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族華夏族並非中原原生民族,而是出自崑崙、青海大湖區!

上古時期可用的原始資料可謂是“不是一般的少”,而且雜亂難辨,可我們無所畏懼的史學家依然從中挖出了部分上古真相,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真實的上古圖景。

嚴謹的史學分析固然枯燥無味,因而我們就平鋪直敘,不加史料論證。

古民族華夏族並非中原原生民族,而是出自崑崙、青海大湖區!

無論是上古神話,還是學術成果,都表明炎帝和黃帝都是華夏族的重要代表,黃帝和炎帝同處於一上古氏族——少典氏;《國語》中說有少典氏娶有蟜氏,生下黃帝和炎帝。黃帝成於姬水,以姬為姓,炎帝成於姜水,以姜為姓。至於黃帝和炎帝是否為一奶同胞,無法確定,無可置疑的是黃帝和炎帝同是少典族和有蟜氏聯姻的結晶,為少典氏的兩個分支,並生活在同一時代。

少典族的圖騰是天黿,天黿是一種龜的稱呼,既然少典族將其作為圖騰,天黿必然不會是小烏龜,而是一種肉食性具有強大攻擊力的物種,作為水族生物,結合符合這種生物生存環境,以及其他史料推出少典族的原生區域只有青海大湖區。

古民族華夏族並非中原原生民族,而是出自崑崙、青海大湖區!

華夏族又將崑崙山作為通天之處,而且從華夏族流出的神話都離不開崑崙山,故而可以確定——古華夏族出自崑崙、青海大湖區。

古華夏族東遷的進程是分為三個階段的,第一階段是從青海大湖區東遷至甘肅、陝西等地,處於這一階段、並有史可依是少典族;第二階段即黃帝和炎帝所處的階段,由甘肅、陝西等地東遷至河南、山西等地,目標區域就是後世所說的中原地區,此區域物饒豐富,古華夏族就是在此與另一上古民族東夷族相遇的。

而古華夏族東遷的第三階段的時間跨度就比較大了,完成第三階段的時間刻度是周代,中間相隔了夏、商兩代。西岐活動於甘肅、陝西區域,姓姬,是古華夏族第二階段東遷的留駐部分,出自黃帝一支。

古民族華夏族並非中原原生民族,而是出自崑崙、青海大湖區!

夏代統治者——大禹得後代,無可置疑是出自古華夏族,但這一時期古華夏族與東夷族雜居,兩族同享中原區域,古華夏族並非具有絕對優勢,只是稍勝一籌。但商代共主之位“輪到了”人家東夷族(經現代史學家綜合各種史料得出:商湯一族出自東夷),所以說這一時期占主導地位的是人家東夷,而古非華夏。

古華夏族真正在中原擁有絕對主導地位,是開始於周代,周代始中原再無東夷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