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超帮模式,是不是品牌商和经销商最好的伙伴?

上一篇提到,B2B要想成功,光提高交易效率是不行,还要提高服务效率,要提高服务效率,就要理清楚渠道的利益关系。

但是,在这一点上,单纯靠B2B的推动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品牌商主动革命才能带动中国整个渠道的大革命。

品牌商不发动一场革命,大部分B2B都要凉凉!但是,品牌方要发动革命,却要先找对合作伙伴,否则也难成功。

品牌商不要被电商吓到!

中国渠道史上,无论是渠道为王,还是终端为王,或者是深度分销,都是品牌商带头发动的变革,每一次革命成功,也都带来了品牌商的大踏步前进,也成就了一大批品牌商成为行业龙头。

比如著名品牌B,靠独特的联销体模式,跟经销商深度捆绑,从而掌控了经销商的渠道话语权,B品牌销量最高接近800亿。

可惜的是,现在每年掉下来100亿,如今只剩下四百亿了。

原因在哪里?产品创新固然有些不足,但核心原因是联销体没有掌控终端数据,没有实现经销商的管理正规化,才是根本原因,渠道不正规,效率不高,终端数据上不来,就会错误指引产品研发。

万超帮模式,是不是品牌商和经销商最好的伙伴?

快消品的经销渠道效率不高,那应该革新经销渠道啊!

但是,万超帮创始人陈思廷告诉调戏电商:“这些年,品牌商被电商打的晕头转向,被马云忽悠的失去了商业判断力,一心想着做电商,宁肯把产品价格降低,质量降低,损害自己的品牌,也要虚无的电商销量,但是对渠道变革,却没有勇气推动。”

可是,品牌商需要明白,谁才是你的根本?渠道体制是一个公司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不健康,你这个国家就不会有未来;渠道体制不健康效率不高,品牌商也不会有未来,哪怕你在淘宝天猫卖再多的货。

但是,渠道体制到底应该怎么变革呢?

B2B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品牌商要想彻彻底底的变革自己的渠道体制,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思路,那就是赋能自己的渠道商,而不是打击。

万超帮创始人陈思廷对经销商有过深入调研,经销商这个群体,十年来,被电商打击了一波,又被B2B打击了一波,现在能活下来的,都算是还有点本事的,但是,他们现在的困难也很大。

其一,城市的发展规律,让经销商的作坊式公司难以为继。

以前,经销商会把自己的仓库建在城市里,客户需要送货,开个三轮就送过去了,这种模式下,成本很低,但是,现在北京的仓库基本都只能建在六环以外了,去年年底,北京清理违建,也是因为仓库起火的问题。

除了北京,其他中大型城市也不会让批发商的仓库建在市区,那怕是小仓库,也会逐步清理。因为市区的地价太贵了,建仓库就太不划算了,在北京,一个仓库,一平米一个月也就挣60块钱,而一个停车位也就三四平,一天的收入就远高于仓库的收入了,这种经济账,城市管理者算的很清楚。

万超帮模式,是不是品牌商和经销商最好的伙伴?

把仓库赶到郊区,是全世界城市治理的通行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销商还自建仓库和配送,就太不划算了,出一趟车,绕一圈北京城需要半天,但是你只是代理了一个品牌或者几个品牌,货值却并不高,那还不亏死。

所以,现在很多品牌商在北京找不到代理商,就是因为没人能单独给你送货,如果找朝批这样的渠道巨头,品牌商又没有话语权,得不到推广的重视。

集中仓储集中配送既是迫不得已,也是大势所趋!

但是,当前大部分经销商却没有这种能力,一个现代化仓库的建设,投入是很大的,自己就代理了几个品牌,根本做不到饱和使用,浪费。

如果去租仓库,自己还要建设配送队伍,仍然是不饱和配送,还是浪费。

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剥离经销商的部分功能,让他们做自己最擅长的。

这就是第二点,经销商必须功能专业化。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仓库和配送专业化标准化都是必然选择,所有发达国家都是这样,中国也是如此,没有第二条道路。

电商的仓库都已经无人化智能化了,但是你看看你们经销商的仓库,看门的还是他老丈人,记账的还是小姨子,不被淘汰才怪呢!

B2B的仓库应该怎么建呢?

