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公元前278,战国之楚襄王二十一年,秦著名大将白起攻破郢都,那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大夫——屈原投入汨罗江之后,端午节的粽子就有了思念的味道。 从我记事起,我生命中的粽子就有了思念的味道。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自小生活在农村里的我,一想到端午节,浮现在眼前的是忙碌。不仅大人忙碌、孩子忙碌,连空气都跟着忙碌。其实这端午节的忙碌最初是从小孩子们开始的呢!立夏过后,雨水渐涨,万物狂长,当远近池塘里的苇叶由嫩转青的时候,是孩子们先闻到粽子的味道的,那是苇叶托付清风告诉他们的。于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孩子背着筐、拿着篓地、名正言顺地在池塘里耍开了,若在平时大人们或许是不允许的,因为还有作业没写,怎么就可以如此放纵地在池塘里嬉戏呢!可现在不一样,这是在工作,在给大人帮忙呢,几乎是非他们莫属、舍他们其谁的重要工作呢!大人们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摘苇叶上,而且他们也没耐心去比较哪一片叶子更好,也许还因为大人们听不到苇叶们的窃窃私语吧。并不是每一片苇叶都适合做粽叶的,不能太老了,老的没有韧性而且味道不足,也不能太嫩的,它们还没长大呢,只能找那些大小合适、叶宽型正的,选定的第一片叶子,后面的就要全按这个标准去找了,这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然怎么非得这些手巧眼亮的孩子们去完成这么重要的准备工作不可呢!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苇叶被带回家就要进灶台上的大铁锅里了,灶塘里的劈柴噼噼啵啵的爆响。很快,奶白色的轻雾带着缕缕的清香顺着大木锅盖的缝隙就钻出来了,苇叶正在变成粽叶呢。火停了,粽叶们并不会被急忙着拿出来,它们要在锅里至少待一个晚上,浸泡充分了,包粽子时才好用。在村里,谁家没有两口大锅呢,所以不必发愁锅被叶子们占着,不能做饭了。 接下来就是大人们的事了,小孩子基本上就是偷吃和捣乱了。女人们要忙着泡麦杆、泡粘米、红枣、白豆,要烀红豆做豆馅。麦杆是捆粽子用的,泡透了就不会折了,粘米要泡胀了才出味道,烀烂了红豆捻碎拌上红糖捏成一个个的圪塔做成香甜的馅料。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当堂屋的空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盆、搪瓷盆的时候,家里的妇女们团团围坐在装着泡好的粘米的大盆前边聊天边上下翻飞的捆包粽子。我们老家的粽子一般比较大,通常要用两个粽叶掩叠着,先放一点米垫底,上面放一个红豆圪塔,再放点米,加上红枣、大白豆,正好到叶子的上边缘,掩好折压,再用麦杆捆扎,一个四角宝塔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干净整洁,没有多余的边角芜杂。大人们说笑忙碌地做着她们的工艺品的时候,那些衣襟上缀着奶奶、妈妈们抽空儿做的五彩线缠的小粽子、五色的小香囊的小孩子会时而溜进来,美其名曰看看好了没有,实际上是来饱口腹之欲的,抓个豆馅、捏个红枣。每每这时,大人们也会笑骂着驱赶这些小鬼头们,一般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谁家在做这些准备时没有给这些小馋鬼们的富余量呢。现在可以随时随地随便吃了,却没有了那些香甜的味道,即使摆一大堆在你面前,也没食欲了。是因为没有劈柴大灶了么?是因为没有粗重的盆了么?还是因为没有昏黄灯光下衣着暗淡、神色安闲的奶奶了呢?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只是如今的味道不是梦中的味道,不是童年的味道了!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当日落黄昏、晚霞抹醉天际的时候,所有的粘米、红枣、大白豆和豆馅圪塔都被包进粽叶,灶上的大铁锅里已经放好了水,大灶塘里早已经红红火火了地烧起来了,这是家里的孩子和男人们的工作。女人们把结结实实的粽子们放进水里,用石头压住,盖好木锅盖,还把周边用毛巾、布条牢牢地塞住,免得跑了气。此时,孩子们吃什么饭都不香了,不停地问:“好了吗”。如果不是大人看得牢,早掀开锅盖偷吃了。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终于,不再往灶塘中添加劈柴了,满屋子都弥漫着甜香的味道。可是奶奶们、妈妈们仍然守候在锅旁,任凭小馋猫儿们上窜下跳、作揖打恭,她们以不多得的耐心哄着孩子们“现在还没好呢,味道还没进去呢,等明天一早儿就能吃了,先睡觉去吧”。百般无奈的孩子们只能上床睡觉了,嗅着氤氲在空气中的清新香甜,嘴里还念叨着“怎么没好呢?什么味道没进去呢?味道进哪里去呢?明早大公鸡会把我叫醒吧?可不能让妹妹先吃。”就这样进入了端午节的有着粽子味道的梦乡。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白驹过隙,岁月荏苒,枕着这样的梦安睡的孩子们已经成了大人了,当年的大人们或者老去或者辞世,年年端午,岁岁端午,在时光的交替中,我们带着粽香的梦还在继续,现在的大人和孩子们还在端午节继续我儿时经历的欢笑和忙碌与等待么?曾经枕着粽香入梦的人们如今的端午梦中会是什么味道呢?会思念谁呢?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端阳节——一个连空气都带着思念味道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