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這種求財民俗與邯鄲有關,場面火爆驚心動魄!

邯鄲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外地人瞭解邯鄲,也多通過歷史記載和成語典故。而臺灣地區的許多民眾知道邯鄲,卻是通過當地的一種民俗——炸邯鄲爺。作為邯鄲人,知道這種臺灣民俗的卻並不是很多。

臺灣這種求財民俗與邯鄲有關,場面火爆驚心動魄!

“炸邯鄲爺”是流行於臺灣省臺東、竹山、南投地區,每年元宵節舉辦的民俗活動。過去的“炸邯鄲爺”是選出一位勇士扮演“邯鄲爺”,頭扎金色布巾,面部塗花。金色布巾象徵火焰,面部的圖案象徵太陽光芒威力無窮。

“邯鄲爺”不穿上衣,胸前掛天師印和護身符,下身穿紅色短褲,赤腳。如此裝扮的寓意是正大光明、護佑蒼生、腳踏實地、不畏艱險。

臺灣這種求財民俗與邯鄲有關,場面火爆驚心動魄!

活動中,“邯鄲爺”站在四個轎伕抬行的“神轎”上,手持象徵神靈法器的榕樹枝,作出“軒昂氣宇、凜凜威風”。轎伕抬著轎逆時針穿行在廣場或街道上,等候著的“炮手”會將點燃的各樣炮竹投擲向“邯鄲爺”,火焰、煙霧和爆竹的巨響將“邯鄲爺”團團包圍,情景驚心動魄。

活動通常要持續幾個甚至十幾個小時,比如南投地區的活動在10點便開始了。夜色越濃,參與的人越多,民眾興高采烈,現場火光四射、炮聲連綿不斷,幾乎要將黑暗驅散。

臺灣這種求財民俗與邯鄲有關,場面火爆驚心動魄!

“邯鄲爺”在鞭炮的洗禮下,通常會被炸得滿身傷痕、鮮血淋漓,所以也有堅持不下去中途放棄退出的。不過,大多數“邯鄲爺”在炮火的圍炸下,都是“毫無懼色”。

不少活動都有“替補”隊員,“炸邯鄲爺”也是如此。如果有“邯鄲爺”揮動榕樹枝表示放棄,就會由下一位“邯鄲爺”接替位置。對於中途放棄的“邯鄲爺”,民眾也不會職責嫌棄,同樣給予掌聲和歡呼。

臺灣這種求財民俗與邯鄲有關,場面火爆驚心動魄!

因為扮演“邯鄲爺”的青年男子經常會受傷,不少外地人覺得這項活動很“殘忍”。“炸邯鄲爺”其實是當地的“迎財神”活動,“邯鄲爺”就是“財神趙公明”。據說趙公明這位神祗“愛吃火炮”,所以當地人如此求財,認為炸得越狠,財運越旺。

趙公明又稱“趙玄壇”,是《封神榜》中的著名人物,受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司職“禳災保安、買賣生財”,即俗稱的“武財神”,而且是“五路財神”中的“主財神”,統領東西南北四路財神。

臺灣這種求財民俗與邯鄲有關,場面火爆驚心動魄!

那趙公明為什麼被稱為“邯鄲爺”呢?有如下兩個說法:

說法一:有專家認為,邯鄲的成安縣在商代時是重要商鎮要地,趙公明便是那時的“邯鄲人”,所以被稱為“邯鄲爺”。

說法二:有臺灣民俗學者認為,“邯鄲”很可能是“玄壇”的訛音,“炸邯鄲爺”或許是由“迎玄壇爺”沿襲演變而來。

臺灣這種求財民俗與邯鄲有關,場面火爆驚心動魄!

臺灣的“炸邯鄲爺”民俗不知緣起於何時,據說早期全島許多地方都舉辦過,只是叫法不同,有炸寒丹、寒單、燒佛、造佛等等。隨著時間推移,許多地方的“炸邯鄲爺”活動漸漸消失。另外,考慮到“邯鄲爺”的安全問題,除了少數幾個地方依然在用真人扮演外,其它地方都用木牌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