万超帮创始人陈思廷在这方面摸索了三年,总算感觉找对路了。B2B的统仓统配其实非常复杂,完全不比电商的仓配简单。

一是仓库的精准化管理,商品批次这都是基本功了,还要能建立共享仓库的能力。比如A品牌16个经销商共用一个仓库,如果一个经销商的货卖完了,另一个经销商可以分配几吨给他,以前,要是想调货,要记账,要送货,要核对,现在,万超帮在电脑后台一操作,100吨就分配出去了,整个过程没有人力成本没有车辆成本,所有人都有受益。

二是,要有全景配送能力,甭管你是什么终端,社区店,连锁店,沃尔玛,还是机场、餐馆、高铁、学校,经销商打哪儿,配送商就要送到哪里,万超帮的配送,还经常给监狱送货呢。

三是,要有可视化的数据。经销商和厂家可以随时看到数据情况,同时,配送队伍,也可以高效配送,你不能一个地址一个地址的去计算,万超帮后台开发了一个配送图,画一个圈,货量、路线都能搞定,配送车辆按导航走就行了。

四,要有节点把控。陈思廷说,我们摸索了三年,掌握了300多个know how 节点,比如有的门店在胡同里,大车过不去,只能派小车去,那在分配订单的时候,就让系统自动区分,靠人工,不可能做到精准配货。

五是,要有对经销商的金融服务能力。比如六个核桃的经销商有100吨的货在仓库里,这一百吨完全可以做抵押贷款,按货值的80%贷款,可以做到分钟级放款。贷款方也不怕,因为六个核桃很畅销,你不还钱,我把货一甩,而且还不用把货拉走去卖,直接在后台划拨给另一个经销商就好了,资金很快回笼。但是,如果没有数据化的统仓统配,这种做法是不可能的。、

万超帮模式,是不是品牌商和经销商最好的伙伴?

万超帮这套统仓统配的系统,已经有近20项专利,这真不是普通经销商单打独斗能搞定的。

在跟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陈思廷发现,越是大型经销商,年销量在3个亿以上的,越想把仓配甩出去,越是小的经销商,越是害怕失去仓配能力,因为大型经销商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在于客户维护,而不是管理仓配这种粗活累活;而小型经销商,一旦失去仓配能力,感觉自己的价值就空了,但是,他的仓配能力,又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品牌商出面发动整合,梳理好经销商、配送商的关系,让经销商去做开疆扩土的事情,让配送商做好服务和赋能,自己在后台掌握商品的流通数据,让渠道干练、高效,这才是正常的上下游关系。

品牌商,是时候清醒了

所以,这一轮渠道革命,必须由品牌方引领才行,但是,引领变革,品牌方立场要坚定,千万不要被互联网思维所忽悠,必须意识到:

第一,经销商必须得变,一方面,城市和市场发展的规律要求他们必须要变,不变就淘汰,

渠道不应该被消灭,但是可以被淘汰;另一方面,新一代的经销商也在崛起,这些80后甚至90后经销商,愿意拥抱变化,但是缺少资本,如果把仓储物流的成本转移出去,让他们轻装上阵,会让渠道更有活力,从而完成经销商的迭代!

万超帮模式,是不是品牌商和经销商最好的伙伴?

第二,渠道商自己做不了变革,别指望让自己的几个经销商瞎摸索就能找到出路,不可能!所有经销商自己搞个APP就做B2B的,都没前途,经销商自己摆不平经销商内部的关系。

第三,马云们也做不了,马云巴不得你的渠道商全死了,千万别降低产品质量搞一些电商专供就以为拥抱互联网了,这不是拥抱互联网,这是拥抱死亡。

第四,单纯靠第三方也不行,交易型B2B,短期看有价值,但长期看,有问题,制造的冲突太狠了;撮合型B2B太温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只是缓兵之计;只有能摆平所有利益关系的服务派B2B才可以。比如,万超帮这样的专业统仓统配服务商,既能提高交易效率,又不会破坏品牌商的渠道关系,还能创造出更多附加值,这才是渠道革命的大趋势。

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经销商一定要变,但变的核心是给经销商赋能,而不是消灭他们!

未来十年,零售业将会发生比较深刻的变化,消费的多元化是幂次方式增长;终端会的碎片化更是在爆发;渠道结构的复杂化,肯定不是靠手工能应付的;而产品与服务、娱乐、互动的融合,更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无限延伸。

品牌方如何去应对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一个能跟时代同频共振的渠道体系,才是你最稳固的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