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雖然我現在有著一份平凡而穩定的工作,但我心中一直想成為一名畫家。這麼多年來,我堅持每天練習,也嘗試著去考一些藝術專業院校,但卻都沒有成功。這讓我很懊惱,有時候甚至會生氣地把畫作全都撕毀。看見我這樣痛苦,家人朋友們也都勸我放棄。可俗話不是說,凡事不可輕言放棄麼?

我們在後臺也收到過許多類似的留言,人們總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應該朝著既定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他們不僅在過程中感到無比痛苦,到頭來也常常發現堅持的結果其實也並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哪些時候該堅持?哪些時候該放棄?什麼樣的堅持,是能夠幫你達到目標,又不會付出太大代價的?什麼叫有策略的堅持?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會得到答案。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堅持是什麼?

1. 從一而終的追求和持久不變的努力

這是人們“最熟悉”的堅持。它強調了人們對於某一個目標的專注,對其保有持久的興趣直到目標達成,而不是“三分鐘熱度”;同時,要保持不變的努力,尤其是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還應該加倍努力。

2. 堅持目標,但改變目標實現的道路

就像兒時的數學題總是有很多異曲同工的解題方法,面對相同的目標,我們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努力實現它,比如,對於給我們留言的這位小夥伴,其實成為“畫家”的方式並不一定非得從考取專業院校開始。

3. 堅持目標,但調整對目標的期望值

“堅持”也可以是對同一個目標的期望值的調整。也就是說,我們仍然可以堅持以某種方法實現某個目標,但對所期望的目標實現程度或時間期限等是可以被調整的

比如,有些人想要“逃離北上廣”,這種逃離就可以是多年後,當自己實現了財務自由時的“逃離”,而並非要急於一時。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哪些人容易陷入不健康的堅持?

恐懼未知的人

他們對於“堅持”的堅持,其實是源自於對未知的恐懼。因為無論是改變實現目標的方式,還是調整對目標的期待,都需要他們在原本的生活中做出實質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所帶來的就是“未知”,而相較而言,一成不變的堅持此時就顯得更熟悉,更安全。

頭腦僵化的人

對於頭腦僵化的人而言,他們之所以認為堅持應該是“從一而終的追求”和“持久不變的努力”,是因為他們總是將目標及所付出的努力都看做是“自我認知”的組成部分,一旦形成便很難再被調整。

被傳統觀念所綁架的人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堅持就是勝利”等,深受這些傳統觀念的影響的人,更傾向於認為——人只要保持不變的堅持就能實現任何目標,並且也必須這樣堅持,因為一旦有所放棄或調整,便是意志力不足、懶散或不負責任的表現,而這在他們看來是不可能成功的。

如何做到有策略地堅持呢?

1. 你的目標要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保證堅持的動力

價值觀是你內心的準繩,是你決策的依據。因此,首先你需要明白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然後再去衡量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否基於這套價值觀。比如,你的人生追求是享受而不是成就,那麼就應該追求那些能夠使自己獲得快樂的事情,而不是追求權力或榮譽。

2. 你的目標要符合自己的能力。——提高目標的可行性

我們必須足夠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的優勢在哪,更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同時也瞭解自己的劣勢和短處,發自內心地接受它們,並努力規避它們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我們大都具有固定的行為模式,它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比如,在遇到挫折或者衝突時,有的人會本能地選擇退避,有的人則更喜愛直接面對;面對第二天要考試的壓力時,有的人總是會通宵失眠,有的人則會相對淡定。

如果你選擇了一個符合自己價值觀的目標,有高度的實現目標的動力,而沒有考察堅持的可行性的話,那麼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設定了一個錯誤的目標,但你仍然一意孤行。你陷入了自己“永不放棄”的幻覺中,以為自己超凡脫俗、堅持夢想,但事實是,你陶醉在自我欺騙當中,不但沒有實現個人價值,反而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最後,就像我們開頭說的,有的時候,在適當的時機放棄堅持已久的事,或許比堅持本身更加重要。當然,也需要更多的勇氣。但是,無論如何,堅持成立的首要前提,都是一個值得的目標。如果那個人或那件事本身就不值得,堅持根本沒有意義可言。

而那些你經常看到的,做出了任性選擇、堅持並最終得到了想要的結果的人,大都是找到了一個值得為之努力的目標,然後持久地努力下去。

願你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堅持正確的目標,然後再盡你所能做到最好。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如何知道你是在堅持夢想,還是在一意孤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