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應當下的城市與生活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互聯網時代,一本好的旅行雜誌還有怎樣的可能?《旅行家》特邀媒體觀察人愛米,每月介紹一本旅行雜誌,並與出版人對話。旅行看世界,永遠都有新角度。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旅行家》專欄作者 愛米

歐美日小眾雜誌及自出版的研究人

資深媒體人、策展人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應當下的城市與生活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 Be Water Journal(簡稱BWJ)由一眾熱愛紙質閱讀、數字藝術的媒體人、創意人,創立於2017年,以小體量、精工細作的工作方式,創造優質的視覺與文字內容。

這些年,“都市化”幾乎席捲了中國大部分的城市。我們城市人,歡呼慶祝著都市主義(Urbanism), 目睹著農田荒地上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裡,無數商場、咖啡館、食肆新開張。

當都市裡的中產階級成為了新的消費主力,媒體們要麼失語,要麼一窩蜂地以快餐式的製作方式,為新中產們奉上吃喝玩樂指南,卻鮮少去報道表象背後的文化含義乃至社會變遷,更忽略了人身處城市之中、變化之中的切身感受——一切變得太快而帶來的挫敗感,還來不及消化,又有新的事物出現。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在若干年前,我曾任職的雜誌,其作為城市生活的推手,製作過相當多的中國城市乃至國外的城市專題,從文化的層面去解讀一座城市,敏感地捕捉到不同城市在那些當下的鮮活姿態。如今,隨著紙媒的衰落,派出雜誌自有團隊去深入一個城市採訪、拍攝的機制幾乎已經消失。而我作為一個小小的媒體人,對於城市及創作人的興趣一直未減,加上身處巨大變化中的城市所帶來的挫敗感,決意要做一本能記錄和反映當下中國的雜誌書,並將其命名為《Be Water Journal水象》。

創刊號裡,一眾來自全球的創作人,通過攝影、設計、藝術以及生活實踐等,關注文化議題,並身體力行地去為社會作出積極、正向改變,我們稱這個群體為“文化創造者”。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城市到底是由什麼組成的?不同的城市,它的特性是如何?設計師、攝影師如何應對當下中國城市的變化?在國外創作人眼中的中國城市及生活是怎樣的?帶著很多的問題,在《Be Water Journal 水象》的籌備期,我聯繫了眾多的創作人進行採訪。

從關注我所居住的城市——廣州開始:青年藝術家盧珊畫了一組關於“小北”的系列,這裡是亞洲最大的非洲人聚居區,盧珊希望通過她的畫來探討族群的共存性;來自西班牙的造型師、時尚趨勢分析師Raquel Sanchez Montes, 她曾經在紐約、巴塞羅那等地居住,在廣州居住兩年的時間,她拍攝了南方街頭的中老年人,她認為這才是真實的時尚,在有限預算下激發出的無限創意。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美國攝影師Rian Dundon曾經在十年前於湖南長沙居住,他持續記錄了當地朋友們的休閒生活,包括喝酒划拳、擠在酒吧看演出、看足球賽等等,如今他搬回到美國加州的老家,開始了新的城市記錄系列。我將他的“長沙”與“加州”兩組城市系列並置在雜誌書中:長沙人民生猛的娛樂生活,正在拆遷的城市,與加州硅谷新科技帶來的城市與生活的改變相對應, 以此探討城市化與科技議題。

十年過去,2007年廢墟般拆建中的長沙,成了珍貴的歷史檔案,攝影的記錄意義凸顯出來。另外一組有關城市的作品篇幅更大:旅居日本7年的美籍華裔攝影師Patrick Tsai,在東京及關東地區地震、海嘯後,持續一年,以攝影和文字的方式記錄了震後的生活,並命名為“Talking Barnacles”。在他的作品裡面,沒有特別戲劇化的城市變遷,更多的是一些平淡無奇的城市生活片段,比如在地鐵樓層倉促地吃著盒飯的青年(這在注重公共空間禮儀的日本極為少見)、在街頭摔倒後被人扶起來的老頭、在公園裡追逐著鴿子的兒童……他將個人的生活與城市裡那些看不見的變化交織在一起,事無鉅細地寫下來,形成了一個私人化的城市史詩。

這些源自創作人個人的長期記錄,沒有官腔、沒有快餐式的填塞,而是有血有肉,甚至是對人、對城市有著滿滿的愛。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在城市檔案之外,和張達、Dooling Jiang兩位服裝設計師進行了一年多的訪談中,他們也紛紛談到城市的市井生活、城市日益的功能化對其設計理念的影響。在《Be Water Journal水象》中出現的每一位創作人,可謂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積極地回應當下生活裡那些被大眾忽略的議題。

他們提醒著搏命地往前奔跑的國人們,別忘記了自己作為人類,身體所具有的天然的感知力;當城市迅速變化時,別忘了去挖掘它過去的歷史與傳統,以更好地去應對當下;當感到身心疲憊之時,別忘記了問問自己,這輩子存在的意義。

《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Be Water Journal水象》回应当下的城市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