賈后、張華果然在河南襄城“八王之亂”中被趙王司馬倫所殺。張華臨死前彷彿聽到身佩的龍泉寶劍對他說:“汝知本劍為何既稱龍泉又名干將?龍泉龍泉,能叫真龍天子命赴黃泉;干將干將,可除貪贓枉法文臣武將。”說罷,從張華身上飛脫,直投北汝河,化著一條青龍,向著東南方向游去……。

話分兩頭。自從雷煥私藏太阿寶劍後,就一直將其作為寶物玩賞。玩物喪志,何況這是雌性寶物,雷煥自覺精力日漸不支。臨終前,雷煥在始豐山將劍傳給兒子雷華,說:“為父平生清廉,唯獨私藏此劍。這是母性神物,終當雌雄團圓。”說罷,睜眼視劍而亡。斷氣之時,正好是賈后、張華身亡之日。時在公元三百年九月九日午時三刻。

三年後,雷華出任福建建安知縣。走馬上任之日,他將寶劍太阿佩帶在身,來到福建建安淺瀨溪邊,準備乘船橫渡。

這天,晴空萬里,風平浪靜。雷華船到溪中,突然風雨大作,浪濤翻滾。雷華甚為驚恐,忙問船伕:“為何突降大雨,驟起風浪?”船伕答道:“這溪中三年前來了一條青龍,時常哭泣發燥,故有大雨風浪。但無論風雨多大,從未危及漁船,不會傷人性命。”

雷華投眼溪中,果然有一青龍尾隨而來。不待雷華作出反應,身佩之劍突然脫鞘而出,墜入溪中,即刻化作一條白龍,伴隨青龍雙雙而去。雷華見狀,猛然明白父親臨終前所說,雌雄寶劍終當團圓。

後來,雷華在榮塘劍池邊建起一亭,將其父昔日棄於草叢中的盛劍石匣置放亭中,取名劍匣亭。又將多年來思古之幽情刻於青石碑上,置放亭內。並自擬劍匣亭聯曰:“遺匣猶存懷故土,化龍今且伏何方。”

此,豐城別名劍邑,雷煥成了豐城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任縣令,神州大地也便有了豐城劍氣之說。時過境遷,劍匣亭兩度遷建。明嘉靖年間,遷於孔子廟大成殿東側。“0”以後,重建於沙湖公園內。

豐城劍的傳說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