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加快出口水果平台建設、實現出口量增長20%以上的目標——「三大體系」建設助力山西水果「漂洋過海」

为加快出口水果平台建设、实现出口量增长20%以上的目标——“三大体系”建设助力山西水果“漂洋过海”

为加快出口水果平台建设、实现出口量增长20%以上的目标——“三大体系”建设助力山西水果“漂洋过海”

我省已建成的出口水果標準園。本報記者 魏貴富 攝

水果,是山西農產品出口的“老大”,且已連續三年佔全省農產品出口量的80%以上。今年,山西水果的出口量將是多少呢?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公佈《運城農產品出口平臺建設2018年行動計劃》,提出今年全省水果出口量要增長20%以上。為此,明確要求要加快水果出口平臺建設,加速建設“高效安全的生產體系、集成化的出口營銷體系、專業化的服務體系”。

重點是建設標準果園、保鮮貯藏庫、加工示範線

加快山西水果出口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山西水果的出口優勢,說到底,建設高效安全的生產體系是根本。而怎樣使生產體系做到高效和安全呢?我省的做法是從四個方面抓起:

首先是創建出口水果標準園。今年我省將研究制定2個出口水果標準化體系,按照農業部水果標準園創建規範,創建20個出口水果標準園。其中在運城市創建13個、臨汾市創建7個,以此來提高水果生產標準化程度和果品質量安全性。

其次是創建市級和縣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範區。具體是:創建運城市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範市,在運城市創建臨猗、萬榮、平陸、芮城、鹽湖區、絳縣、永濟7個縣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範區。在臨汾市創建安澤、永和、襄汾、汾西、洪洞5個縣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範區。

三是新建或改造水果保鮮貯藏庫。新建或改造以機械製冷恆溫庫和氣調庫為主的水果保鮮貯藏庫,其中運城市新建或改造10萬噸水果保鮮貯藏庫,臨汾市新建或改造5萬噸水果保鮮貯藏庫,不斷提升兩市水果保鮮貯藏能力。

四是新建或改建水果產後初加工生產示範線。在運城市和臨汾市水果生產重點縣,各新建或改建1條初加工(機械化分級、清洗)生產示範線,進一步提升兩市水果初加工技術水平。

重點是培育出口營銷企業或合作社,實施品牌創建

建設集成化的出口營銷體系,是我省水果出口平臺建設的重中之重,是實現山西水果走向海外的重要載體。為了把這一體系建設好,今年我省要做四件事:

培育出口水果註冊營銷企業或合作社是其一。我省將在運城、臨汾兩市新培育10個出口水果營銷企業或合作社,達到出口水果相關技術和管理標準,同時在海關部門完成註冊。

打造大中型出口水果營銷企業或合作社是其二。在運城市、臨汾市水果出口重點縣各選擇扶持2個大中型出口水果營銷企業或合作社,在水果生產保險、農業信貸、水果保鮮貯藏、初加工生產線建設、宣傳推介、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政策或資金支持,力爭年出口量達3萬噸以上。

實施品牌戰略,開拓國際市場是其四。我省將創建運城蘋果、吉縣蘋果、隰縣玉露香梨等區域果品品牌,同時創建一批企業品牌。組織相關營銷企業或合作社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宣傳推介活動,不斷開拓市場,提高山西果品的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

重點是建設水果出口產業園區和出口服務中心

為了給山西水果出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今年我省將從三個方面入手建設專業化的服務體系。

一方面是建設出口水果產業園區。在運城、臨汾試點建設出口水果產業園區,搭建孵化和培育水果出口營銷企業或合作社的平臺。產業園區將承載展示展銷,水果保鮮貯藏、初加工、包裝物流,果品檢疫檢驗、出口退稅、出口信用擔保等管理審批及服務,金融服務、市場及營銷諮詢服務等社會化服務。

一方面是建設水果出口服務中心。分別建成並運行運城水果出口服務中心、臨汾市優質農產品服務中心,並在組織協調、政策調研、市場開拓等方面為兩市水果產業對外開放和產品出口提供服務。

一方面是建設運城市水果出口檢疫檢驗服務平臺。建成並運行以運城市國家溫帶果蔬檢疫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水果出口檢疫檢驗服務平臺。

掃一掃

代辦檢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