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的無奈

凡是沾“農”字,畢竟就與貧窮、落後聯繫在一起。

農村的父母在奮鬥。他們知道要想讓孩子“出人頭地”,跳出“農門”,唯有一條可通行的路——讀書考學。於是他們的父母種地、打工,就是為多賺點錢,好讓子女們有了學習、生活的保障。好不容易孩子們考上了大學,可是學費又是一個“攔路虎”。父母呢,怎麼會因此被“堵”住。他們就算砸鍋賣錢,向親戚借,向銀行貸,也要供孩子把書讀完。他們知道,孩子畢業了,可以過上不一樣的生活,錢已不是事!

農村的孩子也在奮鬥。吃盡苦頭的農村孩子,也深知父母的累。他們常常熬夜學習,往往開水就饃,條件差的中學冬季是涼床。 儘管這樣,他們的學習一刻也沒放鬆過,那個村裡那一年不出幾個大學生?就是今年,我縣一中,不到600名考生,光清華就錄取了兩名,這能不是農村孩子奮鬥的結果嗎?

好像命運對農村孩子總是開玩笑,等孩子畢業了,問題就來了!就業難上加難!有編制的單位,總是“凡進必考”,招考對象又是近5年未就業的,最少都是200:1的錄取指標,比登天還難!不得已,又成了出外的高級打工者。即使進入編制的,婚嫁、房貸、孩子上學,那還有精力給父母養老,不向父母要錢已經燒高香了。

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了,不但沒錢還有孩子上學欠下一屁股的債等孩子們還呢!

農村的孩子上大學真的是無奈的選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