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撰文/劉伯峰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世界盃上拉莫斯疑意與C羅慶祝進球

西班牙隊長拉莫斯甚至有可能忘記了角色的轉變,對於他來說,只要那個身披7號球衣的球員進球他就衝上去慶祝——這早已成為了本能,所以在那場比賽中他有三次本能地要衝上去,好在都及時地停止了,因為這個叫C羅的傢伙攻破的是他防守的球門。

三次是很恐怖的數字了,西班牙從參加世界盃以來第一次被一名球員單場打進三球,但是C羅做到了這一點都又毫不奇怪,至少場上的皇馬球員都這樣想。這個帽子戲法帶著些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不論哪一方的球員,心裡都會有點喜歡和羨慕,但是也僅此而已。除了C羅,其他人都難以做到,不僅是個人能力問題,更多是因為戰術要求。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C羅在世界盃上留下驚世表演

“超巨”不是個人英雄,更像保姆

現在的足球講究的是整體,不管是誰都只能作為整體中的一部分,不能脫離整體而存在。在當今足壇,球員的職責不再像以前那麼單一,而是有著複合職能,也可以理解為一專多能,比如前鋒會被要求參與防守,門將會被要求發動進攻……

像C羅這樣獨自承擔起葡萄牙隊進球重任,而且上演了帽子戲法,彰顯出來的個人英雄主義固然迷人,但是越迷人的事物就越危險。所以在當前的戰術打法中,主教練根本不會給球員留下表現個人英雄主義的空間。很多時候,這也是由球隊的實力來決定的。就像梅西的阿根廷,如果讓梅西打到前面,那麼誰來輸送彈藥呢?梅西本人才是最優人選,但是將他後撤,就勢必犧牲了他的射門才華。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梅西沒能帶阿根廷隊走得更遠

從阿根廷隊的梅西可以看出,如今的“超巨”不但難以成為個人英雄,相反還得又當爹又當媽甚至是做保姆,當然這也是對能者多勞的一種證明。不過,有一種情況下他們還是可以成為“個人英雄”的,那就是當球隊表現不佳的時候,外界會把“超巨”單拎出來進行批評,這時的他與球隊不再是一個整體。對於這點,梅西見得多了,內馬爾也見多了。

尤其在世界盃這樣的大賽中,個人英雄主義已經沒有存在的空間。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在俱樂部層面上,一個賽季的聯賽長達36輪或38輪。至少有三四場的容錯機會,但是對於世界盃這樣的賽會制比賽,特別是淘汰賽階段,根本就沒有容錯空間。如果給了哪名球員表現個人英雄主義的機會,他英雄了當然OK,要是狗熊了球隊很可能就直接出局。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馬拉多納曾將足球場上的個人英雄主義演繹到極致

80年代,個人英雄主義的黃金時期

具體說來,個人英雄主義需要大環境的支持,比如上世紀80年代的綠茵場,就是個人英雄主義光芒萬丈的時代。80年代的兩屆世界盃都出現了著名的個人英雄主義者——1982年是保羅·羅西,1986年當然是馬拉多納。

1982年世界盃小組賽,保羅·羅西無所作為。畢竟是小組賽,對於意大利這樣的老牌強隊來說,隨便打一下只要晉級就行,尤其意大利又是一支有名的慢熱型球隊。結果,意大利麵對波蘭、秘魯和喀麥隆拿到了三場平局,與波蘭攜手晉級。

不過在1982年,世界盃的賽制與現在不同,小組賽晉級的12支球隊再分成四組打單循環,小組頭名進入半決賽。分組賽最後一場,羅西突然爆發,他面對巴西上演了帽子戲法,半決賽對波蘭又梅開二度,最後便是在決賽上攻破了西德隊城門。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羅西曾助意大利捧杯

最後三場比賽打進六球,保羅·羅西在最關鍵的時刻突然爆發,獨力承擔起藍衣軍團的進球職責。所以意大利在他的超凡表現下奪得了世界盃冠軍,他本人則包攬了世界盃金球和金靴。

保羅·羅西一舉成為意大利的民族英雄,以及當時的足壇偶像。他在1982年世界盃上的表演無疑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範例。

然而,那個時代有個人英雄主義生長的土壤,我們從意大利對巴西之戰中一看便知。當法爾考在第68分鐘把比分扳成2比2時,巴西隊完全可以選擇防守,如果比賽結束時比分沒有改寫,那麼巴西將進入半決賽,因為在積分相同的情況下,他們的淨勝球多於意大利。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巴西人給了羅西創造經典的機會

