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活越來越好,憂鬱症患卻者越來越多,該如何避免?

未成熟的小蝸牛


避免抑鬱症的一些小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抑鬱症患者卻越來越多,周圍有很多官員、老師、醫生等人員,他們的生活條件都很好,但是就是高興不起來,甚至造成抑鬱症,該如何避免呢?本人有四條建議,供大家分享:

1,把痛苦的事寫下來。我們中間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苦惱,又不能避免,怎麼辦呢?科學證明,把痛苦的事每天用15分鐘的時間用寫日記的形式寫下來,連續有五天,五天之後你的痛苦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有痛苦的人不妨試一試。

2,找朋友傾訴。把痛苦的事情找朋友去傾訴,能夠起到緩解的作用,也能取得朋友的支持,平時多交朋友是好事。

3,克服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一種病態,有些人對工作和學習要求自己很嚴格,有時要求別人也很嚴格,如果別人或者自己對某一件事做得不夠完美,就產生懊惱的情緒,過度嚴格有時並不好,做事情不要追求極致。

4,堅持運動。每天堅持慢跑半個小時以上一個小時以內,堅持一個月,把它養成生活習慣,據科學研究證明,慢跑能夠使人體產生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使人的情緒感到快樂,經常運動的人很少人得抑鬱症。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大家分享。



張立志6415098


心理學的困惑——幸福其實也不難

21世界心理學發展的三大困惑之一就是,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科技的極大提高,醫療手段的巨大發展,抑鬱症患者卻越來越多了。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抑鬱症已經成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危險因素。中國的精神障礙患者將近達到6000萬。這背後有數億人在遭受著次生不良情緒的影響。

如何預防抑鬱症的出現或者發作呢?一克的預防等於一頓的治療。

積極心理學有幾點非常好的指導方法。

第一,每天堅持運動。運動能促使大腦內部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能夠提升幸福感,有效抵抗抑鬱的出現。一克的幸福感可以抵得上一頓的痛苦。

第二,做有意義的事情。要想保持長時間的幸福感,需要個體自身每天做一些積極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給他人以幫助和支持,做善事等。這個過程能夠讓人在受助者真誠說一聲謝謝的時候昇華自己的靈魂,提高快樂滿足感。

第三,幾件好事的記錄。每天記錄幾件開心快樂快樂積極有意義的事情並說明原因,可以改變負性消極的思維方式,形成正向積極的思維方式,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因思維導致的抑鬱情緒問題。

第四,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早晚睡覺之前刷牙的時候,先橫叼著牙齒,張開嘴巴,露出幾顆牙齒,對著鏡子保持微笑,同時在內心對自己說:今天會更好的,相信自己會更好,沒有什麼過不去的……晚上睡覺之前重複著這個意思:今天還不錯,確實沒什麼過不去的坎,沒什麼困難,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心理諮詢師二級


我覺得所謂的生活越來越好,指的是物質方面的條件,的確比以前強上太多。

但是我個人覺得,從精神層面來說,現在的條件比起以前來說,差得太多了。


人類是從自然中來,本能夠在自然中汲取到很多東西,包括大海一般寬廣的胸懷,花草的不在乎他人眼光只顧自己生長,還有雨後森林裡新鮮的空氣,午後閒睱的時光,這樣對於心靈的滋養都是很有好處的。

但是你看看現在的人們,脫離了大自然,生活在鋼筋混凝土澆製的城市中,天天吸著汽車尾氣,忙得跟個機器人一樣,還有很多人雖然忙碌卻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再加上職權場上沒有硝煙的戰爭,再回家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年事已高慢性病纏身的父母,心理壓力能不大麼?


並且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有空顧及自己的精神狀態,更不敢停下來去休養,他們需要不停奔跑,以求不讓別人追過自己。但窮其一生所得到的,卻並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


記得有句話,說來很諷刺,說是在智能機器人高度發展的現在,機器人已經變得越來越像個人,開始試著和人類有情感交流了,而人類已經越來越像機器人,懶得對家人多說一句話,只知道在無窮無盡的工作中,做一隻繁忙的工蟻,勞碌到死。


以前,時間很慢,肉體跑快了,還能等等靈魂,現在,時間太快,肉體把靈魂都甩到找不著了,靈肉分離這麼久,能不生病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