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6月21日,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教育工作会议现场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语出“惊”话: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的“金课”。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也就是说,中国教育是否将迎来“快乐中学,玩命大学”的时代,那么是不是今后将会有一半的人无法顺利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呢?下面小车将与大家一起来了解一番。

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

陈宝生提到: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陈宝生还指出要推进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当前中国教育基础教育“苦”、“严”而高校教育“松”的现象,会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许多学生为了实现上大学等升学等目标,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时间花在学业上,但到了高校,很多人都开始陷入了迷茫期,无所事事,荒废了大学同样该努力学习的日子。

我国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现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中学玩命读,大学颓废过”的普遍现象,很大根源是来自于我国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现状。

在中国读大学,有多容易毕业呢?

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研究团队曾对全国820所高校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进行调查统计,两者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可以说,只要在学校“安分守己”,按时上课、期末拼命啃书复习完成考试、写好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大学生几乎都能按时毕业,拿到文凭。

“严出宽进”的现状需要改变

中国高等教育这种“严出宽进”的现状,会产生出一个严重的问题:基础教育会变得短视、功利。

对于中学来说,更关注的是有多少学生考进名校,而不是关注学生全面的和长远的发展;而对于高校来说,对招生的关注却远超过对学生的培养。与此同时,这种“严出宽进”的培养,也在学习圈中形成一种功利现象:高考加分被功利对待,甚至出现弄虚作假;一些没有艺术兴趣的考生,为了考上更好的高校,获得文凭,从而进行艺考培训。

对学生来说呢?当我们开始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父母、老师都会多多少少灌输给我们一个思想,也就是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考大学固然重要,但是这样玩命读书地去考大学,这样对我们真的好吗?

小车有几个朋友曾跟小车感慨道:高考前,我们努力读书是因为心中有一个要考上大学的目标;但是高考完之后,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标,没有了想要前进的动力。或许有些人踏进大学校门之后,又重新找到了目标譬如考研、考公;但又有多少大学生就这样没目标的一直到毕业。我想这或许多多少少是因为这种“严出宽进”的现象在影响着我们。

高质量教育至关重要

严格的高等教育质量要求,会引导社会正确看待高等教育。我们不能把被高校录取,视为学业的成功,录取了就不努力学习;而且不能把“考进高校”,作为基础教育奋斗的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为高校、为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要针对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潜能挖掘不够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要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实行荣誉学位,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改革考试形式,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本领、长才干上。同时,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增加创业就业能力。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网友热议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针对这一事件,不少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众说纷纭。

1.一些网友表示赞同,该快乐的年纪应该快乐,该磨砺的时刻就要好好磨砺自己。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2.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反对,自己的大学日子天天赛高考。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3.更有网友表示:千万别出现“玩命中学,玩命大学”的局面。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可怕!教育部定了!今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没法大学毕业

对于这一事件大家又是怎么想呢?

欢迎在留言区一起玩耍哦

监制:毛亚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