但是在當時的大背景下,保守從來不是足球的第一選擇,尤其是對於藝術足球的忠實信徒、巴西隊主教練桑塔納來說,他的足球詞典里根本沒有保守二字。於是巴西人繼續進攻,他們的目標是贏得比賽的勝利,所以才被此前梅開二度的羅西抓住機會,打進了制勝球,意大利最終3比2獲勝,巴西人則抱憾出局。而放在今天,巴西隊的做法毫無疑問是不可想象的,賽後會被人們的口水淹死。

1986年世界盃上的馬拉多納,則拿出了足球史上最完美的個人英雄主義表演,幾乎以一己之力使阿根廷再捧大力神杯。他本人也憑藉在墨西哥的表現奠定了足球史上的地位。毫不誇張地說,1986年世界盃是馬拉多納的封神之作。

在那個時代裡,世人對老馬的崇拜到了何種地步?只要看看他對英格蘭之戰的“上帝之手”就明白了,這樣一種明顯有違競賽規則和體育道德的行為,卻因為出自於馬拉多納,所以不但沒有受到指責,反而被貼上了“上帝”的標籤。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如今仍為球迷所津津樂道

在80年代的足球場上,普遍追求的是比對手多進一個,而不是讓對手不進球,這無疑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王道樂土。也正因為如此,當馬拉多納率領阿根廷在1990年世界盃上採取極端保守的打法,尤其是在淘汰賽階段極盡保守之能事,以將比賽拖進點球大戰為終極目的,再利用門將戈伊凱切亞善撲點球的優勢淘汰對手而過關時,就遭到了全世界一致的口誅筆伐,被認為是反足球的行為。

然而在今天看來,馬拉多納不僅無可指摘,他甚至是偉大的先行者,是如今廣泛流行的戰術思想的引領者。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巴喬的悲情故事令人動容

球星無罪,這是世界盃的時代原罪

進入90年代,儘管沒再出現過保羅·羅西和馬拉多納那樣偉大的個人英雄主義者,但是並不缺少典型人物。1994年世界盃,意大利陷入了史上最強“連環套”,小組四支球隊同積四分且淨勝球均為零,最後比較進球數,意大利才壓倒挪威以小組第三名艱難晉級。

從淘汰賽開始,羅伯託·巴喬就把整支球隊扛在肩上前進,2比1淘汰尼日利亞他梅開二度,2比1戰勝西班牙巴喬包辦兩球,當然此處有兩個巴喬——羅伯託和迪諾。半決賽2比1擊敗保加利亞,他再進兩球。只是在最後的決賽場上他未能進球,而且在點球大戰的最後時刻,把皮球打向了玫瑰碗的天空……賽後他流下了傷心的淚水,讓全世界都感到了疼痛。

到了1998年世界盃,我們還能從齊達內身上看到個人英雄主義的影子,不過已經沒有他的前輩們那樣鮮明瞭。或者說,在世紀之交,個人英雄主義已經開啟了半隱身模式——他已經不處於焦點的最前端,許多時候需要某位隊友的協同——只有決賽的上半場例外。那是法國足球史上最偉大的45分鐘,而齊達內——不,這個時候他是齊祖——用兩次衝頂就解決了一切,儘管此前他隱藏得非常好,但是最後時刻完全暴露了個人英雄主義者的本來面目。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冠軍大熱門法國隊被外界詬病戰術過於保守

進入新世紀後,很多變化隨之產生,足球場上同樣如此。縱然不是蓄謀已久的陰謀,但也絕非臨時起意的巧合,足球運動在功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功利足球讓很多東西受到了顛覆,尤其是在世界盃這樣的大賽上,個人英雄主義幾乎消失在一夜之間,無論強隊還是弱旅踢的都是團隊足球,體系的作用被無限放大,梅西在俱樂部和國家隊判若雲泥的表現就是明證。即使有人再怎麼不願承認,出自拉馬西亞的梅西幾乎所有的成就都是在巴薩的體系下取得的,這也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一方面是功利足球大背景下球隊戰術打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越來越發達的青訓培養體系使球員們成為了流水線上的產品,而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則有所缺失。即使是一度被認為是梅西、C羅之下足壇第三人的阿扎爾,儘管在本屆世界盃上偶有亮眼表現,但仍然沒能拿出決定比賽的能力。

世界盃越來越“容不下”超級巨星 這是C羅梅西的問題嗎?

大力神杯對足壇的孤膽英雄們而言似乎遙不可及

我們只能說,梅西、C羅、內馬爾等巨星生不逢時,他們沒有趕上那個放任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所以說他們無罪,其他許多球星如阿扎爾、德布勞內、盧卡庫、哈里·凱恩同樣也是無罪的。這確實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所以不能指責他們沒有成為拯救球隊的英雄。如果一定要定罪的話,那也只能說,這是世界盃所處時代的原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